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蛰的邂逅-2011.3百花山

(2011-03-21 21:58:44)
标签:

百花山

白草畔

三北猫科

猫科动物保护

狍子

北京野生动物

猎豹飞腾

旅游

分类: 大猫日记

http://s7/middle/532406c8t9efebf34f076&690
狍子惊讶地看着我们,然后说:“我靠!!!”

2011年3月5日,北京寻豹西南战线正式开辟了。自去年门头沟小龙门林场之行后,我们又一次往西进发。百花山,几经权衡后,我们决定从此地开始。之所以选择今天,是因为上周末那场雪,给了我们今年春季最佳的也是最后的机会。

3月5日

我们四人一早在天坛集合,老蒋的计划是把车开到白草畔山顶,然后沿山脊往东北方向徒步,经百花山至老龙窝一带,然后下山,预计需要两天。忍者把车从白草畔开下去,到老龙窝接应。麒麟听了这个计划后打算看看自己会不会在山顶冻死,因此决定跟着上山。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沿108国道到了霞云岭一代后,老蒋决定走一条地图上沿山谷而进的近路,看上去可以更早到达白草畔。然而在进入山谷后不久,我们发现这条路很快就不能称之为路了。先是变成沙石小路,然后沙石小路转而上山,并被白雪覆盖……雪一度厚得让我们开始怀疑现在是不是已经春季了。我们的猎豹飞腾挂着四驱,用一档在雪地里缓缓前行,在平整的雪地上压出两道明显的车辙。车辙逐渐向山顶延伸,然后,我们有了发现。

http://s16/middle/532406c8t9f0ca83b31af&690&690
我们在半山处停下,下车查看足迹

http://s14/middle/532406c8g764e1663f4e7&690&690
此地的山非常空旷

很显然,这个山谷自打入冬后就少有人来。到达半山腰处我们就开始发现大量的动物足迹,于是我们不时停车查看。很多足迹都是狍子和野猪的,它们都是沿着山坡上下,有时候会沿着路走一小段,但基本都是上下山留下——要不是在雪地上如此清晰,平时真的很难想象这些动物们为什么愿意上下这么陡的山坡。也会有一些小动物的踪迹,例如兔子和松鼠。有一次在下车看足迹的时候,一只岩松鼠很大胆地跑到很近的距离上,好奇地看着我们。有几个足迹让我们很感兴趣,样子很像在山西见到的豹的足迹,但因为雪厚,看不出足迹里面的细节,因此兴趣到此为止。到达山顶后我们打量四周,这片山地的人迹较少,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栖息地,我们都觉得应该抽空再来此地好好看看。

不过坏消息是由于这段山路耽误了我们太多时间,此时已经中午,原来的穿越计划已经严重受到影响,而且我们的车胎上扎了个钉子,被雪水浸透的车轮正在滋滋地漏气。此时我们位于山上的一个路口,一边是下山到驷马台村,另一边是往上开到白草畔顶。头上一只大鵟在盘旋,我们决定先去村里吃饭,顺便补胎。

http://s2/middle/532406c8t9f0ca8555821&690&690
车被扎了

http://s6/middle/532406c8t9f0ca92edae5&690&690

大鵟飞舞 

不幸的是村里没饭吃,现在根本没到旅游季节,没人想到会有人来这里,而且村里唯一一个轮胎修理厂也关着大门。于是我们只好随便吃了些干粮,然后换上了备胎,并祈祷不要再有轮胎被扎破。村里人很好奇地看着我们把大包小包拿出来,就像看一群神经病一般。然后,我们开车直上白草畔。

上山十来公里的路被抛在后面,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只雄性雉鸡就在距离我们很近的地方,相机留下了它美丽的身影。白草畔山顶海拔2000米,山上北坡被白雪覆盖。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我们改变了计划,穿越计划被放弃,我们决定以白草畔为中心细细探索一番。

http://s3/middle/532406c8t9f0ca93854d2&690&690

漂亮的雄性雉鸡

令人欣喜的是,这地方果然没让我们失望,我们在北京地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足迹,而且都不是小家伙,狍子、野猪,以及一些看上去更大的足迹,在雪地上密度很高。狍子的粪便也不少,另有一些卧迹。我们大概往西沿着山脊走了1公里多,在北坡的密林里细细搜索。有几个地方的足迹非常密集,以至于雪地已经被践踏的一塌糊涂。我们很想知道这些家伙们到底在这里干什么,于是在这里安装了一台相机。

