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2008-06-28 21:44:33)
标签:

华北豹

环境保护

金钱豹

猫科

山西

野外考察

豹猫

动物保护

狐狸

杂谈

爱在

分类: 大猫日记

沿着大猫的足迹: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此行拍摄到的公豹

J-YC-HS-A

 

J-YC-HS-A距离大本营还有1小时的车程,倒不是路远,而是进山了,路很不好走,切诺基经常要挂上四驱才能前行。沿途有一些养蜂人,他们如同吉普赛人一般,带着他们的蜜蜂和狗,随着各地的花期而四处迁徙,到达一处便扎下帐篷,放蜜蜂出去采蜜。

 

进山后,我们在一个小村子处停下。这个村落是此地最偏僻的人迹所在,此时村里只剩下三户人家。大松说其他的人已经陆续搬出去了,这个村子也逐渐接近荒芜,这倒是野生动物的福音,我们要去的地点就在这个村子的旁边……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这个村子已逐渐接近荒芜

林环在和一个看上去很瘦但很硬朗的老头子聊着,这人已经70好几了。一路过来我发现林环跟很多人都认识,大松说这是他和老王在山里十几年的成果,大大小小村子的人都认识他们俩了。老头说的什么我也听不大明白,只大概明白他在和林环说他年轻时候山上豹子的一些情况,他说当年一副黑狸豹的骨架卖40块钱。

 

几分钟后又上来一个老头,叫什么我也没听明白,只知道他是永庆的叔叔,姑且叫他老李好了,这是我所见的三北猫科的第五个队员。老李也70来岁了,看上去和刚才那个老头一样老,但更有精神。我们驱车再往山里行进了一段距离,便停在一片草地上,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徒步走上去了。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体力超好的老李

下车后我整理背包,包里有食物、水、相机、镜头、药、手电、电池……,感觉已经很优化了,睡袋啥的都扔在车里了。林环看看我,说用不着,把包扔车上吧,会被树枝挂住……于是我把包往车里一扔,只带一个小腰包,里面揣着一瓶矿泉水,脖子上挂着相机。林环和老李、永庆把相机、固定架子等物品大概分了一下,于是我们就往山上走去。走出去没几步,老李就钻进树丛不见了,大松说他嫌我们慢,自己抄近路先上去了@_@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进山的路不难走,山下有不少牛

上山的路并不难走,林环说这是多年前他和老王开出来的路,当年他们甚至能开着吉普车直至山顶,而现在这条路成了放牛人和各种动物走的路。山脚下有不少牛在吃草,放牛人往往把牛散在这里很多天不管,而有时候豹就会来偷袭这些牛。“现在牛群越来越往深山里蔓延,这些放牛人要么会把豹往更深的山里赶,要么就会和豹产生冲突。”大松告诉我。实际上直至我们走上山顶,依然能看到有牛粪的存在,就像东非的一些保护区一样,牛羊已经成为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这是看到的第一堆豹的粪便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这里便是当年老王和林环扎营处,如今营地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

上山后我注意到有不少动物跑来跑去,松鼠很多,还有几只长得很肥的野兔看到我们后匆忙地跳进草丛,至于各种鸟类则更多,到处均能听到雉鸡的叫声。行至半山腰,大松便和林环、永庆停下脚步,叫我过去看。地上是一堆粪便,豹的粪便。粪便看上去已经发白,林环说至少是一两个月前留下的。再往上走,在一个转角处,大松告诉我这就是当年林环和老王扎营的地方。林环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自己曾经住过很久的地方,说:“这小树当年才手指头粗,现在都长大了。”这个地方有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下面就是一道山沟。我们站在此地稍作休整,林环开始跟我们讲述当时第一次在此地遇到豹的情况。“晚上我们正躺着呢,就听到外面‘嗬!嗬!’的叫声,就在我们脑袋不远的地方,4、5米远。”这个故事后来老王也跟我讲起过(参看另一篇博文:与豹共舞)。原来他们的宿营地正好在这头豹巡游的路线上,林环指着下面的山谷说,后来豹就把路线移到下面去了,避开了他们的营地。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雉鸡刨食产生的坑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豹猫的粪便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野猪的脚印

沿途能看到不少足迹和粪便,林环一一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动物留下的。“这是山猪的,这是豹猫的,这是山鸡刨出来的,这是赤狐的……”逐渐的我也学会如何寻找和分辨这些踪迹。豹猫的粪便比较新鲜,样子和豹的粪便很像,但体积要小很多。赤狐的粪便就不大好辨认,因为赤狐属于杂食性,很难从粪便里面的成分分辨出来。但林环和永庆都能够一眼便认出来。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左边是林环,永庆正在检查相机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安置好的相机,就是它拍到了题图的那只豹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那只豹就是从这条路走来,然后被拍下

大概下午3点半的时候,我们在小道边发现了老李,他早已上来并且已经抽了几根烟了。这个地方林木比较茂密,大约半个月前他们在这里放置了相机。自动相机就放在小路旁的石缝间,林环和永庆将其取出检查是否拍到了什么,相机显示拍摄了几张,并不多,于是大家决定先不把胶卷取出,而是原地放置继续等候。(至我落笔时,大松电话告知,这台相机拍到了一头公豹。)

