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4百花山.老龙窝


标签:
北京自然生境华北豹狍子野猪豹猫北京动物保护杂谈 |
分类: 大猫日记 |
http://s4/middle/532406c8taeb259671ea3&690
我忽然发现,有些时候欠下了帐就很难还了。就像今年我欠下了很多外出记录,一直想着有时间了补上,但事实是我始终抽不出时间来补,到现在我已经忘了都有哪些需要补上了……所以我决定趁着还有记忆,赶紧先把9月24日去房山的记录补上。
百花山老龙窝地区的相机是今年4月我和五色墨去安装的,一共4台。如今已经半年过去了,我对那里的相机一直有所期盼,尤其是我和老蒋在百花山的另一端白草畔一带拍到了不错的狍子照片,而且老龙窝这边春天又发生了疑似豹子吃羊的事情。
我还是和老蒋同行,不过这次他带上了夫人。我们一早便驱车沿108国道直奔房山境内,途中我们看到了一只普通鵟翱翔于山尖,还有几个鹰和隼在飞翔,猛禽已经来到了北京的天空。约11点,我们停车开始上山。上山的路比较陡峭,老蒋夫人显然不大适应这种攀升,直到12点我们才上到梁顶。这里是百花山的主梁,海拔约1400多米。沿途我们没有看到太多动物,我只看到了一只中华大刀螂和一只薄翅螳螂,而我满心希望能看到几条蛇却一无所获。可惜章鱼哥不在,螳螂是他喜欢的东西。
http://s9/middle/532406c8taeb1e2760b18&690
高高盘旋的鵟
http://s1/middle/532406c8taeb1e2a358c0&690
大刀螂
http://s15/middle/532406c8taeb1e380e5ee&690
薄翅螳螂
http://s13/middle/532406c8taeb1e3431f0c&690
老蒋携夫人一同上山
在梁顶我们看到了一对红隼盘旋而过。我们席地吃了些午餐,周围的草地上一些乌头的残花依然蓝得鲜艳,但百花山上最美丽的季节已经过去。此地的环境颇有特点,山的北坡,The North Face上遍布茂密的森林,主要为油松、落叶松以及一些杨树、栎树的混交林,而南坡则为低矮的灌丛。在绵延20多公里的百花山主山梁线上是高山草甸,窄的地方10来米,宽的地方则近百米,这些草甸上生长着各色草本植物,到了7、8月份山脊上会开满姹紫嫣红的花朵,非常美丽。
老蒋夫人决定就地休息,不跟我们继续前行,以免拖累我们的进度,于是我和老蒋朝着第一个机位进发。一只日本松雀鹰鸣叫着飞过我们头顶,我们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堆羽毛和猛禽吐出的食丸,看来这里曾是一只更大的猛禽的猎食场。草地里不时出现一些巨大的菌类,秋天是采蘑菇的季节,可惜我俩不是拿着篮子的小姑娘。
http://s5/middle/532406c8taeb1e2e05094&690
一对红隼在山间盘旋
http://s13/middle/532406c8taeb1e3d13d6c&690
草甸和林缘
http://s5/middle/532406c8t77de96d41514&690
猛禽猎食场
http://s3/middle/532406c8taeb1e4a5f032&690
一个大马勃
http://s13/middle/532406c8taeb1e5a260bc&690
日本松雀鹰
在到达第一个机位之前我们在一处林缘附近看到了不少兽类的踪迹,有脚印也有卧迹,于是我俩在林缘安装了一台相机,看看能有什么好收获吧,能拍到不错的狍子和野猪照片也是很理想的。
到了第一个机位,我们仔细寻找,令人沮丧的是,相机丢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北京丢失相机,这个地方有大量的兽类活动痕迹,但人走过此地的机率也很高。无论如何,我们损失了一台相机,以及一些拍摄的宝贵数据。老蒋还在到处寻找,但我看着那颗曾经安装相机的树,记得很清楚相机就应该在此。这个偷机贼哪怕把卡给我们留下也好啊。我们在此地还拆除了一个钢丝套子,很粗的那种,不是兔套,目标应该是野猪、獾子。看来盗猎在这个天子脚下的国家级保护区依然存在。
http://s4/middle/532406c8taeb1e509d613&690
林缘新装的一台相机
http://s9/middle/532406c8taeb1e58a6f18&690
裸露的地面上能看到兽类的足迹
http://s4/middle/532406c8taeb1e52e5073&690
拆除了一个套子
随后我们朝着第二个机位走去。我们根本没想到9月底的山上还是这么难走。之前我和五色墨走得小径完全找不到了,不得已我和老蒋只能对照着坐标,从林子里硬闯出一条路往前趟。这么走非常费劲,而且之前我们就发现五色墨给我的坐标记录似乎和我的GPS上的坐标有一定的误差,这点误差在林子里简直能要了人的命。忽然间,我们从一堆树丛里钻出,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老蒋看了一下环境,说要是老王在的话这地方他一定会装一台相机。然后我就看到了那台相机:距离五色墨给我的坐标的确差了一段距离。感谢老天,我们竟然误打误撞的来到了第二个机位的正确位置,不论刚才是往前还是往后5米钻出树丛,我们都将错过这个位置,然后朝着错误的坐标去寻找机位。这台相机没有辜负我们,在把电池耗尽前,它拍摄了不少豹猫、猪獾、狗獾、雉鸡、貉以及狍子的影像,还有猎狗和采药人。比较滑稽的是,当我看到这个相机时就感觉不对劲,固定相机的铁丝似乎被动过,事后检查拍摄结果,居然有人把相机拆了下来,研究了一番,然后又装回去了……好吧,这样也好,只要你们不拿走,什么都好说。我们换了电池和存储卡,把相机重新归位,估计要到来年2月再来检查它了。在这过程中一大群大山雀和黄腹山雀飞到我们身边,最近的一只黄腹山雀甚至就在我头顶几米的地方蹦来跳去,真不错,又收获了一个新鸟种。
第三个机位就在不远的地方,我们顺利找到了它。这两台相机实际上互为备份,以免出现一台相机故障导致一个机位被浪费的情况,拍摄的东西是差不多的。这台相机自拍率很高,安装后没几天就把存储空间耗尽了,还好有另一台作为备份。
http://s15/middle/532406c8t77de96fa334e&690
黄腹山雀
http://s15/middle/532406c8taeb1e601c9ce&690
林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空地呢?
