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姜:为什么穷人也拥护调高个税起征点?
(2009-02-10 08:12:41)
标签:
经济gdp个税税负人均收入中国房产 |
调高个税起征点,是最近学术界和坊间共同热议的话题,网上问卷调查,几乎98%的人拥护这一税制改革,甚至个税起征点的界线与自己的收入标准有着“沟壑之差”的穷人们,也纷纷投出了赞成票。想来想去,笔者认为出现这种“一边倒”的声音,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则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收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和愿景;二则是无论个税起征点如何设定,只要是调高,就是社会财富向民生倾斜的进步,就是对弱势群体的慰藉。
无论是为低收入者减负的呼声,还是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呐喊,其实这些理由都有点牵强,甚至有点冠冕堂皇忧国忧民的味道,而真正我们的民众埋在骨子里的渴望,是民富的朴素愿望,也只有在民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国强的跨越,呼唤中国走“民富才能国强”的路,势在必行。
按照2008年统计,我国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月均13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月均396元),即使排行榜中城市人均收入最高的东莞,也不过22882元(月均1906元),说明就算是将个税的起征点调高到3500元,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均收入状况,也有着超过50%的漫漫距离。
我国是个并不富足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如果从人均收入与政府税负的比例关系计算,可以说是最穷的国家,尽管中国的学术界一再否认我国的税负过重,但我们看看目前个税起征点如此之低,每月2000元的收入,既使不抵扣个税,在大部分的城市也根本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开销。
2008年我国税收总额为接近5万亿元,年度GDP是30万亿元,如果把收税之外的各种费用都列进来,全年征收的税与费的总额不会少于12万亿元,这个比例已经占到了年度GDP总额的40%,而我国的宏观税负已经一直高居36%以上,其中包括财政收入、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基金、制度外收入、债务收入、企业亏损补贴等等,税费总额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高出很多。
过重的税负不仅为政府投资提供了充足的本钱,更为无节制的行政开销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我国的行政成本占财政收入的比例,1978年为4%,2008年上升为25%,稳居世界第一,这样的比例是一个什么样概念呢?是日本的15倍。而这15倍的前提是,我们的GDP当年只有日本的60%,而我们的税费总收入却是日本的2.1倍。
从持有华尔街坏债导致外汇储备打水漂的教训分析,中国无疑是个资本雄厚的“强国”,而民众却始终处于“穷人弱民”阶层,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来自民众的愿望与其说是对自身权益的争取,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税负的抗争,从世界各国强国富民的经验看,只要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财富相对于政府的占有比例就会减少,就会向民众民生倾斜,因为政府的行政开支大致是恒定的,而提高国民人均收入,则被视为“永无止境的路”,才真正实现“民富拉动国强”的治国目标。
而我国已于2003年跨过了人均GDP过千美元的门槛,但政府的行政开支却在水涨船高,税负的压力依然不减,财富的流向仍然按既定的轨迹行进,这或许就是拉动内需始终不够畅通最主要的原因吧,这次调高个税起征点的门槛,希望听到更多的是民生民众真正的心声,同时也要分清鱼目混珠地夹杂在民众之中,那些逃税富人所发出贪婪的假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