http://s3/middle/532406c8t9f0ca6996142&690&690
第一天的相机

http://s13/middle/532406c8t9f0ca8da943c&690&690

我和老蒋检查地面的足迹

总体说一下这里的地貌,百花山保护区是国家级保护区,北坡的森林覆盖很好,落叶松和桦树很多,还有一些栎树以及其他的乔木,这在北京地区已不多见。森林里比覆盖着灌丛的地形好走得多,但是我们没有找到明显的动物通道。实际上我们看到大量足迹是沿着山脊的林线活动,也就是说,动物们沿着山顶公路活动,但把自己隐藏在树丛里。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下相机,道理很简单——5月以后此地就会充斥游人,我们觉得相机不安全。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在北坡上沿坡下山,找到一些平缓的地形,这里很有可能是动物喜爱停栖的地方。但此时天色渐黑,我们的补给都在车上,下山的话我们就赶不回来,然后冻死在山上;而且如果现在下去,明天我们就没法继续沿山脊去探索了。于是我们决定结束今天的工作,明天再来。

这一天我们共计看到了20余条足迹链,其中一大半属于狍子和野猪,另有2、3条足迹链就像早上在来的路上看到的那样,很像是大型猫科动物,但不能确认。我们并没有在一些标志性地形上找到大猫的粪便。

经过权衡,我们放弃了在山顶宿营。虽然我们带了足够的帐篷,但只有三个睡袋,因为原计划里只有三个人应该在山上。于是我们下山回到驷马台村,找了个旅店吃饭睡觉。

http://s10/middle/532406c8t9f0ca680a9c9&690&690

http://s16/middle/532406c8t9f0ca689c40f&690&690

http://s1/middle/532406c8t9f0ca74495a0&690&690

http://s11/middle/532406c8t9f0ca6a657ca&690&690

遍布各地、大小各异的足迹

http://s4/middle/532406c8t9f0ca6cf11b3&690&690

http://s7/middle/532406c8t9f0ca7297486&690&690

http://s14/middle/532406c8t9f0ca701e8cd&690&690
山脊行走,寻踪察迹

 

3月6日

今天是惊蛰。早上我醒来,在门外看到了徘徊的麒麟。我想起来他昨天说要半夜起来拍星星,于是问他这个浪漫而伟大的计划实施了没有,他说没有,因为他觉得出来就一定会被冻死。

于是我们启程上山,汽车打着滑蹭到了山顶,一只秃鹫高高地盘旋。我们举目四眺,不禁感慨江山如画,同时也一起感慨:真他妈冷啊。大风呼呼刮,温度计显示0度,但体表感觉就像0下10度一般,要知道山下已经能看到很多虫子在飞了。忍者由于带的衣服少,决定放弃和我们一起探索山脊,我们三个把自己包的像粽子一般,像百花山方向进发了。

http://s7/middle/532406c8t9f0ca8f46456&690&690
我们三人穿成粽子一样,出发了

实际上我们是沿着旅游的栈道前进,如果是夏天这将是美妙的散步,但是现在木栈道被积雪覆盖,一步一滑,简直比山路还难走。沿途我们继续看到很多足迹,并且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动物们往往会沿着山脊突起的侧面上下山坡。它们选择沿着这样的路线来到山顶,到达阳坡晒太阳。实际上我们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只狍子如闪电般从我们面前从南向北跑过,消失在脚下的密林里——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北京野外近距离目击大型哺乳动物,不是亲眼看到,真是很难相信狍子能在这样的山坡上跑这么快——我们就做不到,走这些路简直让人感觉糟透了。

我们大约走到了百花山主峰附近,直线距离3-4公里,沿途计算看到的足迹链,并在北坡的森林里寻找有价值的踪迹,但我们没有找到任何大型猫科动物的粪便。这段距离上一共看到了40余条足迹链,以狍子的为主。在一处平坦的树林里,我们有了另一次意外的邂逅。

