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彩云之南到雪山之巅

(2013-01-25 15:07:34)
标签:

杂谈

猫盟

猫科动物保护

美丽中国

民间环保

分类: 大猫日记

——我的这一年,猫盟的这一年

江山如此多娇!
 
这一年,我们从华北到江西,从四川到云南。当红外触发相机将那些各种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一个脆弱但仍不失丰富多彩的野性世界就此展现在我们面前。或好奇、或惊恐,或泰然自若,野生动物们将它们最真实自然的一面毫无保留地留在相机的存储卡里,而当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在兴奋、感动之余,又怎能不发自内心地希望去留住这种美好呢?

http://s12/mw690/532406c8t7b9c0886cb6b&690
老河沟溪流里美丽的石头和栖息在上面的蝌蚪

四川——雪山、森林和草原

当老河沟那清凉湿润而又夹杂着植物新鲜气息的空气沁入我的肺部的时候,我恍惚间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山沟。张铭一路上说着什么地方斑羚爱走,什么地方看到过林麝,我则贪婪地看着车窗外的一切……下了车,把行李扔下,我信步沿着山间公路走去。老河沟林场位于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属于岷山山脉摩天岭地区、四川和甘肃交界处。这里山高林密,山势较为陡峭,气候潮湿水资源丰富,川西一些典型的物种如大熊猫、羚牛、川金丝猴等在这里都有分布。巧的是这里距离我的出生地:甘肃天水很近,一路走来我发现儿时常见的一些植物再次出现在身边,甚至那些果实白色的野生中华草莓都在阔别多年之后再次出现在眼前。我信手摘下几个扔进嘴里,嗯,还是那种熟悉的酸酸甜甜的味道。

此次是应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之约前来拜访,顺便当几天志愿者。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明子跟随北大的李晟博士(大嘴乌鸦)、保护地的刘小庚等人,一起为调查当地有蹄类的工作干了几天活。在这几天里我顺便体验了一下当地的生境特点,有幸得到了大伙的指点,学会了识别牛羚、大熊猫、金丝猴、林麝等动物的粪便。

最有意思的依然是夜巡。每天晚上我们开着车沿着山间公路巡视,寻找动物的踪迹。此时正值五月底,路边的樱桃树结满了红色的野樱桃,每天晚上我们都能看到来吃樱桃的果子狸。我和明子曾看到了一只怀孕的雌性果子狸,它在树上看了我们一会儿,觉得我们没有威胁,于是继续腆着大肚子继续大快朵颐。豹猫、豪猪、黑背白环蛇、毛冠鹿,都是我们晚上不错的收获。
http://s16/mw690/532406c8td418648532af&690
住在在我们屋后的颈槽蛇

http://s13/mw690/532406c8td41864841bbc&690
这条黑背白环蛇还很瘦,此时它们的活动还不算多

http://s3/mw690/532406c8td4186b0617e2&690 
这条菜花原矛头蝮刚吃过东西,懒洋洋地在河边石头上晒太阳
http://s3/mw690/532406c8td4186473bdb2&690

http://s12/mw690/532406c8td4186b236c0b&690
直到我们拍摄了半天它才有所警觉
http://s10/mw690/532406c8td41dcab58669&690
豹猫是老河沟常见的动物,晚上在路上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但我的运气不好,在那里的几天里我仅仅看到了一次豹猫。(明子 拍摄)


当中我和明子、张铭抽了几天前往若尔盖,去检查2011年我们去安装的相机。初夏的若尔盖显现出和去年冬季不同的景致,旱獭们在山坡上嬉戏打闹,而在草原的边缘,山间草坡上成群的血雉已不见踪影,只见到几只单独活动的蓝马鸡。晚上,我们在路边看到一只刚被车撞死的果子狸,尸体还是热的,而赤狐也在成双成对地活动。

5月25日,我和明子开始上山。这是去年我和张铭、老冯上的那道山梁。回忆起半年前从山下往上踏雪穿越原始森林的痛苦,我们决定从公路接近山梁处的垭口处上到山顶,然后沿着一道横着的山梁切过去,最后从上次上山的老路下山。

