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动物保护华北豹金钱豹野外考察环境保护杂谈豹猫草原斑猫野猫 |
分类: 大猫日记 |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3e2398a3433c568537d4b9e8d4d9bccd.jpg
我的武器:D70+SIGMA150-500
这些图片都是800像素宽的,可拖拽至浏览器里新开窗口察看,
另外更多图片在这里:http://communion.yidaba.com/album/photolist.php?tid=1185413&page=1
7月25日,我再次踏上山西的土地。
第二次来,已经没有了第一次那种对于未知的预期,脑子里只是在想:感冒千万别发作出来。临行前一天我睡觉着凉,嗓子一直痒痒的——我深知这对我来说很危险,因为这一般都会转变成重感冒。
不过那种感觉在张千心里有。张千是我这次带来的摄像师,他对这个题材有兴趣,我也需要他拍一些反映三北猫科工作状态的镜头。这是个北京孩子,他对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很不理解,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到了太原,我们坐公交车来到榆次,林环、晋松已经在等候了,车上还有个人,林环介绍说叫老曹。我们未作停留,直接往山里开去。晋松告诉我说原计划是先到J-YC-YC-A点,然后再去上次去的J-YC-HS-A点,之前一个星期林环和晋松已经去过了J-YC-YC-A点的一个相机安置点,这次去主要是看一下山上的情况,并且在另一个安置点再下几台相机。路上林环说不如我们改一下方案,怕明天往回赶时间太紧,不如今天就去J-YC-HS-A点,明天回来路上再去J-YC-YC-A点,这样我们加紧点去了先到永庆家去吃饭,下午上山不用着急。于是我们按此方案办理。
路上买胶卷耽搁了不少时间,到了永庆家已经下午1点左右了。我把给永庆和林环带的ACU迷彩BDU衣服扔在他们家,我们大吃了一顿,稍作休息,然后上山。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32b8e94fea4bc2ced456c8258559d7f7.jpg
在永庆家门口拍到的珠颈斑鸠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1bb09bb1878d749b7486f5e59e99cea8.jpg
新鲜的豹粪
但大猫们还是在行动的。在一段树阴繁茂的小路上,我们发现了一堆很新鲜的豹粪便。林环看了一下,认为只有4、5天的时间。看到这个大家都比较兴奋,看来这个地区的豹并没有因为季节的变化而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一天我们在这个区域安置了两台相机,并把之前的胶卷收了回来。由于过程无甚新意,就不再多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安静的山林里我们看到了比上次更多的动物,上山之前是一只苍鹭和一只黑鹳(比较少见,一级保护动物),进山后依然能看到一些松鼠和野兔,雉类依旧在树丛中发出鸣叫声,不过此时已无求偶期的雄鸟鸣叫了。返程时我走在永庆后面,排第二个,差点一脚踩在一条中介蝮的身上,这种分布于北方的蝮蛇我还是第一次在野外见到。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4f0761497f95dfe3696d183c88c8b2df.jpg
中介蝮安详地趴在地上享受夕阳的余温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eeac12a3492a5c093e2effea8661fb18.jpg
翘首守望的苍鹭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8953e4bc892645e052a838b95cba50e5.jpg
黑鹳,与苍鹭同飞
晚上自然又是大餐一顿。其实说大餐是言过其实了,永庆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晚上我们吃的是莜面,永庆媳妇的手艺很好,这比在北京一些山西馆子里面的味道好很多,张千也是同感。下午在山上还没怎么感觉感冒发作,晚上就感到精神不好,身上发冷。吃了些药我便沉沉睡去了,明天我们打算早起,一大早便从另外一条路前往J-YC-YC-A点,沿途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f17610aeabe625f1aec1b45aaa51e94c.jpg
老李家的狗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9e18f14a67cea3892a9404b6ee461d3a.jpg
永庆、林欢、我和张千,林环带着我给他的帽子说像放羊的
7月26日
第二天一早大约6点,我们准备启程出发。外面的雾气不小,我看着迷雾中时隐时现的山林,那里面究竟有多少动物也在看着我们呢?
