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FCA三北大猫
CFCA三北大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97
  • 关注人气: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在野外,动物对人的威胁

(2009-09-15 13:34:07)
标签:

户外

环境保护

分类: 杂项

应aquiqui朋友之邀,随便说说在野外如何面对野生动物的威胁。

 

虽然好多地方,比如百度贴吧里的网友都在讨论诸如狮子老虎谁厉害的话题,但其实对中国的户外玩家来说,这些都是扯淡(对谁来说都很扯淡)。对我个人而言,野外的野生动物似乎从来都不是什么威胁,其实要让我能看到一些野生动物那简直是高兴都来不及……

 

但应该承认,动物还是存在一些危险性的。忘了在哪里看到,好像是个什么老外说了句话:去登山已经够不理智了,因此在登山的过程中要步步理智。对自然来说,人类总是个外来者,这种格局在数万年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尤其在中国。因此,自然界的动物们对待外来的人类一般不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我们可以把在野外遇到的动物分成几类:飞鸟、走兽、爬虫、飞虫、游鱼。飞鸟和游鱼至少在中国应该没啥威胁,可以排除掉了。玩户外的主要担心的还是中间三样,分别来看。

 

我个人把爬虫放在威胁首位,而主要原因就是爬虫里面包括了蛇。虽然没统计过,但历年来最多的户外动物伤亡纪录就应该是毒蛇造成的了吧。其实一般的户外路线游碰到毒蛇的几率并不大,而且毒蛇在整个蛇的种类里只是很少一部分,而致命的毒蛇在毒蛇里也只是一部分……但一般玩户外的应该都碰到过蛇。问题在于,碰到蛇一般都很突然,而且大多数人对蛇都缺乏识别能力,因此蛇总是能造成一些恐慌。

 

就北方的户外玩家而言,情况还好,一般碰到的威胁较大的毒蛇多半为蝮蛇类,还有烙铁头。海拔低一些的地方,短尾蝮出现的几率较高,高一些的地方则会碰到中介蝮。北京的百花山地区就会同时看到这两种蛇,而且数量不少。另外像菜花烙铁头、岩栖蝮、极北蝰、草原蝰、六盘山蝮、秦岭蝮、原柔头蝮……这些都是有危险的毒蛇,但有些只在特定区域出现。总体来说,北方的毒蛇种类少一些,数量也不多,而且天冷的季节里你出去玩是没机会看到它们的(得有近半年的时间段),因此倒不必很担心。

 

而南方就要糟糕得多,毒蛇种类多,活动时间长,诸如五步蛇(尖吻蝮)、银环金环、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等等这些臭名昭著的毒蛇都长在南方,而且在很多地方数量还不少,因此南方玩户外的尤其要注意毒蛇的威胁。我去雷公山,山上的人就说几乎每年都会有人会被五步蛇咬死。

 

如何预防这种威胁?说实在的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很多人习惯于把颜色鲜艳的或者有三角脑袋的蛇当成毒蛇,但实际上这个办法根本就不对。王锦蛇是北方很常见的大型无毒蛇,但颜色很花哨;而眼镜蛇在没有竖起脑袋并把脖子弄扁之前完全就是一幅典型无毒蛇的模样——灰不溜秋、椭圆脑袋。事实上大多数花哨的蛇都是无毒蛇,而大部分蝰蛇蝮蛇则都是灰秋秋的。至于脑袋是否三角形,一般人根本来不及看清,也并不明显。因此,我个人觉得面对毒蛇的威胁,关键还是要了解它们。

 

如上所说,其实中国很危险的毒蛇种类并不多,如果肯花点功夫,把它们都记住并不困难。退一步讲,把你常去的地区都有什么蛇记住,就更简单一些。蛇的活动也是有规律的,在北方的山里,早上9点以后蛇会出来晒晒太阳把身体弄热,此时在路上碰到它们的机会比较大;在南方,诸如银环蛇、五步蛇等都习惯夜间活动,活动区域多在溪边;很多蛇采取守株待兔的策略,躲在落叶下或者草丛中,肉眼很难看到,因此打草惊蛇就是很好的办法……了解了这些,多少在你走山路的时候会留个心眼。