垭口处海拔约4000米,我们完全钻进了云雾里,能见度不足10米,或许只有5米。天上下着小冰雹,我和明子准备不足,痛苦不堪地爬上了4100米处的山顶,然后无奈地发现我们根本看不到那道预期的山梁,而我们摸索着选择走的一道山梁很快就变得如刀锋般陡峭难行。正当我们准备打道回府,另择天晴再上山的时候,一阵大风神奇地将面前的云雾吹散,露出了一道云缝,而那道山梁就在面前,我们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下到3900米以下,我们从云雾中钻了出来,小冰雹变成了随着山风阵阵袭来的小雨,很快就将我们身上完全打湿。周边的灌丛被冰晶包裹,但一簇簇绿绒蒿却依然绽放着,分外美丽。继续下降进入原始林中,高大的冷杉下面是一丛丛的杜鹃,花和叶被雨水渲染出一种浓郁而又新鲜的油润色彩。地面上的积雪被厚厚的青苔取代,我们的脚依然要陷进去很深,而且……青苔比积雪更加潮湿。

当我们下到山下海拔3200米处的公路上时,已是下午4点多,昨夜拍摄鼯鼠时将胳膊摔伤的张铭在约好的路口停车等着我们。我们浑身湿透,但并不算很冷。返回住处,那只黑色的藏狗高兴地跑出来迎接我们,屋后的山坡上,两只蓝马鸡悠闲地踱着步走开了……

第二天天气晴好,湛蓝的天空如水洗一般,我又去另一道山沟回收了几台相机。
http://s9/mw690/532406c8td418561d7ac8&690
明子的背后,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就是我们来的方向

http://s6/mw690/532406c8td418562bdf15&690

http://s16/mw690/532406c8td418565947af&690

http://s13/mw690/532406c8td418569ffa6c&690

http://s13/mw690/532406c8td418570246ec&690

http://s12/mw690/532406c8td418570f17ab&690

http://s14/mw690/532406c8td4185708a70d&690
森林里食草动物的粪便很密集
http://s4/mw690/532406c8td4186973fd83&690

http://s5/mw690/532406c8td41869d10ca4&690
黑颈鹤已经来到若尔盖草原,在这里准备繁殖

http://s13/mw690/532406c8td41869c45b0c&690
鼠兔就在我们住的院子里,它在人类的环境里过的很是舒服

http://s4/mw690/532406c8td41869c41273&690
鼯鼠依旧在夜间活跃着,针叶树上是它们的餐桌

http://s8/mw690/532406c8td41869fbb097&690

http://s12/mw690/532406c8td4186a32c54b&690

http://s1/mw690/532406c8td4186a1c81c0&690
旱獭是这个季节草原上最常见的兽类

http://s3/mw690/532406c8td4186a69a712&690

http://s5/mw690/532406c8td4186a8a5474&690

http://s1/mw690/532406c8td41871c8c370&690
而狼群则怀着对人类的深深戒心,远离我们而去

http://s3/mw690/532406c8td41869a47962&690

http://s5/mw690/532406c8td418556ee364&690
美丽的山脉,这是我们永远不舍离去的地方

在这半年时间里,这些相机忠实地工作着。除去一台被偷、一台损坏,另外几台相机为我们展示出这片山区的一些典型物种:忙忙碌碌的赤狐、带崽活动的鬣羚、机警的斑羚、小巧的毛冠鹿,当然还有狗獾、野猪,和一头孤独的狼。

下午我们开始返程。草原上,大鵟和黑耳鸢飞舞着。成群的旱獭在草地上觅食,哨兵机警地看着天空,提防着猛禽的突袭。一群狼出现在我们旁边。这是一个家族,小狼们基本已经长成。它们穿过公路,绕到山的后面,远远地避开我们,然后沿着山脊行进。若尔盖草原目前已经放牧过度,留给野生动物的空间很少。看着漫山遍野的羊群、马群和牛群,非常美丽的风景;但我们更希望看到成群的黄羊、藏原羚在觅食,狼和赤狐则在草丛中潜行。

