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古镇——吃货天堂

标签:
桃花源古镇田桃源文化美食 |
这些年,因为职业的原因,行走天下,品味了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无论是郑州的大碗面,还是东北的大炖亦或西安的凉菜……无不囊括其肚。而今家乡桃花源古镇开街,各种特色美食压断了街,我没有不去的道理。
中午,老家朋友徐老师请客,相邀到古镇,名“壹品堂”,还有几个文朋诗友,吆五喝六地聚在了一起。过了大厅,现一小小天井,古色古香,二楼包间,几幅名人字画挂在墙上,好雅致。坐定,徐老师早点好了菜。老板金美女笑呵呵地一一递上名片:“崇尚生态,健康美食,乡土佳肴,幸福美味。”这很符合我们的胃口,片刻,就端上了一钵热气腾腾的谷鸭。金老板介绍说这古鸭来自钱粮湖农场。钱粮湖我晓得,滨临洞庭、靠长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盛产棉、稻、猪、鱼、禽和绿色食品,“三分店鸭”和“六门闸鱼”等美食品牌享誉南北,有“洞庭明珠”和“三湘第一镇”的美称。我还没等菜上齐,丢一块鸭肉进嘴里,肉质滑嫩,清香扑鼻。我急忙掏出手机记下订餐电话:0736-7077077、2633177。呵呵,“77”尽是“吃吃”(桃源话,7与吃谐音),看来这壹品堂和吃较上劲了。
酒足饭饱后,金老板邀我们到对面的桃花源特产店喝茶消食。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天南地北的神侃,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五点,徐老师又叫来一个广告公司的王总,王总我认得,原来是一起在东莞创业的学弟,他见桃花源大开发,几年前也回乡发展了,今天他非要请客不可,又相邀一伙人到附近的“古镇人家”吃晚饭。
进门,老板娘好面熟——这不是县城边青林农家乐的刘姐吗?是的,原来青林农家乐那片地即将要征收,刘姐见机行事,把餐馆搬迁到古镇来了。不用刘姐介绍,我自己先点了土鸡和腊肉——这是她店的传统特色,然后我要刘姐把自家做的干菜坛菜多上几份,再炒了两份青菜,几个老友又吃喝起来。“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和什么人吃”,我对吃向来很讲究,觉得吃喝就要讲究一种氛围。几个文友难免吟几首新作,又忆起两位新近亡故的诗人,感慨唏嘘......
夜色降临,徐老师忽然说北大门有一家“陶家菜”刚打来电话,说是晚餐订好了,怎么不见人过去。敢情是徐老师中午喝高了!把订好的晚餐忘了。面面相觑,我们只好起身,几个人又歪歪斜斜沿着高士大街,去北牌楼的“陶家菜”。
北牌楼右侧,二楼,一面青瓦白墙上“陶家菜”三个字很醒目,进院子,一个硕大的石质陶罐流水不断,上得二楼,陶家菜馆到了。馆子不大,却设置了一排临窗的软卡座,可以就餐,可以品茶品咖啡,推窗临街,是个休闲的雅静之所!我很佩服老板的用心,一打听,原来老板是常德市装修协会的陶会长。
肚子已经满满的了,吃喝只能意思意思。从陶家出来,桃花源古镇已是万家灯火,沿高士大街两边,一个个小吃摊位一长溜排开。我感叹,好不容易开始的减肥行动,看来要在桃花源古镇这个吃货天堂泡汤了。
【大美桃花源古镇·沙画艺术家苏大宝即兴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