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季的猛禽观察——普通鵟

(2010-03-16 09:36:07)
标签:

野外摄影

打鸟摄鸟

猛禽

普通

红隼

动物环保

杂谈

分类: 鸟类摄影

http://s6/middle/532406c8t81e1f5f5a725&690&690
摄于2009年12月15日,点击放大

从2009年国庆节开始,我就在期待着鵟的回归——9月底只有少量的阿穆尔隼和燕隼迁徙途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方向的大片荒地,这让我很担心今年会有多少普通鵟再次到来。而08年到09年的冬季,至少有6-7只普通鵟在这一区域越冬。今年这里大片的荒地都变成了工厂,栖息地的丧失可能会让它们放弃这一所在。

 

普通鵟:隼形目、鹰科、鵟属。

中型猛禽,体长51—59厘米,体重575—1073克。上体深红褐色;脸侧皮黄具近红色细纹,栗色的髭纹显著;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羽为淡灰褐色,具有多道暗色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在初级飞羽的基部有明显的白斑,翼下为肉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的外缘为黑色(淡色型)或者全为黑褐色(暗包型),尾羽呈扇形散开。在高空翱翔时两翼略呈"V"形。另外,它的鼻孔的位置与嘴裂平行,而其他鵟类的鼻孔则与嘴裂呈斜角。虹膜-黄色至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黄色;脚-黄色。叫声为响亮的咪叫声peeioo。

【分布】:

普通鵟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东达朝鲜和日本一带,越冬在繁殖地的南部,甚至抵达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地。北方鸟至北非、印度及东南亚越冬。全世界共分化有5个亚种,我国分布有2个亚种,中亚亚种在是新疆西部喀什和天山一带的冬候鸟,偶见于四川南充市和云南的昆明市, 富民, 呈贡, 晋宁, 安宁等地。普通亚种繁殖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越冬于山西、上海、浙江、台湾、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广大地区,迁徙时经过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陕西、青海、甘肃等地。
亚种japonicus繁殖于东北各省的针叶林;冬季南迁至北纬32°以南包括西藏东南部、海南岛及台湾。Vulpinus越冬于新疆西部天山、喀什地区及四川。甚常见,高可至海拔3000米。

【习性】:

喜开阔原野且在空中热气流上高高翱翔,在裸露树枝上歇息。

普通鵟春季迁徙时间多在3—4月,秋季多在10—11月。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拔4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米左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均有分布,有时甚至出现在2000米以上的山顶苔原地带上空。秋冬季节则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大多单独活动,有时也能见到2—4只在天空盘旋。性情机警,视觉敏锐,善于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翱翔时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呈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羽呈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它的叫声同家猫的叫声差不多。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而且食量甚大,曾在一只胃中就发现了6只老鼠的残骸。此外,它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也到村庄附近捕食鸡、鸭等家禽。

以上摘抄自百度百科,不过这些描述里有些地方显然和我观察到的不符合。

 

行踪

 

在北京地区,普通鵟属于冬候鸟,每年10月以后可见到,到来年3月离开。2009年我首次见到普通鵟是在10月7日,然而此后此地就一直不见其踪影。当我都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直到12月10号我才又在这一区域看到了一只深色的鵟——此后这只鵟就一直在这一区域流连,最后一次看到它则是2010年2月28日——之后就再没看到过它。和这只深色鵟同时存在的还有另外一只,体色要浅一些。第二只鵟的活动很不规律,虽然也在这一片区域活动,但是甚少看到,可能它的主要活动区域要偏离一些。而在开发区东北部的这一广大区域,这个冬季也仅仅看到了这两只相对固定的普通鵟,另有几次目击,均为路过的个体。此外在往西2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大型垃圾处理场,在这里也总能看到1-2只鵟,但由于距离问题,并不能识别是否就是上述两只——很有可能是,如果不是的话,则此地的普通鵟数量为4只。垃圾场这边的这两只普通鵟直至2010年3月16日依然能看到。

http://s7/middle/532406c8t81e1f5c7dc36&690&690
2009年10月7日,秋季飞来的第一只普通鵟

http://s13/middle/532406c8t81e1f5d72f3c&690&690
2009年12月10日,这只鵟正从树上扑下来捕猎,此后它就一直在这片区域栖息

http://s9/middle/532406c8t81ebbced9408&690
2010年2月28日,最后一次看到它们,也是第一次同时拍到这两只在一个镜头里

习性

 

