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隍庙里塑菩萨——站的站一生,坐的坐一世。
城隍庙的菩萨——显远不显近。
这些都是流行民间的歇后语,可见城隍庙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有多深远。
华夏大地共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乃上界天神之境,福地为得道真人之所。湖南常德桃花源属于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是全国少有的既是洞天又是福地的神奇之地,是享誉全球的“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整个黄肤人种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精神乐园,而桃花源古镇作为全球华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如明珠出土所迸射的光芒让世人炫目惊叹!古镇的城隍庙,无疑承载了全球华人太多的信仰,成为我们精神的支点与高点。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标准的“正能量”人物。自周朝以来,城隍一直被老百姓所信奉,并建庙供奉,成为研究各地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桃花源古镇城隍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式的建筑群,该庙建筑面积750米,局部2层,长41.8米,宽26.7米,高12.5米。虽然建筑规模并不宏大,但却是匠心独具,富丽堂皇,尤其在木雕、石雕和砖雕工艺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主轴线上供奉城隍,副轴线上供奉文武诸神,门厅、藻井、天花等构建均设计精巧,制作精湛,为国内所罕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建设中的桃花源古镇城堭庙
从城隍庙到四合院区,只有一箭之地。在中国,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因为一个四合院就是一个小天地,就是一个完整的温馨家园,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四世同堂”的精神需求,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温良谦恭,长幼有序。桃花源古镇的四合院,属于典型的南方风格,保留了四合院传统制式,又在门墩、棱窗、瓦当等细部融入南方特色。四面的房屋为楼房,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天井”即为北方所称的庭院。田桃源在桃源沙坪老街、龙坛王家大屋曾经见到,那些四合院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占据绝佳的风水宝地。

桃花源古镇的四合院,即保持院落独立,又户户相连,既有独门独户的私密性又保持了邻里、亲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里,被高层住宅“困死”的邻里隔阂与冷漠复苏,血缘亲情的凝聚力在四合院中重新绽放。
走进四合院,影壁、垂花门、清水脊,连檐柱这些名字显得熟悉而陌生。庭院、凉台、天井、走廊以及室内外空间创造出的空间,把人从逼仄的室内空间里“解放”出来。一进二进甚至三进四进,穿过一道门便发现另一片天,庭院深深,不是最亲近的人不能一睹其真容。
桃花源古镇对细节的打磨始终是成就经典的不二法则。四合院的一门一窗均为高级楠木所制,历经时光洗礼的灵性楠木,沉淀出温润人文气质,承载福泽绵长传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