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千里沅江从贵州都匀奔向洞庭湖,在桃源桃花源段,被桃源山拦阻,折而向西,又被张家湾拦阻,汹涌的气势顿变温顺,再缓缓悠悠流向洞庭湖。桃源辞书家、著作等身的王同亿在他编写的词典里注释沅江“在桃源拐了一个弯”就是指这里,“Z”字的两个拐角处,一处是水溪,一处便是张家湾。屈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那个回水湾,经学者考证,就是现在的张家湾。
张家湾,曾经是知青的下放点,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知青们栽下的树已经长大成材,满山满岭郁郁葱葱。我在桃花源上班时,经常和几个同事“涉江”到对岸的张家湾林场去玩耍,走在树林里,不担心遇见什么人,放肆地谈笑,大骂,大喊,把平日积郁在胸的块垒舒散殆尽。一次在山下一农家,我和桃花源的几个哥们杀鸡饮酒,痛饮到深夜,喝得酒桌下、茅房里,东倒西歪到处是烂醉如泥的人。夜里,月光映照沅江,桃源山上灯光闪闪,开发的工地有人日夜施工。我们几个,多是开发区从各单位抽调而来的“笔杆子”,所谓的文人,都有几分清高,在单位混的多不如意,张家湾完全成为宣泄压抑情绪的最佳场所。不担心有人听见,也不担心有人打小报告。酒醒了,我们又坐船回到“仙境”,走进茫无边际的开发人潮。
后来,桃花源举办笔会,我和老解便怂恿那些作家去张家湾采风,那些作家们一到张家湾便被那些未被开发的景致迷住了,兴奋地朗诵、唱歌、留影,以至于在他们后来发表的篇什里,经常出现“张家湾”的字眼,张家湾的知名度也便日渐提高,时至今日,那里已经被开发成“武陵渔村”,听到这个消息,本来我想旧地重游的念头,即刻被打消了。
从此,张家湾只能郁郁葱葱地安驻在我的记忆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