几只黑颈鹤在水泡子里漫步,它们将在这里繁殖,度过夏天,直至秋季再飞往云南或贵州越冬。

若尔盖与九寨相交的这片山地依然属于岷山山脉。地处藏区,千百年来一些古老的森林得以保存。而与森林共存的是那些动物。根据我们初步的调查,这一地区的鬣羚、斑羚和毛冠鹿的数量都比较丰富,某些地区梅花鹿种群也还不错;但主要的大型食肉动物——狼,则因遭到捕杀而数量较少。赤狐、狗獾的数量依然较多。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属于青藏高原的边缘,中国广布的山地形小型猫科动物豹猫的分布基本到此为止。在这里豹猫碰到了体型更大、但食物构成接近的荒漠猫。目前很难说这里的这两种小型猫科究竟谁更占优势一些,但由此往西,豹猫则逐渐消失不见,荒漠猫、兔狲、猞猁则成为中小型猫科的主力。

不止一个藏民跟我们说起,这里有另外几种猫的存在。一种短尾巴的,推测是欧亚猞猁;另一种则满身花斑,当地人说是豹子。但这里不是豹的传统分布地,我们推测可能是花金猫。没有任何影像资料证实,而此地的海拔高度似乎也不符合我们对四川金猫的认知,但张铭回忆起当年他曾在此地见过一只体型较大的猫科动物,当时以为是一个很大的豹猫,现在想来或许也可能是只金猫。谁知道呢,大自然永远不会把自己完全呈现在你面前。

几个月后,张铭回收了我装在老河沟的几台相机。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花了一天在山上挑了几个不同高度的地点安装了相机。谈不上调查,只是一种碰运气式的走访。相机拍到了红腹锦鸡、林麝、毛冠鹿、川金丝猴、果子狸……还有一只亚洲金猫,看来我的运气还不错。由于在这只金猫出现的这段时间,有不少红腹锦鸡在四处活动,还有不少小鸡,我认为金猫是循着猎物而来的。

可惜的是我没拍到大熊猫和羚牛这两种标志性物种,当然我的相机并没有针对它们来安置。事实上我发现我装在低处的相机远没有装在高处的相机收获大,此地的动物随季节而进行高度性迁徙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到了冬季可能更多的动物会下到低处来活动。后来张铭在更高的地方拍到了羚牛。

对中国的生态爱好者来说,四川是天堂。
http://s4/mw690/532406c8td41886238713&690
鬣羚在若尔盖很多,当地藏民叫它山驴子

http://s11/mw690/532406c8td418862f61fa&690
而斑羚(上)则被叫做野山羊,毛冠鹿(下)有时被叫做麂子
http://s14/mw690/532406c8td41dcabafe4d&690
这是明子在与老河沟一山之隔的唐家河保护区拍到的斑羚

http://s7/mw690/532406c8t7b9c0bbc7106&690
老河沟的川金丝猴群

http://s8/mw690/532406c8td41875834457&690
毛冠鹿比林麝更多更常见一些

http://s9/mw690/532406c8td418759af168&690
亚洲金猫循着锦鸡和毛冠鹿、林麝而来

江西——水绿的官山

官山国家级保护区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宜丰、铜鼓两县境内,总面积11500.5公顷。官山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此地海拔不高,最高处仅1400多米,既有落叶林、针叶林也有常绿林。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养育了这里的众多野生动物,然而由于狩猎、伐木等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个曾经是华南虎重要栖息地的地方如今已多年不闻虎啸,云豹、豹、金猫等中大型猫科动物近年来也无实证可查。

在官山保护区,有十余台红外触发相机工作了约1年。陆续记录到猕猴、食蟹獴、小麂、野猪、豹猫、小灵猫、鼬獾、猪獾、白鹇、白颈长尾雉等物种。缺乏大型兽类是一件比较令人遗憾的事情,但诸多蛛丝马迹让我们并未失去信心,这里仍将是我们长期战斗的地方。而官山丰富的两爬资源我们尚未涉足,今年若有时间,我很有兴趣到官山来寻觅那些迷人的蛇、蜥蜴、青蛙们……

