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来了,桃花源古镇的桃花似乎按耐不住对春天的期盼,有的已经含苞欲放。今年是猴年,在所有的瓜果中,猴似乎最喜欢吃桃。在桃花源古镇街道两旁,生动活泼的孙悟空与蟠桃等造型搭配美丽的花卉,预示着来年健康吉祥,风调雨顺,也给游客们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桃,是理想世界的花。这在陶翁绝唱中可窥其姿色,后世把理想境界称作为世外桃源。桃是古老的植物,《诗·周南》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简文帝诗曰:“叶底发轻香,飞花入露井,交干拂华堂,若映窗前柳”。可见,桃是姿色并茂的。从简文帝的诗中可知,桃、柳相间的配植形式,早在南朝已开始了。皮日休所写桃花《赋与序》褒奖桃花是“艳外之艳,华中之华,众木不得,融为桃花”;又说“我欲修花品,以桃为第一”。待到桃花盛开季节,桃花源古镇的桃花一定会绽放出古典的芳香,不知要迷醉多少诗人!
桃花不仅是理想世界的花,桃又和人们的爱情生活相关联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书生崔颢在无限惆怅中写下了这首带有戏剧色彩的抒情诗,把感情寄托在桃花上,美丽的往事抒发在诗情中,于是桃花便与爱情思念捆缚在一起!所以唐代杨思本《桃花赋》便写:“才人陌上,少女闺中,将花怨绿,揽镜啼红”。一朵桃花倾镇开,当今诗人如果在桃花源古镇走一走,也许,那些缤纷的桃花,定会带给他们更多的灵感。
此外,桃还与辟邪、逃凶等传统风俗有许多联系。桃花源古镇“桃源工”的传承人程冬初就是雕刻桃木剑的能手,他雕刻的桃木剑数千元一把,远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一带。据《典术》记载:“桃之精生于鬼门,以制百鬼,故今作桃梗人悬门以压邪”;《庄子》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风俗通》有记:“上古时有神荼、郁垒兄弟,性能执鬼,度索山上桃树下,阅简,百鬼亡祸害……除夕饰桃人,画虎于门,以卫凶也”。由此,后世便双红纸画桃符张贴门上,趋吉避凶,流传至今。王安石《元日诗》写的就是这种习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还有许多神效为古人所钟。《神仙传》记载:“高丘公服桃胶面得仙”,《抱扑子》:“桃胶用桑木灰渍过,服之愈百病,久服体有光”,《神农本草经》中:“服桃花三树尽,则面如桃花”;《太清方》:“桃李花服之可却老者”等等,这些都说明人们心中的种种美好愿望,莫不与桃花相维系,也不能不说人对桃花是情有独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