当时我们正闷头走路,我习惯性地在林中搜索,因为总觉得应该看到些什么。然后我就看到它了,一个红色的身影站在林中。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弥漫在我心间:这难道是一头驴么?但它白色的屁股和头顶的角明白无误地显示它就是一只狍子。于是我招呼他俩停下,我们三人看着这个公狍子:它没看到我们,低头在吃草。此时我们偷懒的后果显现了:为了减轻负担,我没带长焦镜头,只带了一个50标头,麒麟的镜头是18-55mm,比我的强不了多少。而狍子距离我们只有50米不到——如果我的长镜头在该多好阿,我能拍到漂亮的雪地狍子照片。

我们坐下来,一动不动,静静地看着它——这就是和谐吧,森林被积雪覆盖,一只狍子安静地吃草,只是我们三个外来过客有些多余。2、3分钟后,狍子抬起头来,看着我们。由于我们纹丝不动,它很疑惑地看了我们一会儿,又走近两步,继续凝视,最后终于确认我们是人——可怕的天敌,于是它像一只狗一般大喊了一声(后来我们讨论这一声是什么意思,麒麟说它肯定在说:“我靠!!!”),然后闪电般地逃走了。

我们走到它吃食的地方,满地都是它的粪便,还有尿液。而除了它的足迹外,还看到了另一只较小的狍子的足迹,也很新鲜,看来在这里活动的并不只有它一个。

http://s2/middle/532406c8t9f0ca8b2b921&690&690
狍子看着我们,很疑惑

http://s16/middle/532406c8t9f0ca7eed4df&690&690
这只狍子的新鲜粪便

今天我们在这条路线上安装了3台相机。根据足迹链数量计算,百花山山脊线一带狍子的数量估计在100-200只左右,这是我们在北京看到狍子最多的地方了。希望我们的相机能够给我们惊喜。

回程的路上,我右腿膝盖疼痛不已,看来软组织磨损的不轻,一定得去医院看看了,否则以后没法进山走远路。

总体而言,这次的考察成果是令人欣喜的。经过与一些村民的聊天我们得知,狍子、斑羚的数量并不少,野猪也有。理论上说,豹子在这地方是能够养活自己的。但当地人说近2、30年来没听说有豹子。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未必客观,因为其实现在山里人并不进山,还是我们自己的观察更可靠。讽刺的是,这个国家保护区同时也是北京的著名旅游区,从白草畔到百花山的山脊上铺上了栈道,而且还有很多大喇叭散布在沿途的树丛里——我一直以为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动物,而不应是把它们吓跑的。好在这地方的旅游旺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而整整半年的时间里基本没人上来,因此动物依然还能活跃在这一地区——夏天来此的游客们估计永远不会知道这些。

这个惊蛰很不错,百花山没有亏待我们,我们接下来会继续来这个地方。

http://s13/middle/532406c8t9f0ca764adec&690&690

今天的第一台相机

http://s10/middle/532406c8t9f0ca7af5bf9&690&690

第二台

http://s10/middle/532406c8t9f0ca8cd4b59&690&690

老蒋正在安装第三台

http://s5/middle/532406c8g9f0cde4ea280&690&690
我们行进在山顶

 

3月12日 豹子,离我们很近了

仅仅相隔一个礼拜,我们又来了。这完全是计划之外,但在周二公牛的一个电话让我们决定立刻再来一次。他告诉我听说这边有豹子咬死羊了。

我和老蒋本打算周五就来,但因故拖延到3月12日,周六。我们根据线索来到了事发地点——距离百花山主峰很近的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一个山村。公牛当时告诉我有8只羊被咬死,然而我们经过走访,发现2月以来,一共有23只羊被咬死。最近的一次是3月7号——就在我们上周来的第二天。

我俩先到羊圈里看了一下,除了被咬死的,还有几只大羊被咬伤,精神很不好,有一只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让人很怀疑它是否还能活下去。很有意思的是,损失的都是大羊,小羊并没有遭到攻击,而凶手也没有把羊带走,只是咬死了留在羊圈里——我和老蒋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可能是一只刚成年的豹,到了羊圈里大开杀戮,但激动之余、也可能是过于紧张,没有把战利品带走。而促使它进村的原因可能主要是近期的雪。冬季未来、春季连下几场的雪可能让这只豹觅食困难,因而三次进村找食。

http://s3/middle/532406c8t9f0ca80046e2&690&690
这只羊的腹部被咬伤

http://s13/middle/532406c8t9f0ca80af83c&690&690
主人加高了羊圈——但我们告诉他这对豹子来说形同虚设

实际上至此我们并不能确定就是豹。村里人说当时还有足迹,看上去跟狗的差不多,但要大一圈出来。我在四周寻觅,由于雪早已化尽,基本没可能再找到足迹了,我只是在一片虚土上看到了一个圆圆的疑似足迹。我在村里四处看了一下地形,基本确定凶手可能的下山路线。村子上方不远处有一片落叶松林,这地方很符合豹子的喜好,我和老蒋决定上去看看。