 

另外还需要了解的就是处理方法。因为被毒蛇咬到并非完全可避免,那么被咬之后的处理就很重要。首先你得知道被什么蛇咬伤后会出现什么症状,这同样需要你了解这些蛇。要注意这里面有很多认识误区存在,比如竹叶青就是一种常年蒙冤的蛇,其实中国的几种竹叶青毒性都不强,大多数时候被咬了自行都会恢复,但大多数人对竹叶青的恐惧都是绝对的,跟着倒霉的还有翠青蛇等几种绿色的蛇,都是无毒蛇,但因为是绿色因此常被误认为竹叶青。毒蛇的毒液分为血液性毒素和神经性毒素,不同的蛇咬后症状也不同,比如五步蛇的蛇毒就能让你疼痛的无法忍受,而银环蛇的毒素只是让你昏昏欲睡,但银环蛇的毒素是中国大陆上毒性最强的(好在银环蛇每次喷出的毒液数量很少,而五步蛇则正相反)。这里就不细展开了,我也不专业,想了解的可以买一套《中国蛇类》看看(很贵)。总之,被咬后迅速处理伤口、挤出毒液、打死或给咬你的毒蛇拍照带给医生、避免剧烈运动、尽快就医是基本原则。关键在于,千万别慌,有的的蛇也许很毒,但咬你的这一口未必注射很多毒液,有时候你很疼,但也千万别慌,疼是正常的,疼说明你的神经系统还未被摧毁。关键还是预防,除了眼镜王蛇以外,大多数毒蛇不具备主动攻击性,中国的环境比起满是虎蛇的澳大利亚、黑曼巴横行的非洲来说还是要安全许多。你走你的,并让蛇提前几秒知道你来了,是避免冲突的最佳方法,大多数时候,蛇会主动避开你。另外,不要见到蛇就去打死它,户外本是它们的家园,你只是个过客。

 

除了蛇以外,还有诸如蜈蚣、蝎子之类毒虫都算作有威胁的爬虫,不过这些小家伙一般不成为很严重的威胁,在中国有强大杀伤力的种类的也很少。我晚上在山上经常看到小蝎子在电筒灯光下乱跑,没觉得是什么危险,只是扎营的时候注意别让它们钻进帐篷睡袋或者鞋子里就行了。这些玩意儿的威胁似乎比蚊子还小,后者至少会骚扰得你不能好好睡觉。

 

接下来是飞虫。虽然飞虫很少有能够危及人的生命的,但飞虫威胁出现的几率比爬虫还大。这里面最危险的当属一些蜜蜂类,最讨厌的则是一些吸血的东西,诸如牛虻蚊子。理论上蜂毒是致命的,不过在户外似乎蜜蜂都忙着采蜜,没什么闲功夫来攻击人,而且也不是所有蜂毒都这么厉害。成群的杀人蜂在中国没什么机会遇到。有些种类的大马蜂大胡蜂看着很可怕,但是要记住,你作为食物对它们来说太大了,它们对你不会有什么兴趣的。这些家伙的好处在于会飞,比一个户外er灵活得多,你不招惹它一般不会有事,除非你手欠非要去捅蜂窝。其实一般来说你就算不巧被一个马蜂蜇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会很疼,上点药忍忍就好了,记得要把蜂刺弄出来。真正讨厌的还是牛虻这类虫子,咬人很痒很疼,而且跟着你转,赶都赶不走。不过这些玩意儿算不上威胁,记得带些药,衣服裹紧点就好。

 

最后说说走兽,这些东西可能是aquiqui网友及他的一些朋友们最关注的。先给个结论:玩户外没必要把这个当成威胁。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很少有人有机会在野外看到这些动物。99%玩户外的强度都一般,不会深入到一些无人区里去,在一天的路程里你不会离开城市很远,这些地方的大型兽类已经少之又少,中国的环境现状完全可以让你放心。

