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的牛市就是这样练成的!

(2010-09-21 15:09:51)
标签:

金鼎

金鼎博客

金鼎论市

股票

分类: 收盘评论

    今天已经是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了,市场走得波澜不兴,成交量大幅萎缩,涨幅榜上涨幅超过5%的屈指可数,市场似乎被遗忘了,据统计,2000年至2009年沪综指在国庆前一周下跌概率是60%,国庆前两周下跌概率是70%,相伴而生的是市场成交量的递减,个股活跃度的降低。短线来看,空军确实拥有一定的优势,在指数上要想实现太大的突破似乎不太现实,但目前也确实不是盲目悲观的时候!今天我不想再谈今日市况,这个意义似乎也不大,我想告诉大家一些对你更实用的真实!历史会检验我今日所做的推断!

      应该来说,市场的有利因素还是很多的,但大家都视而不见,不能否认的是有相当的资金已经选择了休战,但据国都证券基金仓位测算,上周83.6%的基金选择主动加仓,其中,加仓幅度在0~3%之间的基金占比为47.2%,此外,分别有15.8%20.5%的基金加仓幅度在3%~5%之间和5%以上。与此同时,只有16.4%的基金选择主动减仓,其中减仓幅度在0~3%之间的基金占比为11.4%,此外分别有2.3%2.6%的基金减仓幅度在3%~5%之间和5%以上。很显然,市场机构正在战略角度上中线布局!如果从中线角度看,目前要做的工作确实应该是买进而不是卖出!我们不妨从大的视野看一下!

       首先从加息上来讲,基本可以判断年内因通胀因素而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同时,不主张从短期信贷的显著增加得出货币政策放松的判断。而市场屡屡从这个上面做文章,不排除是别有用心。第二,从通胀上看,目前正从山顶开始往山下走。预计9CPI将回落至3%左右(倾向于3%之上)。直至年底,通胀风险将大大降低。明年通胀可能迎来真正挑战。这提醒我们依然可以关注抗通胀概念。第三,从美元角度,我们认为跌势将贯穿第三及第四季度,因此人民币升值是一种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中方加快升值力度之原因。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热钱效应我们在07年牛市已经充分领略了!这是牛市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11月份美国中期选举开始,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口水仗将给出一个结果”——博弈达成阶段性平衡——人民币升值预期将较此前更为明确。第四,地产角度来讲,二次调控趋紧。价格失控可能性不大,9月份-10月份楼市成交量将继续上扬。第五,从大宗商品角度来讲,新一轮凌厉上涨攻势即日展开,受美元、中国需求、通胀预期与政策宽松四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上涨是必然的!

       在未来政策密集发布的一两个月内,市场主力会充分利用政策机会制造新的热点,尤其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节能减排概念有望成为市场的重头戏!三个月内,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度增强与范围扩大,某种意义上与2009保八20104月地产调控具有同等级别的政策影响,不排除通过不具有持续性的行政手段,以达到短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时下市场逻辑(限产引发涨价预期),节能减排政策的猛烈冲击,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是正面的一旦针对性调控政策出台超出市场预期,煤炭、钢铁、有色、水泥等限产受惠板块将成为短期调控政策的直接受惠者。

而大盘数度冲击2700点不果,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处于对管理层的充分尊重,当我们发觉管理层已经旗帜鲜明地支持空头大军时,当我们发现社会舆论声讨概念炒作的呼声铺天盖地时,我们就已经知道,大盘即便不能说是溃败。但必要的后退肯定是必须的!但这种后退将迎来更具备报复性的上涨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从大的形态上入手,始于今年416号的高点3168点调整至72号的2319点,其整个跌幅比去年8月高点3478点调整至9月初的2639点整个跌幅大得多,所以理论上讲,722319点以来的反弹,是可以理解为四浪的反弹,目前可以可以确定的是,第四浪顺应政策光荣结束,而目前的调整即为第五浪下跌了,从理论上讲,五浪调整存在打破72日低点2319点可能的,但我们翻遍中国股市史,五浪基本都不成功。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2319点至少在近两年是不会被破掉的!而在目前恒生AH股溢价指数频频创出3年以来的新低之际,我们也可以基本确定明年至少明年将是一轮大牛市的起点!从操作上看,我们不可能每次都买到最低点,那么只要是确定某一个区间内,能够确认是底部的话,基本上是无虑的!因此准备好钱袋,积极做好入市准备似乎比忍痛割肉更英明一些!

      记住我今日所说的话,不要盲目割肉!历史会证明以上决非妄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