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授顶住,奋力挺到7月11日!!
(2008-07-01 17:32:24)
标签:
牛刀徐滇庆房价赌局 |
去年的那一天,一个徐滇庆中国的“经济大腕”如神嘴仙人,站在“数据”的某个角落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在跟牛刀打赌叫板,大胆提出“如果明年(2008年7月11日)深圳的房价比现在(2007年7月11日)低一分钱,我一定在媒体上用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道歉。”的毒誓。
今天,看了时寒冰的博客文章《徐滇庆教授,你千万别向牛刀道歉!》,感觉寒冰兄想事周全,知道烘暖徐教授那颗巴凉巴凉的心,知道去抚慰徐教授目前“七寸处”的痛痒,人老了,难免糊涂;既然糊涂了,就不差“决不道歉”这样的再糊涂一次,有谁规定了“承诺就必须践诺了”?再说了,就算道歉了牛刀也得不到什么,整版的广告费让报社收去了,牛刀也分文没有,更何况寒冰还为牛刀省了那么多甜饼和糖……
如今,是个浮躁活络的时代,是一个网络呼唤“活宝”的时代,网民在等就等吧,此刻的徐教授也跟我想得一样:一年的时间怎么过得真TMD的快,一转眼马上又快到7月11号了,来自北大的徐滇庆教授不知从海南博螯回来了没有?是在天涯海角的尽头心潮澎湃如惊涛骇浪?还是回到未名湖畔的一角独自神伤如晓风残月?
昨天,我看了徐教授在海南接受某网站的视频采访,好一个徐教授,宝刀不老派头依旧,那“数据绕口令”给你玩的,简直就像周星驰演的江湖电影,草鞋卷起漫天土,丐服残卷千树叶,有乌烟瘴气的腾空效果和阵势,言辞中一听就似权威统计部门的数据发布人,那口才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那架势气吞万里如狼似虎,于是,我问了牛刀,你看你把老人家给气的,牛刀说没气啊,我早已经把这事淡忘了,可偏偏记者没劲,在海南又把打赌的事鼓捣出来了,记者啊记者,你说那神圣的博螯是大雅之堂,是徐教授这样的理论家夸夸其谈的地方,你揭人家什么伤疤啊?那可是北大的教授啊,倒驴不倒架啊!
其实,徐教授真的不必道歉,做婊子立个牌坊是天经地义的,是职业需要和“身份象征”,徐教授可以直接打电话告诉牛刀:有谁见过婊子给人家道歉了?周老虎当初拿脑袋担保,到了现在不也挺过来了吗?大不了用坐牢冲抵,如果北大给报销花钱登报的费用,倒是可以考虑,否则因为不划算所以坚决不道歉,这种事,一厚颜什么都可以泯过去了。
徐教授确实是个人才,不,是鬼才,能把死鬼的祖冲之老爷子的算术梦想照进了现实,不被称为鬼才就真是鬼才相信,我现在开始崇拜“不倒翁”徐教授了,在媒体上一张嘴脸一种论调一个主题一种打法一副倔强地“五个一工程”干到底,如果要把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才子做个比拼,唐伯虎第一,徐滇庆第二,因为他俩都是一生只干了一件事而且就可名声大澡了(因唐伯虎干的事的惊动了星爷,徐教授屈居亚军)。李白斗酒诗百篇,可徐教授拎着夜壶吟出来东西也不逊色啊,这就像打架,小时候有打架经历的人知道,一板砖砸下去肯定清帐了,而石灰沙子撒得满天飞其实不管用,要是徐教授和唐伯虎哪天碰巧在海淀某街头巷尾碰上了,掐起架来我肯定赌徐教授赢,试想,他虽然只干了一件事,喊了一个“暴涨”的毒誓,但那就是一块板砖啊,唐少爷一定招架不住且战且退,最后退到河沟里就淹死了,徐教授虽出手凶狠但做人厚道,没好意思对围观等待的网民说唐少爷是淹死的,见那花鬼落水之际在水面上吐了一口酒沫,白晃晃的,就掩饰,说“唐伯虎是去点秋香了”。
