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豹环境保护金钱豹野生动物保护猫科动物土豹子野外考察华北豹大猫 |
分类: 大猫日记 |
老王印象.与豹共舞.传奇
上周二晚上刚接到老王电话的时候正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很是吃惊。完全没有准备,王卜平这个名字之前对我而言如同传奇一般,去了山西以后听大松、林环说起老王的事迹,传奇几乎变成神话。虽然在山西在电话里说过几句,但当时还比较客气……
还好没把车撞了,一边说着一边慢慢把车开回家停下,然后坐在车里点上烟根老王聊了起来。老王给我打电话是因为看了我写的山西之行总结和工作建议,在山西的时候就感觉他念念不忘这片绿色的丛林,和丛林里游荡着的大猫,现在看来他是被我这几天无限膨胀的热情唤醒,禁不住要和我唠唠这些让他付出所有让他魂牵梦系的东西。
http://www.feline.org.cn/images/aaa/hyzj001.jpg
王卜平
王卜平.大猫.缘起
说起山西的大猫,老王有说不完的话。不过最早他并不是在研究猫科动物,从一个猎人转变为环保志愿者的时候,他一开始选择的是遥远的可可西里。“当时我们带了几十斤大米面粉还有油就进无人区了。”老王说。在对长江源、藏羚羊进行了多年考察后(此段经历绝对传奇,但此处先按下不表),老王的研究重点变成了环境气候以及预防荒漠化。然而气象研究和荒漠化是个很大的课题,虽然多年下来老王也得到了一些结论,并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论,但要想系统化还得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和做法。从环境结构的角度出发,老王将目光投向猫科动物的研究——生物链的顶层,通过顶层来诠释全局。
猫科动物在食物链中基本处于最高层,一个地域的生物圈中如果出现了大型猫科动物,则代表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得非常好,环境处于健康的发展之中。这次老王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地区,面对自己熟悉的山岭草木。多年的猎人经验和警察刑侦经验使得他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他找到了多年的老部下肖林环,两人收拾收拾就一头钻进了大山,这一钻,就是10来年。
不过其实老王最早关注的大猫并不是豹,而是虎。老虎在食物链上基本没有竞争者处于最顶层,然而华北虎已经消失多年,这个物种是否存在,至少在学术界是持否定的态度。老王对东北虎、华南虎进行了一些资料研究,也在山西寻觅是否还有华北虎的踪迹(此处删除n个字,结论和过程还没到公开的时候),随后便把注意力投向了豹,相对而言,当时豹在山西还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然而随着野外考察的深入,结合过去他们的猎手经验,他们逐渐总结出这么一个情况:在山西,豹这个字并不仅仅代表金钱豹这一个物种,在民间很多种动物都被叫做豹,其中有些是已知的,还有一些则是学术上没有认可的或者存在争议的。在山西民间,有老豹、黄豹(黄棒)、艾叶豹、黑狸豹、土豹子、猫豹子等多种叫法,而现在能考证清楚的,老豹就是华北豹(金钱豹),黄豹是过去对华北虎的称谓,猫豹子则是指豹猫的北方亚种,这些是可以确定的;但艾叶豹、黑狸豹、土豹究竟是什么呢?仅是一些民间传说,还是已经灭绝了的动物,还是山民对一些已知猫科动物的误认或者叫法不同呢?老王对此很有兴趣,并在考察的过程中不断搜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时至今日,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除了金钱豹、豹猫外,山西的土地上应该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种类的猫科动物,虽然对它们的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它们的数量、生物学上的特征,都还属于未知,而关于它们的照片、录像,多年来也还未能得到。(这些传说中的大猫现在还并无展开细说的价值,因为现在还缺乏讨论一个生物最起码的照片或标本,多说了反而会引入科学神秘化的误区并引发无谓的争论,并不利于对它们的研究和保护。)
这里就是当年老王和林环扎营的地方,如今小树已经长大,营地的痕迹早已消失
老王和老豹
进山后没多久,老王和林环就和老豹遭遇了。这个扎帐篷的点是他们精心挑选的,结合多年进山的经验,他们判断这里处于一头华北豹的巡游路线上。扎下帐篷的当天天降大雨,他们很狼狈地过了一夜,第二天夜间,正当他们俩在帐篷里睡觉的时候,忽然听到帐篷外面传来“哈!哈!”的吼叫声,声音很近,就在距离几米的地方。他们知道,豹来了。这头成年华北豹发现在自己的领地上出现了不速之客,于是就发出威胁的吼叫,想把他们赶走。早上起来,他们在帐篷外面找到了豹留下的足迹。然而这头豹在此之后却再也不肯走这条路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豹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但巡游路线却换了一条,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此后的十余年间,老王或者独自一人,或者和林环或其它的一些志愿者一起,游走于山西的群山之中。从太行山到五台山到吕梁山,他四处寻觅老豹的踪迹,听到哪里有豹咬死家畜的信息就会赶去,也四处走访曾经存在的皮毛收购站,或者找一些当地人打听消息或一起进山……做得最多的可能还是在山林中循着足迹进行追踪研究。冬季下雪后足迹比较清晰,老王经常连着几个星期的追踪足迹链,以研究豹的领地和习性。在此期间,老王和他的弟兄们逐步建立起了几十只豹的纪录,它们的领地范围,足迹特征……这些大猫成了老王最宝贵的财富和最为珍珍乐道的故事。