 

其次,我们可以把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走兽列一下。这个也是分地区的,我们先从猛兽开始。一般来说,猛兽里的狼、豹、虎、熊是肯定有能力杀死人类的,而一些中大型的猫科动物,如雪豹、云豹、金猫、猞猁等理论上也对人类有威胁。但实际上现在这些猛兽里面真正对人类有威胁的只有豹和3种熊(黑熊、棕熊、马熊)。对国内大多数户外玩家而言,基本是没希望碰到其中任何一种的,因为豹和黑熊现在已经很少了,而棕熊和马熊只分布在青、藏等少数地区,一般去那里户外的人并不多。云贵川的一些地方还是有黑熊的,陕甘地区也还有一些,如果深入民间,就会发现黑熊伤人的事件并不少见,虽然很少有致命伤害,但这个威胁是客观存在的。据我的观察,虽然很不客观全面,但黑熊伤人往往是一场误会。为啥这么说呢,我发现就我听到的几起例子来看,往往是人熊无意相遇,人由于恐慌而采取了过激行为,例如逃跑或者主动攻击熊,比如扔石头啥的,因此熊被激怒,进而攻击人类。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为熊开脱,而是这里面有个和应对蛇类威胁一样的道理:你必须要了解这种动物,才会避免冲突。黑熊是杂食性动物,其性情并非特别凶悍,所表现出来的领地意识也不是特别明显,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好奇而接近人类。毫无疑问它是猛兽,跟它单挑人类的机会不大,但你不惹它一般不会有事。但是熊依然是危险的,有些特定条件下的相遇危险性还不小,例如发情期的公熊、护崽的母熊。这就需要你能迅速地判断了,虽然碰见的机率很低,但还是有可能发生,有所准备才是应对之道。黑熊白天夜晚都会活动,但也没必要特别注意,似乎还没有发生过黑熊钻进帐篷吃人的事件,就算它夜里来了,多半也是打酱油路过,顺道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所以在熊出没的地区收拾好晚餐很重要,最好就是放在外面,而且放远一些,它要来了就让它吃,总好过它钻进帐篷来吃。还有就是保持篝火,这些动物都是怕火的。(当然在山里生火要注意别引发火灾)

 

而棕熊和马熊则毫无疑问是危险的,远离它们是唯一的策略。三江源、青藏高原关于熊吃人的故事很多很多,从阿拉斯加棕熊的行为来看,它们对人类也是危险的。不过一般不会有人去那地方,去的人应该都是有所准备的。老王他们曾经在青海遇到过一次熊,当时棕熊在距离一个人很近的地方坐着,不过什么也没发生。虽然人不是它们的主要食物,但当它们饿了也会吃人,在这里不要迷信那些你不侵犯它它就不会攻击你的说法,你看到它一定会害怕,掠食动物对于对方的恐惧是很敏感的,心跳加速都可能导致它攻击你。(这一点几乎适合任何猛兽)

 

