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桃源工”

(2009-10-13 08:55:30)
标签:

收藏

桃源工

杂谈

分类: 火中取栗

     欣赏“桃源工”

    桃源县,这个因陶渊明先生而扬名的世外桃源之地,有着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自然成了常德古城的“物流中心”。明清以来,享誉朝野的“桃源工”就发源于此。所谓“桃源工”是集与建筑、家居、文化交往有关的石雕、木雕、刺绣、玉石雕等手工艺的简称,因从业者众多,流传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而名震一时。
    “桃源工”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常德自古虽是“五溪蛮”之地,但沅澧流域人民聪慧勤劳、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从尧、舜时代的善卷先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让王位到屈原楚辞中大量有关沅澧流域风土人情的描绘,尤其是东晋以后,陶令公的“桃花源记并诗”的广泛流传,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纷纷游历常桃一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欣赏“桃源工”
    自唐以降,常德就是藩府之地,据史载,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于常德,为修建王府,调集京城大批能工巧匠来常,也带来了豪华精湛的宫廷技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本地质朴大气的民间工艺相融合,特别是明末李自成兵败京城,所率将士及宫廷工匠数万人碾转至常德。归隐夹山寺,工匠兵士散居石门、桃源一带,在谋生繁衍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精美细致与粗狂质朴相结合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手工艺,后人称之为“桃源工”。
    明、清两代“桃源工”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常德的王府还专门配备了玉石作坊,从业工匠除了频繁地在本地和京城承接建筑、家具用品、刺绣、玉石礼品工艺的制造外,也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文化传承队伍,桃源的石雕狮子至今仍在湘西北几个相邻地区供不应求。

     欣赏“桃源工”
    在收藏界享有盛誉的桃源木雕是“桃源工”繁花似锦中的一朵奇葩。和闻名于世的中国“四大名雕”:浙江东阳雕、福建雕、安徽雕、山西雕相比,“四大名雕”无非细腻以至繁复,真实以至毫发毕现,场面浩大以至堆砌,髤饰精美以至金碧辉煌。唯桃源木雕继承了汉代砖雕的艺术精髓,大气中不失细腻,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理论。造型夸张而不空洞,线条简练而不简单,其山水,稍加点缀则意境深远,其人物,纵横几刀则神情兼备。其花鸟略施刻画则生动饱满,在艺术风格上,虽与起源于十九世纪西方“毕加索”等人创造的“立体画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观点上要早于西方几百年。所以,“桃源木雕”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的挖掘研究还有着广阔的空间。

    欣赏“桃源工”
    民国以来,经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还有文革浩劫。“桃源木雕”所依附的建筑,家俱用品等保存无几。所幸的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常德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抢救性的民间收藏“桃源木雕”及“桃源工”的其它艺术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得以我们能看到祖辈们曾经创造的辉煌文明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劫后余生的“桃源木雕”作品:床、柜、洗脸架、太师椅、八仙桌、酒坛盖、门窗等,使我们找到了挖掘复兴本地别具一格的文化产业的根据,不至于成名声空响的“广陵散”,在国泰民安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的今天,这些悠久灿烂的艺术将结出更新更辉煌的硕果。

     欣赏“桃源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策划东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