“其实一开始我很不喜欢金钱豹这个东西。”在老王看来,金钱豹有点贪得无厌,什么都吃,到处惹事生非,像个街头小混混一般,完全不像黑狸豹那样神秘高傲和谨慎。不过这么多年下来,老王也喜欢上了这些讨厌的家伙。他曾经买了一群羊,放在山上雇了个人看着,然后就等着豹来捕食,借以研究它们的捕食方式和进食习惯。老王发现,山西地区的金钱豹的习性和平常人们了解的非洲豹的习性很不一样,它们的习性更近似于老虎。此地的华北豹的猎食范围极为广泛,小到野兔、山鸡,大到野猪、农民养的牛,都在它们的食谱之内。通常它们会长期潜伏跟踪猎物,捕猎的时候沿下风隐蔽接近猎物,至10米左右的时候猛然跃出,咬住猎物的咽喉让其窒息而死,而且它们会一次杀死尽可能多的猎物。这些华北豹不像非洲的花豹那样喜欢把猎物藏到树上,而是将猎物就地安置或者藏在草丛里,然后它们会不断地返回来吃,哪怕肉已经开始腐烂它们也不在乎。
一头正在吃牛的华北豹 王卜平摄 点击看大图
看更多图请访问:三北猫科网站
传教士般的人
在山西,金钱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一直就是农民的敌人。80年代以前,还没有动物保护的概念,那时候山民们靠打猎出售皮毛来挣钱,猫科动物一度生境惨淡;后来随着禁猎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尤其是城市化造成的农村空洞化,自然环境得到了一丝喘息,残存的猫科动物也再度悄悄繁衍起来,此时它们就会给农民们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每年山西境内被大猫咬死的牲畜数以百计,光是我这次去山西所了解到的,就在2、3个县的辖区内,今年过年以来已经有一头牛、一头驴和10只羊被豹咬死。而豹分布的区域多为一些贫困山区,这些牲畜对农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产,大猫们侵害到了农民的利益,农民们自然要起来反击。虽然农民们都知道捕猎这些大猫是违法的,但他们往往会采取下毒的方式来报复大猫,而华北豹由于有往返吃食的习性(甚至吃别的动物杀死的猎物),因此成为了被报复的主要对象。就老王他们所了解,曾经在一个地区一年就被毒死了4头华北豹,这还是能被调查到的,不为人知的不知道还有多少。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对抗实在令人痛心,因为里面没有胜利方,而大猫则是彻底的受害者。
因此多年来老王和他的团队在考察的过程中也逐渐担负起另一种职责:宣传动物保护。每到一处,在了解当地猫科动物出没情况的同时,他们也开始不断宣传动物保护,告诉这些农民保护这些大猫的意义,让他们不要再对这些大猫实施报复。与此同时,他们还自掏腰包为这些受到损失的农民进行补偿,一旦听说有牛羊被豹咬死,他们就尽快赶到现场,按照市价把牲畜买下来,农民拿到钱后便不再去报复,而老王他们则借机研究返回来吃食的华北豹,有不少珍贵的照片都是借由这种方法获得。时至今日,在很多村庄里保护大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现在三北猫科的一些志愿者也是类似的受害者,在多次听到老王的说教后觉得此事很有意义,于是便加入了进来。
很难想象这样的成果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尤其是面对着文化程度不高的山区农民们。在山西我问林环:“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林环说,就是持续不断地说呗。于是他们持续了十余年,还打算继续持续下去。
现实的困境与希望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不止是老王一个人了,而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三北猫科。老王曾经是山西最年轻的派出所所长、一个好警察、优秀的刑侦专家、公安局的射击教练……但他自己认定的身份却是一个环保志愿者。如今老王已经退休,如果他当初没有选择这条常人不能理解的路,那么他现在可能像他当年的同事一样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现在他和他的一群兄弟却还是被认为是一群无法被理解的边缘人,从事着一些看似毫无目的莫名其妙的事情。研究大猫不但耗尽了他的青春也耗尽了他的所有,现在为了事业的进行和这群跟随他的弟兄们,他还得去寻找一些能挣钱的事情来做。虽然这些年山西大猫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因为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这些成果还远不足以帮助形成他所想的“充分保护——深入研究”的局面。虽然这些年来当地林业部门一直在给予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但是对农民补偿机制的建立、保护区的成立(很难想象,现在山西华北豹的主要分布区域并不在一些保护区内),都需要更高层面的重视和更大的投入,这一切仅仅靠三北猫科的几个人是很难做到的。不过只要华北豹还在,希望就还在。老王对于山西猫科动物的数量并不悲观,“在XX地区(具体地点隐去,为了保护它们),只要你上山,每天都能看到新鲜足迹!豹肯定还有,数量不少。”老王对我说。
后记
放下电话后我思绪万千,本来在应大松之邀赴山西之前,没有把这些事情想得很复杂,对现实的判断也过于简单,去了之后才体会到老王以及三北猫科的兄弟们的不易。说了半天其实也没说出为什么老王和这帮人要做这件事情,吃力不讨好而且可能毫无回报,最糟的是可能到最后所有努力也只能付诸流水。个中体会很难形容,对于喜欢的人,已经可以理解;对于不喜欢的人,再说也说不清楚。如今我也加入了进来,只为老王向我描述的一段场景实在令我陶醉,并希望能使之永远沿续下去:“每年到了交配的季节,你进山去。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地方,大猫们会来此地聚集,寻找配偶。在那里你登至最高处,夜间便能听到下面山谷中传来种种大猫的吼声。这种声音震慑人心,但又使人心旷神怡!”
附上老王自己的一段话:说到我的汉文名字,熟知我们的人都会想到可可西里,想到藏羚羊,想到荒漠化治理,想到长江源,想到美丽的华北豹……(点击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