碰到豹的几率更小,按照三北考察队员的经验,当你能看见一只豹,往往是它让你看到的。老王和林环当年在山里转,几个月下来,他们知道豹就在周围,晚上也曾接近帐篷,但你看不到它。直到某一天,豹已经习惯了人的存在,确认对自己没有威胁,这时候它就不是那么在乎了。对于这种最成功的掠食动物而言,在山林里99.9%的情况下都是它先看到你,然后它会选择避开。豹的体形和力量并不足以保证它杀死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而猫科动物谨慎的天性就会让它避开你而不是主动攻击。但豹是很危险的,一只健康的成年豹如果有心攻击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机会不多。中国的豹会吃人么?我过去以为不会,因为中国基本没有这样的纪录,林环也不信豹子会吃人,但永蛋就信,老王也认为会,他说知道不少人在山上失踪,多半是被豹子吃掉了(他自己碰到过几次,豹子倒没有攻击他)。我现在也认为会吃,在怀柔我就听说早些年有个要饭的被一只大豹子吃掉了。至少在国外的确出现过食人豹。猫科动物的领地意识强,尤其是公豹,有时候会凶猛地驱赶入侵者。在山西有很多被豹子攻击的例子,这些人被攻击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多半是和上面所的黑熊伤人的情况一样:惊慌、行为过激、遭到攻击。这里说一个万一不幸(或者走运)碰到豹时的处理方式:站着不动,坚定地看着它的眼睛,不管它怎么龇牙咧嘴咆哮,要让它感觉你不怕它,但不要去招惹它。要知道如果它不避开一定有它的理由,可能附近有幼豹、可能有它的食物,也可能它在护卫自己的家园,因此该退让的还是你。慢慢地后退,一定要很慢,同时还是注视着它,直到退出各自的视线。一般而言这样处理会避免冲突。总之,豹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候也有看到它毫不在意人类自顾自活动的情况,不过更多的情况是豹子主动回避。豹子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因此大白天你基本不用担心。而夜晚宿营也不用怕,豹就算接近你的帐篷也往往是由于好奇而不是捕猎,来看看,吼叫两声就会离开。唯一需要认真处理的就是上面所说的不期而遇。

 

狼已经很少了,独狼更是谨慎,一般不用担心。内蒙地区还有少量狼群存在,但蒙古狼个子小,对人类的害怕也深入骨髓,基本没什么可担心的。

 

再说一下那些中型猫科动物。简单地说:都不用担心。雪豹从来没有伤人纪录,它们生活的地区比较高,也不好走,一般没人会去。而金猫、猞猁、云豹……能看到它们你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赶紧拍照,其他的没什么好想的。

 

其实真正很危险的是一些大型食草动物,比如大象(云南还有)、羚牛(秦岭很多,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野猪(在很多地方都成灾了,全国到处都有,碰见的机率也大)等等。不过食草动物相对好的地方在于:它不会把你当食物来对待。往往是由于驱赶入侵者、护仔或者发情期容易暴躁的原因,才导致它们攻击人类,因此在这些时候避开它们就好,一般来说你退让了它们不会穷追不舍。其实野猪主动伤人的事情我还真没听说过,只听说过打野猪过程中被野猪所伤的。虽然食草动物也是全天候活动,不过宿营一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它们从来都不是这方面的威胁。当然你在西双版纳的丛林里睡觉被大象一脚踩死的可能性也存在,这就是点背不能怨社会了。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老虎。虽然老虎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消失,华南虎更被认为已经灭绝,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我总觉得在那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在那些密林深处,仍有老虎在游荡着。老虎是真正的丛林王者,统治者。它不怕你,有能力秒杀你,饿了也会吃掉你(很多资料上说猛兽不饿就不会攻击人,这是废话,不饿它们不仅不攻击人,也不会攻击猎物。但不幸的是,至少在中国,这些猛兽多半时间都很饿)。虽然很多书上把老虎描绘成颇有骑士风范的大猫,在有些地方可能也确实如此,但老虎依然是丛林中最危险的动物。如果你有幸碰上一只老虎,那你就庆祝吧,无论是你逃走了还是被它吃掉了,都会是新闻头条,不过大家关注的是老虎而不是你。

 

居然也说了这么多,其实个人觉得户外玩家真没必要把动物的威胁当回事。你把脚扭了、从山上滑倒把腿摔断、掉进水潭里、被大雪冻死、甚至被雷劈死,这些危险的机率都远大于你被一只豹子吃掉。我记得绿野的一个队伍曾经在冬季夜宿小五台听到了野兽的吼叫,大家说很害怕,其实真没必要,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天籁之音。我小时候曾在山谷里听到远处狼在有节奏的嚎叫,这是一种享受,就如同我现在进山,有时坐在树下倾听丛林中动物发出的悉悉索索的声音,行走户外的乐趣不正在于此么。作为一个外来者,不用总想着去征服某座山,去怎么怎么着,要学会享受。融入荒野,或者是让荒野接受你。

 

欢迎大家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