在一个小镇吃了早餐后(油条真好吃),吉普车开始沿山路上一座大山,此时太阳逐渐升起,驱散了雾气,视线也变得开阔起来,车内的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老曹又开始讲他和老王过去的故事(他只要醒着就在讲故事),林环则一边开车一边扫视着外面,期望能看到一些动物。这条路现在少有车走(因为很不好走),因此动物的行踪比较多,有不少目击记录发生在这条路上。林环说:“要是那个黑家伙和老豹一起出现就好了,哈哈哈。”于是大家都开始嘲笑他白日做梦。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04c2710e3b6514c5dd9dcd7ce777cd5b.jpg
翠鸟美丽的背部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384c908443a9fbbe411017a439b4023d.jpg
侧面看翠鸟
不过这一路收获的确是不小,此时已经到了小环颈雉跟着妈妈满地乱跑找食吃并且开始学飞的季节,一路过来我们看到了十几群大大小小的环颈雉,可谓生机勃勃。一般看到了它们林环就会停车,让我步行接近去拍摄。这次带来的适马150-500长焦镜头得以大放异彩,拍到了不少好照片。除了环颈雉,这一路看到了不少蓝翡翠。这是佛法僧目、翠鸟科中一种体型较大、非常漂亮的翠鸟,长长的嘴呈红色,身体总体为亮丽华贵的蓝紫色。由于此行目的不是拍摄它们,因此在它们身上没有花太多时间。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5ef0d2c8f223494c9c257e22db09e1bb.jpg
一对小环颈雉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1b934bcff3aa80a1ba10d95926edf6a9.jpg
小环颈雉见到人后逃跑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f93f6f33005b4d3a084b72f6a1451ff0.jpg
比翼双飞的黑鹳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7f1e71184d9b4f09c7aa94c23f987764.jpg
美丽
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在行程过半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成群的黑鹳。据晋松说,之前甚少在这一地区发现这种鸟类。黑鹳是国内鹳类中个子最大的,雄鸟嘴和腿呈红色,腹部为白色,背部为黑色。我们一下子在河边发现了6只黑鹳。看到这些美丽的大鸟站在河滩中,大家都非常兴奋,我和老曹、晋松下车徒步接近。但黑鹳远比环颈雉警觉,在接近到100米左右的时候它们便展翅飞起,向河对岸的断崖处飞去。我们穿过一片杨树林,在黑鹳们能接受的安全距离上拍摄了一些照片。估计此处断崖后就是黑鹳的巢穴,小黑鹳们正在等待着雌鸟带回来的小鱼。黑鹳的到来对晋松、林环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之前他们并未在此地发现这个物种,这意味着这一区域的生态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可以预计,今年大猫们的食物也比往年更加丰富,数量或许在今年将有较大的增加。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ef7d4d4abf3ff4b38d2710e198fb6f63.jpg
黑鹳家族站在断崖上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8e7c75180a964e84db51dc29a6a4c00c.jpg
这是最靠近的一张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bd3458345df639818f44a1c19cdcf991.jpg
苍鹭的巢穴
途中路过一个苍鹭的巢穴,以往这里有数百只苍鹭,居住在几棵古树上,然而我们来的时候却一只也没看见,不知道是天太热还是什么原因,苍鹭都不在巢中。晋松说,这个地点是老王多年前最早发现的,后来由于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也知道了此地,于是便纷纷前往拍照,而有些人的环保意识并不强,近年来也对这些苍鹭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我径直来到树下,由于树下灌木茂密,我看不到任何苍鹭在此生活的痕迹,没有粪便、也没有羽毛。旁边就是玉米地,数百年来,当地的人们一直和苍鹭和睦相处。
上午大约9点多的时候,我们到达了J-YC-YC-A点,接上了永蛋(这是外号,这家伙叫啥我忘了,上一次的记录有提到他),我们便进山而去。路糟糕透了,切诺基拉着六个大男人(永蛋只能钻进后备箱蹲着,幸亏他个子小)在山路上一路颠簸,我发誓以后一定也要买辆四驱的吉普车,这感觉还真不错!到了一个山口转弯处,看到有辆卡车停在山泉边,旁边堆满了木头——显然就是从山上砍下来准备运出去的。晋松问了问是怎么回事,对方也比较有戒心,告诉我们是为了在山上开辟防火通道,砍伐了一些树木——这个回答至少我觉得不靠谱:这么多生长多年的油松(都是相当高大的数十年树龄的原生树种),就这么完了;而眼见着这一片保存完好的森林就这么被平白无故地开出了一条路,宛如一条丑陋的伤疤。