 

继续前行,林环沿途仔细看着地面,寻找有价值的蛛丝蚂迹,不过很显然他并没有发现太多让他高兴的东西。永庆一路上唠叨着说很多相机都被人偷走了,每年为这个损失都不小。小路弯弯曲曲往山上延伸,永庆显示出山里人敏锐的感官,他指着几十米外幽暗的树下让我看,我远远看去,看到一只野兔的剪影,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后来可能是感觉到了我们在注视它,一转眼便不见了。到了一处茅草丛生的地方后,林环停下脚步,招呼大家在此休息。右边视野较为开阔,可以看到好几座山。往我们进山的方向看去,大多数山上都不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座山这么郁郁葱葱,野生动物的家园正在被人类不断地压缩着。林环告诉我们说,10年前他和老王曾经在我们休息的这个地方遇到一头豹,距离他们只有5米远。当时那头豹并不慌张,只是蹲在那里看着他们,直到他们走到跟前才转身钻入草丛然后消失不见。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大猫的家园

林环和老李在地上坐着抽烟聊天,我则打算到四周去看看。永庆和大松跟我一起,我们继续往前走去。走到一处地方,发现此地是一个三叉路口,永庆说这是另外两条下山的路,过去常有人走,近两年已经少有人迹了。但当我们延其中一条路往林中钻去时,却发现即便此地也有新鲜的牛粪。钻出林子沿着山梁走,远处望去是植被保存完好的山脉,这是一片人迹活动较少的区域,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于是环境的生存空间被让了出来,短短几年间,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以较大的改善。林环说,如果这样再过10年,那么这些大猫将都会回来,见到它们不会是难事。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这里就是当年他们遇到豹的草丛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林环和永庆正在安装相机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伪装好了的相机,很可惜这台相机没拍到什么

回到刚才的地点,林环和老李站起来,我们决定在旁边架设一台相机,看看这个区域近期是否还有豹的活动。大约折腾了半个小时,相机装好了。林环试验了一下,相机工作很正常。永庆在旁边叨咕说得时不时上来看看,别再被偷了,林环说你可千万别来,你来了老豹就不来了。据说金钱豹很谨慎,如果人的味道明显,那么它几天内都会避开这个地方。而后来老王电话里跟我说,黑狸豹更小心,嗅觉也远比金钱豹好,自动相机根本拍不到它,只要你下了相机,它就一定不会从相机前面走。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这是只幼豹的粪便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成年豹的粪便,里面有不少动物毛发

此时约下午5点45分,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去,目标是另一个豹经常走过的小道。和人一样,大猫们也更喜欢走好走的路,因此很多林间小径就成了大猫的巡游路线。到达目的地后林环和永庆开始挑选合适的地方安置相机,我则四处查看。这个地方果然是一个理想的观测点,从几个方向延伸过来的小路在此地汇集,而从这里可以方便地走向这座山的几面。地上有好几堆粪便,仔细看了一下,有两堆均为豹的粪便,而且分别属于不同的两只。林环看了一下,认为小的那堆属于一头未成年的幼豹,大的则属于一头成年豹——也许是幼豹的妈妈。在成年豹的粪便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动物的毛发,而幼豹的粪便中则有一些看上去类似甲虫的东西,不知道是它吃了一些虫子还是肚子里生了寄生虫?(后来这里安置的相机果然有所斩获,在此地分别拍到了豹猫、赤狐和野猪,可见图片)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永庆指着那边说,当时豹就在那里吃牛

放好相机后我们往前走,经过山顶一片草甸,然后穿过茂密的树林下山,这边就是之前在过去宿营地往下看到的那个山谷。这片草甸是豹经常出没的地方,三北曾经在这里拍摄过一头豹不断回来吃一头牛的过程,当时永庆和老王在旁边的山上架着摄像机守候了很多天(豹进食视频)。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穿过这片山谷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回程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这是我们最后安置的相机拍到的豹猫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应该是赤狐,看毛色有点像豺

第一次进山考察华北豹(二)
这头野猪已经没多少毛了

下山我们走得很快,约7点半到达了停车的地点,我回头望着大山,暗暗祈祷:这些相机一定要拍到些什么。(我的祈祷果然起了作用,三处相机有两处都拍到了。)

 

晚上我们在基地吃饭喝酒,大家都很尽兴,扯了些老王的故事,也互相扯扯自己家里的事情,大松打算为永庆家新搬的房子搞电路设计,林环则说自己想盖一个房子。后来说起大家干的这番事业,林环说,其实什么都不图,就想为后代留下些什么,为国家做点事情。是的,这些美丽的大猫一旦消失,就很难再回来了。华南虎已经是前车之鉴,华北豹的前景如何,可能更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像三北猫科这样的人们的努力。

 

夜里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另外一个点:J-YC-HS-B点,大松告诉我说,在那里你会大开眼界。于是我怀着憧憬迅速睡去……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