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企需要正视税收政策不确定问题
——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高级培训班(司局级)跟踪报道体会之二
★
税务记者张剀
发自北京
在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时,大企业就普遍认为,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是大企业最大的税务风险来源。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已经扎扎实实地摆在了税企双方的面前。
通过扎扎实实的实践,成熟大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基于此,中海油和西门子等大企业希望在税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同管理好税务风险,并不断将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其中最需要正视的,就是税收政策不确定的问题。
大企业普遍认为,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是造成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税法本身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一些税务处理无法可依,同时税法的追溯调整也让企业无所适从;二是税法不明确很容易产生误读,往往同一个政策条款能从不同角度解读出不同的结果;三是税务机关执行税法的口径不一致,有时同一个税法在不同地方的执行口径不一致,或者同一个税务机关根据同一个税法规定,前后的执行口径也不一致。
西门子曾经在并购一家公司时,在税收政策上遇到了一个模糊地带。经与主管税务机关多次沟通,最终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达成了一致意见。于是,西门子根据与主管税务机关达成的共识进行了税务处理,并申报纳税。但遗憾的是,此后不久,国家针对此问题出台了新的规定,原来不明确的地方也得到了明确。根据新的规定,西门子补缴了一大笔税款。“我们很想遵从税法,但是政策的不确定却让我们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的遵从行为,最终变成了不遵从行为,同时还要为此负责。这让我们感到很委屈。”张非力说。
从税务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税法的不确定性不仅在国内存在,在国外也同样存在。他举例说,中海油在海外的一些重要项目,本来已经根据国外的税法规定进行了税务处理,但是在申报纳税前,由于项目所在国总统或总理的更换,为了实现新任总统或总理的政治主张,原来的税法也要随之作出新的调整。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来重新进行账务处理并计算应该缴纳的税款,对中海油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时就会因为未能及时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而补缴很多税款,甚至还要面临处罚。
基于此,中国税务机关在解决税收政策不确定的问题时,能够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出发,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在解决国际税收政策不确定的问题时,能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国外税收政策辅导和风险提示,就税收政策问题进一步加强国际协调力度。在解决国内税收政策不确定的问题时,能够建立内容更加丰富的纳税服务体系。
实际上,为减少大企业因为税收政策不确定导致税务风险,税务机关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建立高端的税企对话机制,与大企业签署税企遵从协议,给予部分大企业事先裁定的承诺等。张非力表示,这些解决税收政策不确定的措施的确有效,但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大企业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过程中,税务机关能给予一些具体的帮助。比如,给予更少的稽查,以降低企业的税收遵从管理成本;比如,就咨询的政策问题,给予正式或非正式的书面回复,以降低企业税收遵从的不确定性;再比如,当税企双方产生争议时,能给予企业更快的争议解决机制,以降低其法律维权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税收政策不确定的问题,不仅仅是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的重要职责,而是整个税务机关的共同职责。在这个过程中,各级税务机关应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充分调动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有效与大企业进行沟通,从立法、执法、修法等多个环节入手,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