不过这条为了砍伐而开出的路倒是让我们能够把车再开进去些,老曹说这当年得爬半天的山现在十来分钟就上来了。下车后就是上山。这个地区的地貌和J-YC-HS-A点完全不一样,那边基本属于灌木丛生的状态,而这个地方上面是高大的乔木,下面则是低矮灌木——完全是原始森林的型态。因此路很不好走,永蛋身材矮小,在树丛中钻来钻去很是灵活,我倒也还行,就是感冒搞得头晕脑胀的很不舒服,张千就惨了——没怎么爬过山,又胖,这对他简直是一种折磨,所有的树枝、小刺都在和他过不去,刮得他遍体鳞伤。
野猪的下颌骨
但这片林子的魅力是无限的,如果你的眼睛够锐利,就能够看到各种兽道的痕迹、野猪刨食的痕迹、动物的毛发……我们甚至看到了一具非常完整的野猪骨架,很显然是被大型猫科动物吃掉的(这一地区没有狼)。钻出丛林,我们从一段岩石裸露的山梁跨上另一道山脊,之前三北曾在这里拍到过很漂亮的雪地之豹。然后我们再次进入密林,永蛋让大家放低声音,或许这个野猪杀手就在附近……
林欢和永蛋在安装相机
在一块突出的岩石边,我们安置好了相机——豹只要走过这条兽道,就必定会从这块岩石上跨过。然后我们在林子中休憩了一会儿。永蛋开始说起年初的时候他在这个地方,听到下面山谷中豹在吼叫,老曹于是也说起当年他和老王协助林业部门在山上捕捉豹进行研究的情形:豹子在笼子里,一看到人接近就开始挥舞爪子,并发出威吓的咆哮声。老曹说:“我看那么凶的样子,腿肚子都发软。”测量了体重等数据后,笼门一打开,豹子立刻一溜烟地窜进山谷,连头都没回一下。永蛋说还是要小心点,这东西能伤人,林环说你这是扯淡,这么多年了你听说过老豹伤过人?
……
我仰面躺在一块大岩石旁边,下面是松软的落叶层。我看着上方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将光斑洒下来,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林间空地上,耳边除了几个人的说笑声就是阵阵风声——真可谓松风还可慰宵晨啊。因感冒而堵塞的鼻子里倒也能透进种种森林的味道:腐烂的草木、泥土的潮湿、松的清香……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比较疲惫,而我则痛苦地与感冒作斗争——终于还是躲不掉。结果是严重的,这次感冒是我近年来所经历的最糟糕的一次,咳嗽一直持续到8月底才算好。不过想想这次进山的收获,也算不得什么了。
这次唯一看到的雄性环颈雉,正在沙土里洗澡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d260a39e403011c4943e22fc5646b9f8.jpg
路,就是森林的伤痕
http://communion.yidaba.com/pics/communion/20080909/75df8aa711f3cf742be2808083baf42c.jpg
一只漂亮的小啄木鸟
后记:
实际上后记才是最令人欣喜的,就像前一篇博文所述:这次我们带回来的胶卷获得了大丰收。在J-YC-HS-A点的两台相机分别拍到了2只豹、2只草原斑猫、一只赤狐以及其它的一些动物,回到北京后的当天,也就是7月28日,我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时感冒就好了一半(不过第二天又加重了)。而几天后又传来消息,就在J-YC-YC-A点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见到的那些伐木工人中的一个,就在我们安置相机的那片地方遇到了一只黑狸豹(黑狸豹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相关猜测请看上一篇博文:神秘的黑虎)。当时这个黑家伙正在捕食野猪,看到这个倒霉的家伙后便扑了过来,但并没有进攻,当然也没有伤害这个伐木工(颇具讽刺意味,如果你回家看到有人在拆你家房子,你会不会也这么克制呢?),但这个工人被吓得够呛,吓住院了……这倒令我更加期待我们安置的那台相机了。
回来后我联系环球网的哥们儿,发了一条关于三北猫科野外考察的新闻,他们对这个题材很有兴趣。稿子发出后各媒体都转载了这条新闻,山西电视台似乎也播报了(他们份内的事情却要北京媒体来报*—¥#¥%),老王也接到了一些表示关注的电话,看来环保意识和环保的意义的确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了。这两天拿到新一期《中国国家地理》,上面有篇文章《猫科动物野外现身》,讲述了中国野生东北虎、印支虎、华北豹、雪豹、云豹、荒漠猫的一些拍摄故事,华北豹部分是老王提供的,至于照片么,大家应该早就先睹并且快过了。虽然我觉得CNG的文章很没有内容,不过看来保护猫科动物这一话题将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对中国的野猫们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上一次考察的笔记以及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