徐教授喜欢用“标语”的方式说话,又用说话的方式念“标语”,但只要他不说屁话网民们还是可以听得懂的,这个赌局绕来绕去,牛刀和众多深圳的网民想赢得他的道歉无疑就在做梦,牛刀啊牛刀,咱就认了吧,认命不认输吧,跟无赖打赌等着瘪三道歉?想改变徐教授这样“鸭子死了嘴还硬”的做人态度,比调理中老年妇女“月经不调”还难,徐教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打法,这就像有的人在工会活动时把《菊花台》词忘掉,就硬着头皮晃着脑袋把《双节棍》搅和在一起唱完,获嘘声无数,最后昂首阔步气宇轩昂绝尘而去,且不时招手频频谢幕。
不扯远了,反正我对徐教授口若悬河的数据罗列弄得一头雾水,反正这样的北大教授把我脑袋瓜子整的一嗡翁,看来距7.11我的脑袋还要被蹂躏几天,真的有种“9.11”被炸了的感觉,听陈冠希说徐大教授和宋祖德老师长得很像且有一拼,那一天我在“土豆网”看见的宋祖德跟在“哇嘎嘎”上看到的徐大教授模样还真的很像哦,忧国不忧民,满腹经纶,满脸的华夏沧桑,其中嘴的尺寸占据了整张脸的1/3版面,确实化装一下挺像陕西油画所表现的秦汉老农,头上围的白毛巾,端个破碗,露个豁牙。
又有点扯远了,唐伯虎死了一两千年啊,怪不得我,我想,关于“深圳的房价每个月都在涨”的说法真是好,真是好,星爷在演完唐少爷之后,不也进了茅草房穿了破草鞋了吗?听说星爷是表现宁静才可以致远淡泊才可以明志啊,而徐教授是在期待着把“牌坊”立成“墓碑”以后,把“永垂不朽、绝不道歉”作为墓志铭啊,不谋而合,高!实在是高!
唐伯虎被且战且退地逼到河沟淹死了,而徐教授却步步为营地开始了舆论环境的赖皮行动,这架势是誓死要把根留住啊,口令得绕,牌坊要修,不过徐教授这个想法更务实更贴近这个包装炒做的时代,因为它是拿来惊艳而不是嗑头道歉用的,属于响应政府号召并结合网炒意识的上镜创意,要的就是屈原的一种《离骚》劲头,当打着“爱国”的幌子,卖着中华医学瑰宝《本草纲目》的“壮阳神丹”,配上“泣泪对宫娥”的情怀音乐,那对着媒体来确实是挺抒情和煽情的。
可是,因徐教授总在期盼跟媒体建立互相热捧关系,为即将到来的退休就业所用,或者说即使有关系也不要说得那么抒情,于是,我们就变得坦然了,放心,大家都可以默默地照单接受徐教授发给我们的《皇帝的新装》的剧照和门票了,都别吵了,看戏!
我的原则是这样:俗事就按俗套来办,要是太抒情就容易笑场,控制不好笑场局面,会让徐教授怀疑我们是来砸场子的,其实我们倒是那样的人也好。我服了,其实还是有疑问的:再确凿的数据支持也是要面对深圳房子暴跌的现实啊,1000年后,我们的徐教授是因为从前用“绕口令数据”逼死牛刀于河沟的这样很有名气的记载,我们也要给他立个牌坊纪念他和他带来牵强的“不道歉依据”,但100后,谁来纪念徐教授曾经教过的弟子和什么理论呢?如果徐教授教出来的是摆烧烤摊的林小二,或者石景山下卖臭豆腐的王麻子,这个克隆好像就没什么意义,所以修“绕口令数据”的创意确实好,关键是要吸引更多有文化的人,好让很多年以后有人来纪念很多年以前的人。
我提议:媒体就应该关注像徐教授这样有文化有数据支撑的人,媒体老板一定要给多给他点“润舌费”,刚才我听徐教授在墙角小声给他的弟子说过了,赶紧去看看“决不道歉的视频”网上给没给上传,这一点,再懂中国楼市的人也没了慷慨激昂。
像徐教授这样的文化人总是在用理想说楼市说房价,但百姓总是在用看到的房价实际衡量这里的腰包,我一直关心深圳的百姓在关心房价的同时,是不是在用徐教授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购房行为,也许当年祖冲之老爷子也站在这里给徐教授提议过类似计算房价不能这样断章取义的教诲,但牛一吹,想舒服,结果赌输了,于是史上网上多了一个“忧国不忧民”的理论家。
所以数据不扯淡,但落到徐教授这样的“滥理论家”手里,就变成了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