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企业司司长任荣发:创新管理服务 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

(2011-05-06 17:53:11)
标签:

大企业司

司长

任荣发

创新

管理服务

大企业

税法遵从度

财经

分类: 大型企业

    大企业司司长任荣发:创新管理服务 <wbr>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
        本报记者 张剀

         国家税务总局刚刚下发的《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今后五年税收工作的主要目标,其中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的主要目标是: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税法更加透明,常态化的纳税人需求响应机制逐步形成,正当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办税负担明显减轻,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征管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健全,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入推进,征管模式不断完善创新,税收征管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信息管税取得重要成效。税收流失率和税收成本逐步降低。

        针对《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司长任荣发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进一步推进和强化大企业税收管理是首要任务和突破口。任荣发说,无论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求看,还是从国际国内大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看,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都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明确方向。解决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也是推进国家税收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任荣发说。

       任荣发说,创新发展大企业税收管理,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创新要求,结合制定十二五大企业税收管理规划,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合理配置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资源,强化信息手段的应用,建立健全全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体系。

       任荣发进一步强调说,各级税务机关应该进一步完善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在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中,确立大企业权利义务主体地位,通过优化服务和规范执法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应该持续推进纳税服务,不断提高大企业纳税遵从的能力;应该在税务机关现有日常管理基础上,与大企业建立一种透明、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关系;应该结合大企业特点,建立以风险为导向,信息化为依托,防范、控制和应对税收风险为目标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着力提高大企业进行税收自我管理的能力。

      众所周知,大企业税收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全新的工作领域,由于受到税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面临许多矛盾、难点和问题。对此,任荣发表示,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开拓进取,在探索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模式中,统筹协调推进其他相关的各项改革。

       任荣发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该与其他业务部门加强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现行税收征管法缺乏政策不确定时申报的救济措施、纳税评定和税收检查等法定程序制度安排,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以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秩序。

      二是构建内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实行风险管理导向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促进纳税遵从,必须要有充分、准确、及时的内外部信息,有必要加快构建内外部信息共享机制。

      三是理顺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和机制。大企业税收管理作为全新的重点税源管理模式,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有许多不相配套的方面,重点探索适当集中定点联系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建立统筹协调主管税务机关和各级大企业税收专业管理部门的税收管理工作机制。

       四是加大信息化建设支撑力度。大企业税收管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大企业经营活动信息广泛,但又表现为集中处理,税收管理亟待适应这种特点。需要加快集各项税收服务和管理事项统筹、信息共享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步伐,为大企业税收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五是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用人机制。国际税收经验表明,大企业税收管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培养,加快专业人才的成长;针对不同大企业税收管理中的专业性,整合系统人才资源,成立各种专业化团队,来承担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同时,可以借鉴国际做法,运用市场手段购买专业人才的服务来推进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