事实上江西是个生物多样性很好的省份,至少曾经是。虽然前一阵央视对野生动物贸易的报道似乎显现出一个毫无环保意识的省份,但反过来想,全国还有几个地方能有这么多野生动物可供捕猎呢?
http://s2/mw690/532406c8td41875e34d41&690
官山的白鹇……那真是比麻雀都多

http://s4/mw690/532406c8td41875cb2f33&690
这里有猪獾和鼬獾、食蟹獴三种常见鼬科动物,这是一只猪獾

http://s3/mw690/532406c8t7b9c0bc92612&690
豹猫的数量也较多,在保护区公路上就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http://s9/mw690/532406c8td41875d65678&690
黄麂是这里最主要的有蹄类动物

http://s13/mw690/532406c8td4187642c11c&690
小灵猫则要少见得多
彩云之南

云南我并没有去,老冯之前曾抽时间去了一趟南滚河保护区。南滚河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该地地处云贵高原向缅甸掸邦山地过渡地带,其山体为横断山南端余脉、怒山山脉南延部分,海拔520-1747米,属中山深切割,植被特征为热带季雨林。老冯曾经在这里拍到过云豹,这些对环境挑剔、浑身大斑块的古老大猫是否意味着一个相对完整未被破坏的生境?这些都如磁石般吸引着我。

不过截至目前云南还没有带来太多的惊喜。黑熊、椰子狸、豚尾猴……但猫科动物那优雅的身影还未走入我们的视野。一切都还在那彩云缭绕之中,期待我去探索。
http://s4/mw690/532406c8td418755757f3&690
椰子狸是云南常见的一种灵猫科动物,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

http://s11/mw690/532406c8td418755c4b4a&690
赤麂体色比黄麂更鲜艳,个子也大一些

http://s12/mw690/532406c8td4186b6ea30b&690
野猪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一种有蹄类,到处都能找到它

http://s12/mw690/532406c8td4186b6d011b&690
云南的白鹇

http://s4/mw690/532406c8td41875606b33&690
比起金丝猴来,豚尾猴要难看多了……

http://s7/mw690/532406c8td41885a86f36&690
这只黑熊非常健壮,它对相机表现出了很强烈的好奇心

从雾灵山到小五台

这一年来我很少提及北京,但实际上家门口的阵地一直都是我们的大本营。北京我们主要挑选了几个典型的地点,分别是太行山北段的百花山地区、燕山主峰雾灵山、燕山-太行之间的过度地段怀柔某片山地。虽然这几个地点并不能代表整个北京地区的兽类多样性,但却基本覆盖了北京山区的生态特征。

不过北京的生境破碎化较严重,较大体型的兽类基本无法形成成规模的健康种群。以狍子为例,在三个地区都有狍子的出没,属于保护区的百花山和雾灵山数量相对较多密度较大,而不属于保护区的怀柔地区则相对少一些。但所有这些地方的狍子绝对数量都不大,与山西有豹活动的区域相比,北京的狍子少得可怜,很少能见到超过2只的群体。

造成这种生境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的干扰。和一些相对落后地区不同,北京郊区的农村经济搞得比较好,以乡村旅游和乡镇开发为龙头、加上北京市政对道路修建的大力投入,导致北京郊区的发达程度远比我所见过的其他山区农村要高得多。这从民生的角度而言是好事,但对野生动物而言则影响较大。举个例子,从怀柔城区到汤河口镇的G111国道过去是对开两车道的盘山公路,而现在盘山公路保留变成双车道的单向道路,又修建了一条规格堪比高速公路的复线。在修路的这几年里,我眼看着沿路一条河里的水变得干涸,过去常在河滩里觅食的黑鹳逐渐消失不见,可以想象伴随河水而生的生态系统也随之消失;而一处较大的河滩处每年夏季都有不少红脚隼在杨树林里繁殖,捕捉河滩上滋生的大量昆虫,但随着道路的修建,这一景象在2012年基本消失了。

随着北京这个大城市正在陷入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堵车、空气污染、人口暴涨,我们看不见的一些变化也在城外悄悄发生。最明显的就是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减少和各种水库的作用,各个山区的山泉都逐渐干涸断流;水的缺失又开始改变植物的构成,大树成林几乎变得不再可能,而低矮的灌丛逐渐成为山区的主体植被覆盖,这样一来,大部分北京山地的环境被彻底改变了。事实上只要离开北京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位于河北境内的雾灵山和小五台山里都泉水叮咚,基本每个山沟里都有水。