这个冬季主要就是跟随着这只深体色的普通鵟拍照,然而不幸的是这只鵟很怕人,我从来没有机会能靠得很近,而且到最后它记住了我的车,几乎看到我靠近就会跑。不过虽然拍不到,观察它还是很方便的——它很固定地在几棵树上栖息、觅食。据我观察,普通鵟并非像上述百科里说的那样,喜欢在天上盘旋——那是大鵟和毛脚鵟的特征。普通鵟通常是站在电线杆顶端和大树的树杈上(不是树冠,而是比较靠下的粗壮的树杈上),观察地面并伺机捕猎。据我观察,冬季在此地越冬的普通鵟其主要食物和红隼完全一样,就是野鼠(可能是褐家鼠,从没看清过)。通常它会在一棵树上静立很久,不受干扰的话能有1-2小时,很专注地观察周围地面草丛中的动静,一旦发现猎物就会飞下来,抓住老鼠,并在地面吃完——这一点和红隼不同,红隼一般会抓着猎物飞到高处去享用。如果在此地没有收获,它就会飞到几百米外的另一棵树上去,继续等候。每天的活动如此往复,比较固定,而捕猎活动似乎主要集中在中午以前,我从没在下午看到它们捕猎。

http://s4/middle/532406c8t81e1f823f553&690&690
2010年2月21日

http://s6/middle/532406c8t81e1f80574f5&690&690
2010年2月24日,还是它,还是这棵树,就在未来的地铁站边上

http://s15/middle/532406c8t81e1f720a3ce&690&690
2010年1月21日,在几百米外的另一棵树上

普通鵟的捕猎成功率似乎不如红隼那么高,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捕猎方式很显然没有红隼那种游走觅食来得高效,不过这两只鵟似乎也活得都不错,这个冬季下了10场雪,它们至少赶上了7场,而大雪似乎没有对它们造成什么糟糕的影响。估计它们也会寻找别的事物,比如人类的垃圾。

然而每隔几天这只鵟就会消失几天,我想它在这个区域可能有几个主要的采食场所。在我观察到的这个场所,它很固定地在三棵树上栖息,这三棵树之间相隔约3、400米,特征是附近都有很多树,下面有大片的草地。此外它偶尔也会在邻近的电线、电线杆上偶尔停留,但那多半是受到了乌鸦、喜鹊或者达乌里寒鸦的驱逐和干扰。

http://s12/middle/532406c8t81e1f78b721b&690&690
2010年2月2日,这只鵟在一个电线杆上 

http://s5/middle/532406c8t81e1f6e39584&690&690
2009年12月31日,鵟很少停在电线上


共栖与冲突

 

冬季这一区域的鸟类主要就是乌鸦、喜鹊和达乌里寒鸦。其中喜鹊是本地的优势留鸟,一年到头都在,而乌鸦和寒鸦则只在冬季光临此地。它们来的时间要更早一些,10月就能看到很多,而离去也要更晚一些,寒鸦到3月10号左右大量离开,至今已经完全消失,乌鸦则到三月中旬还有少数盘桓于此。此外,有一对红隼整个冬季都定居于此地。还有大量的麻雀、斑鸠(珠颈斑鸠为主,还有山斑鸠)和少量的其他鸟种如啄木鸟等在此地逗留,有一次还看到了一个楔尾伯劳在觅食,而去年很多的灰椋鸟今年则很少能看到。

跟普通鵟产生冲突的主要是上述三种鸦科动物,其中喜鹊的攻击性最强、乌鸦次之,达乌里寒鸦则主要是非直接冲突。在这只普通鵟习惯栖息的几棵树及旁边的树林中,有大量的喜鹊窝。很显然,喜鹊们把这只普通鵟视为威胁。据观察,喜鹊的活动时间要比鵟晚一些,每天清晨很早的时候鵟就飞来停在树上开始觅食,而喜鹊们则到了8点以后才活跃起来,通常如果喜鹊们发现了这只鵟,就会有至少2-3只飞过来,停在鵟的旁边。它们并不会直接去攻击,而是每次都尽可能的靠近鵟,并且喳喳乱叫,直到这只鵟忍受不了飞离此地——此时它们就会跟随其后并试图作出攻击的行为,有时候会尾随鵟飞出很远。普通鵟飞行的时候往往是贴地飞行,而喜鹊们则飞在它上空,并且继续喳喳乱叫。

http://s6/middle/532406c8t81e1f6142045&690&690
喜鹊虽然比鵟个子小,但攻击性很强。2009年12月28日拍摄

乌鸦的行为也差不多,但乌鸦(好像以秃鼻乌鸦或小嘴乌鸦为主)个子大,战斗力更强一些,往往单个就开始对鵟进行攻击;其行为也更直接一些,往往直接就飞过来驱赶,有时也会采取靠近停留、不断接近的招数。但总体来说,乌鸦也和喜鹊一样,经常是多只围攻一只鵟。不过这个冬季和往年不同,鵟的数量很少,分布区域靠北,乌鸦则主要集中在靠南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因此看到的冲突并不多。

http://s3/middle/532406c8t81e1f59a2332&690&690

http://s12/middle/532406c8t81e1f58ad0cb&690&690
相比之下,乌鸦的驱逐就要彪悍一些。这两张照片拍摄得早一些,为2009年1月8日