这地方的环境糟糕透了,到处都是小煤窑。虽然北京早就禁止开采煤矿,但实际上小煤窑的开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现在不是那种大规模开采了。但是这片位处阳坡的山体早已千疮百孔,一片狼藉,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到这样的地方来找豹子。

到了那边林边,我们发现这是一片人工林——但如果豹子下山来,一定会选择这里。事实证明我们的感觉是正确的:在林缘的草地上我们看到了一堆粪便,直径约3公分左右,里面全是黄色的毛发,还有一些动物的骨节,可能是兔子的,基本可以确定是豹的粪便。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在北京找到的最直接的证据。村民说这地方野猪的危害并不大,这是个可喜的现象,说明有什么在控制野猪的数量,或许这地方确实存在相对固定的豹种群。

这个地方视野很好,站在突起的大石头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村里的羊圈——一切都符合豹的行为习惯。我们继续往上走,一直走到山脊上,从这个山脊绕过一道山头继续往山,就到了百花山的主山脉,也是之前我们计划要走的地方。

http://s7/middle/532406c8t9f0ca81d8126&690&690
从山顶的凸起岩石往下看,正好看到羊圈。想必豹子也是站在这里观察的

http://s4/middle/532406c8t9f0ca8297a83&690&690
这堆粪便是我们至今最可靠的证据

这次的发现让我们很是振奋,北京的豹子已经距离我们很近了,不再停留在传说阶段。接下来的就是怎么安置相机了。老王听说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他仔细看了我们给他的地形照片,并圈出了几个可能的地点,并且叮嘱我们一定要把地形摸透,找到可靠的路径。林环从山西发了32台红外相机过来,这下我们可以好好干一场了。

 

后记:最近工作极其繁忙,这两次出行也未能及时发布,感谢大家的不断支持。我们必将继续努力,用成果来回报大家。

 

以下是本次出行的一些照片,请观赏
http://s10/middle/532406c8t9f0ca91da0a9&690&690
百草畔山顶向西北远眺,层峦叠嶂
http://s11/middle/532406c8t9f0ca9080bfa&690&690
百草畔到百花山的山脊,左边阴坡被森林覆盖,很好的栖息地
http://s6/middle/532406c8t9f0ca902b3d5&690&690
山顶积雪仍然很厚http://s3/middle/532406c8t9f0ca8c39142&690&690
没带长焦头,后悔不已
http://s6/middle/532406c8t9f0ca83a6a95&690&690
小煤窑如同伤疤一般密布山体表面
http://s10/middle/532406c8t9f0ca7bed869&690&690
雪地里的午餐
http://s16/middle/532406c8t9f0ca894463f&690&690


http://s16/middle/532406c8t9f0ca7a4b6ff&690&690

http://s5/middle/532406c8t9f0ca76f0464&690&690

http://s14/middle/532406c8t9f0ca73956dd&690&690

林间穿行

http://s4/middle/532406c8t9f0ca78eaa43&690&690

麒麟没有雪套,于是自己用塑料袋作了一个
http://s4/middle/532406c8t9f0ca7a3b953&690&690

http://s2/middle/532406c8t9f0ca6f4e491&690&690
卧迹
http://s2/middle/532406c8t9f0ca77bf151&690&690 
http://s12/middle/532406c8t9f0ca75f462b&690&690

http://s10/middle/532406c8t9f0ca7563fa9&690&690

http://s2/middle/532406c8t9f0ca74641e1&690&690  

http://s8/middle/532406c8t9f0ca71b4fb7&690&690  

http://s9/middle/532406c8t9f0ca6e52ad8&690&690

http://s5/middle/532406c8t9f0ca6db74f4&690&690

http://s7/middle/532406c8t9f0ca6ce80a6&690&690

http://s8/middle/532406c8t9f0ca6b69397&690&690 

http://s7/middle/532406c8g764e1621c1da&690&690

http://s2/middle/532406c8t9f0ca7dd1991&690&690

各种足迹和粪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