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和朋友驾车游了一趟大湘西,虽说大湘西旅游圈我每年都要跑几回,但春节去游还是第一次。但见张家界大大小小的景点车流如梭,人满为患,便立即打消了上山的年头,于是驾车慢慢悠悠走长张高速走先到武陵源,再走张花高速到芙蓉镇,然后走省道经古丈、吉首北,再上杭瑞高速常吉段回桃源。
一路自然是风景如画,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隧洞。初步计算,这条旅游圈共有三十多条隧洞。这些隧洞,仿佛睁着一只只深邃的眼睛,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游人,如何跟着新时代的节奏穿山越岭。
出桃源,遇到的第一个隧洞是关口垭。关口垭隧道地处常德桃源县与张家界慈利县交界处,是长张高速唯一的一座中长隧道,左洞长880米,右洞长700米,往来长沙与张家界的汽车均要经过这里。这个隧洞自开通以来,发生好几起车祸:2005年11月8日,一辆押送犯人的警车发生车祸,3名警察殉职;2010年11月5日22时27分,一辆货车在隧洞内燃烧;2010年9月28日,客车撞隧道壁成了麻花;2011年6月21日隧道出口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2死23伤;2012年10月13日发生车祸,一名叫万丽的导游身亡;2014年9月27日,湖北恩施的一辆满载蔬菜的轻型厢式货车打滑导致侧翻。我推测车祸是由于司机跑惯了平原道路,刚刚进入山区,不大适应隧洞环境造成的。经过这个车祸频发的隧洞心里难免咯噔一下,自然要提醒自己多一份小心。
从阳和出口下高速去武陵源,要经过梨子坪隧洞,该隧洞位于慈利县阳和乡梨子坪村,这个村可谓武陵源的门脸,给人“第一印象”,由于重视乡村规划,整个村落民居屋檐翘角,吊脚高悬,建筑风貌呈现出鲜明的土家特色。穿过梨子坪隧洞,就到了武陵源黄龙洞。虽然只有一洞之隔,但隧洞两边是两重天,洞这边阳关明媚,温暖入春,洞那边却是山舞银蛇,冰天雪地。
从武陵源去天门山,要穿过青龙垭隧洞,曾经有个网友针对该洞两侧滑坡问题问政武陵源区委书记,得到书记及时回复,赢得网络一片赞声。
离开张家界直到跨上杭瑞高速常吉段,隧洞开始多起来,进洞出洞,出洞又进洞,让人迎接不暇,几乎每个隧洞的名称都具有地域特色,值得细细品味。第一个隧洞就有一个好听的名儿——阿娜隧洞,位于吉首市河溪镇的阿娜村,是进入吉首的门户,可谓吉首旅游第一洞。接下来的隧洞,多有“冲、溪、坪、湾”等字眼,用歌词串联很有些韵味:
阿娜直往夯齐冲,
司马河水背溪流,(背溪:后背溪)
排寨坪里鸡公叫,(鸡公叫:鸡公垴)
儿门坡上游度龙。(度龙:度龙田)
且蓬溪树绕桐湾,(且朋溪、溪树坳、桐木湾)
小陂流下雀儿啾。(雀儿啾:雀儿溪)
走完吉首到怀化,
凉水井边火麻冲,
仲溪流进岩门界,
旗形山下樱桃红,(旗形山:旗山形;樱桃红:樱桃湾)
豆子坪下青山岗,
青龙猪娘土家冲。(青龙:青龙尖;猪娘:朱良溪)
清水殿里饮牛儿,(牛儿:牛儿垭)
桃花源里筑春梦。
穿过了这些大湘西隧洞,便感受了武陵山、雪峰山一带的风土人情,也意味着走出了大山,来到开阔的洞庭湖平原。这段高速的前身是319国道,而319国道的前身是一条兴起于元代的官道,亦说茶马古道,往来京畿与云贵川,走完这条路,让我倍感凿之不易,沈从文先生在一篇《沅陵的人》中写道:
“一个常态的男子,便必然对于自然的雄伟表示赞叹,对于数年前裹粮负水来在这高山峻岭修路的壮丁表示敬仰和感谢。这是一群没没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每一寸路都是他们流汗筑成的。他们有的从百里以外小乡村赶来,沉沉默默的在派定地方担土,打石头,三五十人躬着腰肩共同拉着个大石滚子碾压路面,淋雨,挨饿,忍受各式各样虐待,完成了分派到头上的工作。”
虽然如今凿洞有了更多现代化设备,但哪一个隧洞的开凿没有留下开路人的汗水,甚至血水,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们经常抱怨道路的坎坷、拥堵,但只要我们想起那些为铺路付出的汗水、血水乃至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人生道路的不平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