http://s2/middle/532406c8taeb1e664b151&690
这是为了开辟防火通道,在森林里辟出了一条几十米宽的通道。但这种通道会对动物的行动产生影响,
我一直很怀疑这种做法的必要性。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防火么?
在走向第四个机位时,我们听到山林间传来狍子的叫声。百花山地区的狍子数量看来还是有一些的,或许是北京地区野生狍种群最好的地方了。但是接下来的路越发难走,此地海拔约1600米,为南北走向的一道支梁,实际上是没有路,我们经常在一人高的草丛里努力前行,身上几乎要被树枝给撕碎了,我发誓以后一定只能趁着冬季来这里。最后我们看着坐标,在距离4号机位只有30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此时已经下午16点30分,18:00就会天黑,在这种寸步难行的环境里我们要再找到那台相机并处理好至少还要花40分钟,而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法赶回去,所以我们必须放弃寻找。为了弥补,我们在此地重新安装了一台相机,4号机位的相机肯定已经停止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台新相机或许会为我们继续监控此地的生境。
约16点45分,我们开始往回走。回程中老蒋看着满地的蘑菇心动不已,不过显然我们没有大箩筐来装这些美味的蘑菇,因此他也只好过过眼瘾。大约18点左右,我们已经走在最后的那段山脊上了。此时落日的余辉撒在百花山的主梁上,傍晚的天气很好,远处百花山和白草畔的山顶依稀可见。落日将山脊上的野草染成金黄色,而绵延的山脊线则将我们的视线带向那似乎无穷尽的层峦叠嶂。一些乌鸦在天空中鸣叫飞舞,准备栖息,我们找到老蒋夫人,然后往山下走去。到得位于半山的停车点天已全黑,似乎每次我和老蒋上山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只差那么一点点我们就没法赶在日落前下山了。
http://s3/middle/532406c8taeb1e6ac72b2&690
老蒋在高高的草里努力前行,这实在是太难走了
http://s7/middle/532406c8t77de9718c196&690
这是我们新加的一台相机,以弥补那个我们没时间去找的机位
http://s3/middle/532406c8taeb1e72c9562&690
踏着夕阳走在返程的山脊线上
http://s15/middle/532406c8taeb1e766131e&690
山的阴坡是森林,山脊上是草甸
http://s14/middle/532406c8taeb1e799892d&690
风光壮美,山川层峦叠嶂
后记:从拍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带的獾子数量很多,但令人困惑的是没有拍到野猪,狍子也只有一只。当然这也可能是相机工作时间太短导致。而野猪的存在是肯定的,我们在路上多次看到野猪的足迹和卧迹,以及一些野猪蹭痒在树上留下的痕迹。可能相机工作的这段时间恰好是猪群不在该地区活动的时候。但是无论是相机还是我们都没有找到豹存在的任何证据。我和老蒋也曾经探讨这个问题,在山西太行山中,我们对于植物多样性、兽类的数量、山中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山的地貌特征,都感觉与北京地区有较大不同。对大型猫科动物而言,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栖息地的纵深不够,以及食草动物的数量不足。百花山地区的狍子野猪数量可能是北京地区最多的,但依然不能跟山西晋中地区相比。百花山为东西向长条形山脉,两侧均被公路(房山的G108和门头沟的G109)隔断,南北横向纵深明显不足。山阳坡有大量的煤矿,已经把山体破坏得不成样子(虽然北京地区的煤矿开采早已被叫停,但实际上小煤窑依然满地都是,我们这次甚至看到了新开的小煤窑),不构成任何大型兽类活动的适宜生境;而阴坡虽然森林覆盖率很高,生境条件相对较好,但几乎每个山沟都有村庄,小山沟有小村庄,大山沟则有大村庄,人类活动对于生境的连续分布也形成了影响。对于狍子这样活动范围不大的食草动物而言,或许还可以接受,但对于豹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来说,这个地方似乎还是不够大不够宜居。当然希望总是有的,我们依然计划要在这一地区深入发掘下去。
以下为一些视频截图:(截图的时候没注意视频的长宽比,图都扁了,凑合看吧,物种就不解释了,都是常见种)
http://s16/middle/532406c8taeb220c3a02f&690&690
http://s3/middle/532406c8taeb220995ad2&690&690
http://s15/middle/532406c8taeb220b3f31e&690&690
http://s12/middle/532406c8t77de9cd2e24b&690&690
http://s13/middle/532406c8taeb2204676ec&690&690
http://s9/middle/532406c8taeb21fcddb98&690&690
http://s9/middle/532406c8taeb21fc399d8&690&690
http://s14/middle/532406c8t77de9cc7408d&690&690
http://s16/middle/532406c8t77de9cc6d83f&690&690
http://s2/middle/532406c8taeb21ff09711&690&690
下面是一些整理后的视频:
豹猫,晚上
豹猫,白天
狗,但没看到人
胖乎乎的狗獾
猪獾太多了,挑了几个
一只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