不过北京还是有一些动物在苟延残喘着。小型兽类如豹猫、貉,这两年数量稳定,还观察到了繁殖现象。不过貉在北京的分布似乎并不均匀,百花山和雾灵山都没有见到,它们似乎主要分布在怀柔——延庆一带,我在白河峡谷也见到了一只被夹死的貉。

野猪、狍子、斑羚是硕果仅存的几种中型兽类。其中野猪和狍子相对常见,但我并不确定这两种兽类哪个更多一些。因为似乎总能在各处听到野猪祸害庄稼的消息,但我们拍到的野猪或看到的痕迹却并不比狍子多。而斑羚则肯定少得多,迄今为止我一只也没有拍到过。但我知道这玩意儿还有,至少观鸟和户外活动的人曾经见到或者拍到过,我知道大概在什么地方有,只是要看什么时候去寻找这种动物。

不过斑羚在小五台确确实实地存在。在我光荣负伤之后,小五台山保护区的小王同志发奋图强,每日奋战在山上寻找各种动物的踪迹……出于保护区对科研和动物保护的重视,这一冬季保护区的兄弟们没少花功夫在山里。他们的相机不但拍摄到了斑羚,甚至还救助了一只因大雪而无法动弹的小斑羚。

但最令我兴奋的是小五台的赤狐不少,小王已经拍到了几张不错的赤狐照片。而我在北京连狐狸毛都没找到一根。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种对环境要求并不高的中型犬科动物在北京难觅其踪,从小五台的分布来看,扩散到北京地区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直线距离不过20来公里。我想多半还是我在北京没有找准地点。实际上从山西的经验来看,赤狐并不挑剔环境,但对高度似乎有着一定的偏向性。而在北京潜在有赤狐分布的地方,我的相机并没有下在赤狐喜欢的地方。
http://s11/mw690/532406c8td418760f284a&690

http://s9/mw690/532406c8td418761bf478&690
雾灵山地区有很多赤练蛇,晚上它们会爬山柏油公路取暖,并因此而死于车轮下

http://s6/mw690/532406c8td41887b5a325&690

http://s1/mw690/532406c8td41885dee710&690
怀柔的这条赤峰锦蛇则要安全得多,每年春天5月份我就会看到它,直到10月它还在一个房屋后晒太阳

http://s7/mw690/532406c8td41876a2f336&690
红纹滞卵蛇在市郊的一些水边就能发现。由于现在北京原生态的河流越来越少,这些蛇的踪影也日渐稀少了

http://s9/mw690/532406c8td41876bf5d58&690
相比于蛇,这只在潮白河发现的中华鳖则更为少见——我甚至无法判断它是否真的是野生的

http://s2/mw690/532406c8td41876df0001&690
山区的一些河流里还藏着一些原生鱼类
http://s8/mw690/532406c8td41885f88917&690
这个……不知该说些啥

http://s2/mw690/532406c8t7b9c0bd85c71&690
这个在延庆一农家乐院子里发现的粗制滥造的貉的标本,至少让我确定这里也有貉的分布

http://s7/mw690/532406c8td418766336a6&690

http://s14/mw690/532406c8t7b9c0bd65a7d&690
明子和WATS,这一年我们许多同好们共同行走在山林里

http://s12/mw690/532406c8td41885e72f9b&690
由远及近分别是齐林、老蒋和我,走在百花山上

http://s6/mw690/532406c8td41886ab5af5&690
百花山的山脊,和连绵不断的太行山脉

http://s10/mw690/532406c8td41876dde1e9&690
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用于套狍子的钢丝套么?每年我们都能在山上清除掉各种套子

http://s6/mw690/532406c8td41885e7be85&690

http://s4/mw690/532406c8td418698c01d3&690
小五台的这只小斑羚很幸运,当暴雪降临而将其困住就要饿死之际,保护区的巡山救护队发现了它

http://s12/mw690/532406c8td41939b6e0eb&690
小五台的赤狐,小五台山国家级保护区的小王拍摄

山西——天堂到人间的距离只有5公里

山西的情况之前的几篇博客说了不少,这里就不赘述了。但今年我发了几条微博,而一些评论则让我非常感动。比如这一条:@博物杂志: 看得眼眶湿润,2:20好像已经被大猫蹭到了脸。竟然还拍到了豹子跟踪野猪的画面,难得!虎豹出没的地方不应视为凶险之地,因为那里本来就不属于人类。那里是天堂。

