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拍到的雪豹,稀奇啊
标签:
雪豹四川野生动物保护猫科动物保护野外考察四姑娘山卧龙杂谈 |
分类: 野猫新闻 |
最近忙死了,上周末也没进山,老王来北京了,我们等他忙完了一起去山里看看。上周末去沙河水库拍了些鸟儿,黑水鸡很漂亮,改天整理一下发布。看到一个新闻,在卧龙保护区拍到了雪豹,真是不错啊,这雪豹看上去很健康的样子。
邛崃山系首次拍到野生雪豹实体照
本报讯(记者
余文龙)昨日,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今年1月,红外相机两次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一位点拍摄到野生雪豹。这是邛崃山系首次拍到野生雪豹的实体照片。
5·12汶川大地震后,为及时掌握地震对卧龙野生动物的影响情况,卧龙加大了野外巡护监测力度,并运用红外相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进行专项监测。目前,野外监测获得有效照片1345张,拍摄到51种动物,包括大熊猫、藏狐等珍稀野生动物。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今年1月16日和1月31日,红外相机两次在同一位点拍摄到大型猫科动物。经过西华师范大学胡锦矗教授鉴定,这就是雪豹。这次拍摄的一张照片显示,在夜色中,一只雪豹全身披有厚厚的皮毛,正回头望着红外相机的方向,眼睛强烈反光。另一张照片是白天,雪豹只留给红外相机一个背影,正拖着粗大的尾巴在前行,乱石中还有没有融化的雪。
据悉,这是邛崃山系首次拍到野生雪豹的实体照片。几十年前在邛崃山系的宝兴有发现雪豹的记录,但是没有拍到照片。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是食肉动物中栖息地海拔高度最高的一种,被称为孤寂的“雪山隐士”。在国际IUCN保护等级中被列为“濒危”,和大熊猫一样珍贵,野外雪豹种群数量估计仅有几千只。
另据华西都市报5月22日报道:
专家称,该组照片填补了我国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空白记录
新闻导入:2008年3月9日,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彭基泰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雪豹生存策略研讨会上,首次展示了一段拍摄于甘孜州石渠县的雪豹视频,这段拍摄于2007年10月的录像一经展出,立即轰动全国,也得到全球上百位专家认可。
昨日,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公开了一组雪豹照片,这组分别用红外相机拍摄于今年上半年的照片成为卧龙地区雪豹第一份珍贵资料,也填补了我国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记录空白。
看照片野生雪豹身体健康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悬崖边,一头全身布满黑斑、威猛的雪豹瞪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身子一样长的粗壮尾巴高高翘起……昨日公开的照片上,雪豹或在乱石滩上跳跃,展现着矫健身姿,或瞪着一对大眼从悬崖背后露出身影。卧龙方面表示,这些照片均是在今年上半年在海拔4400米以上的梯子沟木香坡高山流石滩上利用触发式红外相机陷阱技术拍摄到的,其中3月22日拍摄到的野生雪豹照片是在相近时间在不同的位点拍摄到的。
“从照片看,这些雪豹应该至少是两只。”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徐海斌特别兴奋,据他说,从照片上看,拍摄的应是成年雪豹,且体型健美,毛色发亮,做掌握方向“舵”的尾巴灵敏,特别是眼睛凶猛异常,证明其身体健康状况十分不错。据了解,今年卧龙同北京大学合作的监测项目中,他们首次在海拔4400米以上安装了两台700万像素的红外线相机,也是专门加强对雪豹等珍稀野生大型肉食性动物的专项监测,没想到未满半年就有了收获。
岩羊多雪豹在卧龙已成种群
“卧龙近年来生态越来越好,岩羊成群,随时都能见200多只岩羊集体行动。”徐海斌分析介绍,作为雪豹食物的岩羊不断增多,使得雪豹在卧龙“安居乐业”,而据他们从拍摄到的野生雪豹照片的数量和时间、地点的变化上推断,卧龙保护区内的野生雪豹已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雪豹1年1胎,生态环境好、无人为捕猎它将健康繁衍。”而由于雪豹是卧龙保护区内食物链的终端,它的健康也说明卧龙生物链完整,野外生存条件良好。
最东南卧龙雪豹填补空白
从1965年直到现在一直在甘孜州进行野生动物调查研究的原四川省甘孜州林业局局长彭基泰是目前国内研究雪豹最“资深”的专家了,昨日他表示,这些卧龙地区拍摄到的雪豹照片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刷新了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地带的记录。由于雪豹只生活在雪线以上,是中亚高原特有物种,因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和新疆地区,越往东南方走越是稀少。据彭基泰介绍,“四姑娘山曾被证实有雪豹分布,它位于卧龙的西北方。”而梯子沟正好是位于卧龙保护区的东南方向,因此这组照片是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首次记录。
在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后,雪豹的生存会不会受影响?据彭基泰介绍,雪豹适应极端条件的能力远比人类想像的高,且地震带并未涉及雪豹主要分布区,因此在四川境内的雪豹受地震影响极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