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体不是赋
(2024-11-20 17:11:31)| 分类: 文学评论 |
歌行 g xíng ,古代乐府诗的一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歌行体为南北朝时宋鲍照所创,宋鲍照学习乐府写作方法,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实际创作,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这种体裁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其特点:
(1)、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写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表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情怀与愿望。
(5)、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两汉所称的“乐府”是指管理音乐的机构。当时采诗,除为考察民情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六朝时,“乐府”乃由机构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两者自然就区别开了。
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写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它属于古体诗。古诗从时间上说指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分类,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相对于近体诗而言,歌行体的创作要容易得多。特别是那种自由流畅的语言,给这种诗体带来了极大的感染力。从下面三个例子来欣赏名家作品。
【例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例二】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例三】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插图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huán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然,《将进酒》 qing
【例四】卖炭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