而达乌里寒鸦则是另一种情况:每年云集此地的寒鸦估计得有上千只,飞翔的时候如同乌云压境,栖息在树上的时候则会占满整个树冠,而且刮噪不已。寒鸦带来的问题在于:一旦它们来到了普通鵟栖息的树林周围,这地方就没法呆了——鵟只好选择离开。

虽然普通鵟是猛禽,但是对于这些骚扰它们完全没有猛禽的范儿,除了无奈的避让外别无选择。通常它们会显得很不安,在这些鸦科鸟类靠近的时候,它会紧张地左右摆动尾巴,并发出叫声——个人感觉不像猫叫,就是比较尖利的“啊啊”声。在逃离骚扰并重新停歇以后,同样会继续摆动尾巴,过一会儿才会平静下来。

相比于这种与鸦科鸟类不可调和的矛盾,普通鵟与红隼间的关系则显得有序一些。这对红隼里面的一只经常在这只鵟活动的区域觅食,但有意思的是,我很少看到它们俩同时出现。一般来说,这一天我只要发现了鵟,就不会看到红隼;相反,如果一来就看到红隼在飞舞觅食,则不会看到鵟;只有少数几次,我同时发现了它们俩。而红隼在此地停留的地点也是有规律的:它往往停在鵟停留最多的那棵树的马路对面,有时在树冠(也很固定),有时则在电线上。即便鵟不在,红隼也很少飞到鵟觅食的树林这边来,而鵟也避免飞到红隼喜欢的那片工地附近去。两者的关系相对稳定,也能保持和平。但我认为这是因为这个地方仅仅是双方的觅食区域之一,因此它们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领地保护主义。事实上我至少曾在两个地方看到红隼和普通鵟的激烈冲突,红隼以一种令人惊讶的勇敢精神猛烈地攻击鵟,而在这两个地方的红隼则都是定居者(至少在很长时间内如此),它们会对入侵领地的普通鵟持非常抵触的态度。十分可耻的是,面对个子小得多的红隼,普通鵟依然选择逃跑。

http://s5/middle/532406c8t81e1f632a964&690&690
这只鵟正飞翔于红隼喜欢的地区上空,这种情况不多见

http://s5/middle/532406c8t81e1f5a96b04&690&690
一只红隼正在疯狂地攻击这只鵟,拍摄于2009年1月19日

 

明年你们还会回来吗?

 http://s13/middle/532406c8t81e1f75d90bc&690&690
飞去的背影

这片区域的面积大约有10平方公里左右,我经常观察普通鵟的仅在1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地图上标出的红色透明区域为我观察到出现鵟的所有区域的最大边界,黄色透明区域为常出现区域,算是它俩的活动核心区,而三个红色的点则为这只深褐色鵟喜欢栖息的三棵树,其中1#是最常看到的地点。1#地点正在修建地铁(城铁),高架轨道从1#和2#点之间穿过,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而建成后这里会成为一个车站——毫无疑问届时此地将不再适合普通鵟的栖息,或许红隼依然能够在这里飞翔觅食,但鵟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这里。

http://s4/middle/532406c8t81ebc3b6ccd3&690
地图显示普通鵟的活动范围,点击可放大

事实上就在上一个冬季,这个地图截图上的所有区域都曾经是鵟活动的区域;而这个冬季,这片地方已经失去了大片的荒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厂房,或许到明年,这两只鵟也会被迫放弃此地,转而寻找其他的栖息地。文明的推进似乎很难和野生环境达成和谐,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又往往不给动物的城市化生存留有余地——若干年后的孩子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看到鹰在头顶飞翔盘旋。

忽然想起网友praying曾经跟我说的:北京的环境大概在02年以后被彻底改变,更早一些在90年代的时候,圆明园往北都是荒地,当时的冬季在那边每个电线杆上都站着一个普通鵟,能看到十来只一起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此盛况至今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

 

下一篇预告:冬季的猛禽观察——红隼

 

http://s1/middle/532406c8t81e1f7e6fce0&690&690

http://s16/middle/532406c8t81e1f7c87aff&690&690
以上两张摄于2010年2月21日,可看到普通鵟翅膀的上下面

http://s15/middle/532406c8t81e1f7a9fade&690&690
普通鵟虽然不属于飞行敏捷的猛禽,但在林间穿梭还是很灵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