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李恩蒙因成绩突出,被保送桃源一中深造。三年后的今天,高考开始,李恩蒙却拒绝参加高考。是他的成绩下滑,还是没有信心?
他的父亲李方勇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说,恩蒙在一中的成绩三年来一直占据上游,至少排在年级的100名以内,尤其数、理、化成绩优异,经常在全班得第一名。可是他为什么拒绝参加高考呢?
田桃源分析:一、他是个韩寒迷。他接触的读物有一部分是韩寒的,上网也经常关注韩寒的动态,韩寒的博客,韩寒的赛车情况他都紧密跟踪。既然韩寒没有读大学能混得人模人样,我李恩蒙为什么不能。
二、他最近的参照者是他的父亲,李方勇,只有小学文凭,虽然后来去北大考古专业读了几个月书,却没有读初中、高中。他十来岁参加工作,在县汉剧团当学徒,后来在桃花源房地产公司上班,我和他可是说是同事,1995年,正当桃花源开发火热之际,他下海到深圳打工10年,回来后做完美,现在在沅陵开专店,月入一万多元。现在没有读大学而成功事例不少,想必李恩蒙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许他已经为自己的未来作了积极的准备。
三、逆反心理作怪。据说他与某老师关系不睦,你要我考大学、考重点,我偏不参加怎么的。据说鄢校长还亲自给他打过电话,做他的工作,李恩蒙却不买帐,仍然执意不参加高考。
李恩蒙不参加高考,我们不禁对他的未来担心,他的下一步究竟要怎么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吧!
以下摘自单士兵的博客:
高考其实也是对全体国民的文化测试,甚至是对一个国家文化品质的拷量。全社会对待高考,不应该再简单停留在单一的教育视角了,而应该以更为开放的文化视角来审视。必须承认的是,随着社会更加多元开放,像郑渊洁、丁俊晖、韩寒这样绕过高考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早已不再是很少的孤例。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办学丰富、产业更新迅猛等等现实语境下,消解高考的“一考定终生”思维,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文化理性。
就在前些天,我回到故乡,与当年教过的学生有一番团聚。今昔对比,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比如,当年班里成绩倒数前三名的,恰恰是如今班里混得最体面风光的三个人。那个当初说立志开饭馆的“差生”,现在正成功经营着一家大酒店;那个当初就梦想做生意的“问题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饶有家资的房地产商。他们如今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内心认同。看着当初班级里的“混世魔王”都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不俗成绩,而也有一些考入名牌大学的“优等生”在为就业长期奔突,我的心灵既受冲击,更有安慰。而那些“差生们”曾经就被普遍视为“教育的废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