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和假说演绎法

(2009-05-28 16:09:21)
标签:

教育

孟德尔

遗传规律探索

假说-演绎法

杂谈

分类: 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假说演绎法三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家为了获得对某一未知问题的答案,往往要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提出一种假说,来解释这一未知的问题。从知识和经验上看,这种假设似乎是正确的,但要成为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还必需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得到一定的预期结果,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预期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期的结果一致,则说明假说是正确的,可以上升为理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期的不一致,则还需要继续研究。

  下面以孟德尔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探究加以说明,孟德尔的探究过程是:

  一、发现问题  孟德尔发现在豌豆植株中,有的是高茎、有的是矮茎;有的

开红花、有的开白花……性状区分十分明显,孟德尔为了探索生物遗传的科学规律,他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右图所示的一对相对性状(高茎×矮茎)的杂交实验,并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在这个实验中,孟德尔主要发现了两个问题:

1个问题是,当时流行的融合遗传观点认为,如果用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杂交子代会出现比高茎亲本矮,比矮茎亲本高的中间类型,可是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是高茎。为什么在F1中没有出现融合遗传所预期的中间类型,而全部是高茎呢?

2个问题是,在F1代中消失了的矮茎性状,为什么以1/4的比例在F2中又重新回归了呢?(见图②—1—2

  (2)设计实验 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后代一般是纯种;豌豆的相对性状区别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和分析。孟德尔运用豌豆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子一代,让杂交子一代自交,得到了杂交子二代。

  (3)分析数据  孟德尔观察和分析了杂交子一代和子二代性状表现和不同性状表现的个体的数据。在分析数据以前,孟德尔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概念规范,建立了一套杂交实验知识的概念体系。 孟德尔概念体系如下: 

 

基因―――――――――――――――――――――――――――――性状

 |                             |

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

 |   隐性基因―――――――――――――――隐性性状   |

 |    |                  |     |            

| (纯合子与杂合子)        (显性类型与隐性类型)| 

基因分离―――――――――――――――――――――――――性状分离

孟德尔假设的概念体系

 

  孟德尔在分析杂交子二代的数据时,运用当时数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统计学。所以他对数据分析的规律性和科学性都比较强。孟德尔发现,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杂交子一代都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二代都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

  二、提出假说 孟德尔建立了试图解释性状遗传的概念体系,并提出了对他发现的问题的解释性假说。其主要内容有4条:

1.(根本的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遗传因子后来称为基因)

2.(核心的一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个存在。这一条是解释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问题,即在F2中为什么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的关键。 

3.完全显性:有显性遗传因子存在的个体中,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得不到表现。这一条是解释孟德尔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即在F1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中间类型”的关键。

4.(重要的一条)雌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携带有不同基因的雄配子与携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配子的受精是随机的,机会是相等的。

以上4条就是“孟德尔假说”,运用孟德尔假说能圆满地解释如图②—12所示的实验结果的两个问题(见图②-1-4)。要注意在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概率统计时,统计对象的数量必需足够多。

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杂交子一代都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二代都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的实验结果作出了解释性的假设。“孟德尔假设”的主要内容有:

  三、验证假说。

    1.演绎假说(设计测交实验,预期结果)  “孟德尔假设”能圆满地解释植物杂交实验的实验结果。他进一步设想,如果他的假设是正确的,则他的假设不仅能够解释以上相同类型的杂交实验结果,还要能够解释并预期其他不同类型的杂交实验结果。因此,孟德尔根据“孟德尔假设”设计了测交实验,即把杂交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根据“孟德尔假设”的预期,测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结果。

  2.验证假说(实施测交实验,验证结果) 孟德尔做完测交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果然与“孟德尔假设”预期的结果完全相符。

  四、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假说可以上升为理论 

“孟德尔假设”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现在又被测交实验检验是正确的。所以,孟德尔假设可以上升为理论,即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本上对分离定律指强调了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这一核心问题)。

  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通过对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了豌豆遗传的普遍问题――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并通过严谨的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能圆满解释杂交实验结果(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假说”。孟德尔又把他的“假说”进行演绎,预期了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1∶1的结果,并运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他预期的结果。

  (2)探究方法的划时代性:在孟德尔以前,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调查、类比等方法进行研究,这些方法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孟德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的遗传,取得了重大成果。自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人们重新发现后,人们认识到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学,比较容易取得重大成果,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学在生物学研究领域蔚然成风,从此,生物学研究走上实验生物学时代。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孟德尔理论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性成就,孟德尔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3)实验材料选择得好: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后代一般是纯种。豌豆的相对性状之间区分明显,不易混淆。

  (4)注重运用当时的最新科学成果,孟德尔运用了当时数学统计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对杂交后代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进行统计学分析,而这一点正是被前人忽视的问题。

  (5)锲而不舍的精神:孟德尔成果的取得,经过了8年时间持之以恒的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