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记者
张剀
我为之倾注了5年多心血的《筹划·专刊》已经于本月12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和广大读者朋友们说再见了。为此,我郁闷过,不舍过,争辩过,也沉默过。也因为这次改版,忽然意识到:从大学时成为《筹划·专刊》的读者,到今天成为其编者,居然一晃10年过去了。
作为财政学(税收方向)的大学生,初识《筹划·专刊》让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比起大学教材枯燥的文字,《筹划·专刊》以一个个典型而有趣的故事将一大堆费解的原则、原理、方法和政策条款解释得清清楚楚。以至于后来我非常热衷干一件事:将从《筹划·专刊》自学来的最新知识在笔记本上梳理出来,再去“请教”老师。每每遇到老师摆摆手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认真研究”,我便得意地等待老师“下回分解”。那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毕业后能去《中国税务报》做记者,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毕业后,我如愿成为《中国税务报》的一名记者。2009年报社编采部门改革,我主动要求负责《筹划·专刊》的部分编采工作并获准。最近5年多来,围绕“筹划”这个主题,和同事们讨论选题、研习最新政策、寻找典型案例、组织业务研讨,成了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随着做的选题越来越多,采访的人越来越多,对“筹划”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对《筹划·专刊》的感情也愈来愈深——它的确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太多的快乐,太多的成长。
《筹划·专刊》将变身《纳税服务周刊》,的确有些难以割舍。然而,想想“筹划”本身也是“服务”,而且在“服务”的大框架下讨论“筹划”,在逻辑上将更加顺畅些。未来,《纳税服务周刊》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从而让我确信——未来,还有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