很多人表示第一次知道中国还有野生的豹,还有人表示第一次知道豹子在白天活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大猫的天堂,距离公路和步北京后尘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村庄只有几公里。这里同样面临着北京曾经发生过的现代化浪潮的席卷,只是时间的问题。环保和民生,似乎一直是个矛盾。人类的生活质量当然应该得到保证,但与此同时如何来保证动物的生活质量呢?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问题。经过了这些年,我觉得猫盟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兽类天堂存在,而我们应该想办法去保护它。

猫盟的这一年

当初我和老冯说咱成立个猫科保护联盟的时候并没有想很多,我们只是想借助我们的野外经验,寻找各方有心环保的力量,无论是保护区还是个人,一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学野外监测调查网络。我们用同样的标准来对野生动物进行一些监测和调查,并用实际的影像和数据资料让全社会都知道,我们的祖国拥有多么美丽多姿的野性世界,而我们应该尽力去留住这份正在消失的美丽;我们也希望这些科学的调查能够提供科学的保护手段,也许我们没有力量去完成保护,但我们可以为有力量进行保护的人提供有效的建议并参与其中。

可喜的是这一年来有不少朋友都在支持着我们,在这里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好友Jenny,是她为我们提供款项购买红外监测相机并投入到各地的监测中去;其次是对我们大力支持的山西省林业厅、榆次林业局、山西庆城林场、江西省林业厅、官山国家级保护区、小五台山国家级保护区、井冈山保护区、南滚河国家级保护区、TNC(大自然保护协会)、老河沟林场、IBE、观鸟网、李晟(大嘴乌鸦)、刘小庚、WATS、光阴几何、晓白、黑鹳、猫小昭……以及数不清的对我们表示支持的互联网上的朋友们。当然,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带我入门的师傅老王——王卜平先生,现在虽然他忙于家事无暇分身于我们的野外工作,但却一直关注和指导着我们。

随着各地调查的展开,我们也发现虽然我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猫科动物上,但实际上我们的工作也起到了一些协助当地进行生态多样性调查取证的作用。我们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加强这一作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和猫科动物有着一样的行为特征。

在这一年里,不少媒体的朋友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大力支持。《森林与人类》杂志在2012年8月号邀请我和老冯、WATS撰写了一些关于国内猫科动物的文章并予以刊载;当我受伤后还抽空给《我们爱科学》、《课堂内外》等杂志写了些用于儿童科普的小文章,而《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博物》杂志也约我写了一篇专门介绍华北豹野外调查的文章,希望这些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猫科动物生存现状。近期我还参加了观鸟网和IBE的年会,感谢这些组织的朋友们为我们宣传保护猫科动物提供了一个宣传平台。

而2012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的时候我接到电话,说在京郊有一只小豹猫被夹子夹住了。我赶紧联系@猫小昭1120对这个小家伙做了救助。这是一只当年出生的小猫,很显然是跟着母猫偷捕农民家的鸡的时候被夹住的。而这个小猫的左前脚完全被兽夹夹碎,猫小昭为它安排了截肢手术,并打算永远收养这个残疾的小家伙。听说这个小东西在短短的4个月里已经长到11斤了,你很难想象它刚被救回来的时候只有1斤2两重,少了一条腿并没有妨碍它变成一个小吃货。这或许是我们做的最为直接的一次猫科动物保护例子吧。之后猫小昭热爱上了野生猫科动物,她发挥自己的才干,手绘了一系列的中国猫科动物头像,我们将其制成台历。不过当中出了些差错,我们把台历的日期印错了,给很多捧场的朋友造成不便,真是让我深感抱歉。
http://s13/mw690/532406c8td41863ca59dc&690
短短几个月,这个小家伙体重已是当初的10倍

2013年,我们将继续努力,猫盟将更加强大,我将继续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奇妙野性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