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在团队与个人之间找到了“中庸之道”!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在团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中,画圆战术选择了一条中庸之道,巧妙地平衡了双方之间的关系。这种策略源于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从而导致对事物的不同解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双方矛盾之间找到了圆,一分为三,方为儒、圆为道,儒道互补,使得双方因圆而和谐统一。外儒内道,中国人的理想的人生态度,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思想调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圆而方,圆中求方,以圆促方,小圆大方,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欧美人则往往采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方就是方,圆就是圆,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容易在问题上划分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种一对一的区分。
所谓二元对立,简单来说就是从人类视角出发,将所有事物都划分为非此即彼的两个对立面,然后认为事物只有这两种极端情况,完全否定事物在中间的过渡地带以及世界的复杂性,这种思维方式在面对问题上常常容易导致僵化。
欧美人在团队与个人之间关系是,美国的篮球是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团队服务个人。相对而言,欧洲人更重视个体服从团队,强调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协同运作,就像机器一样精确地运行,个人只是是其中的关键零部件,他们非常注重团队的执行力。
中国人则更注重中庸之道,既主张团队服务个人,又强调个人服从团队,一分为三,三者不可偏废,执两而用中。在中国文化里,团队犹如圆,个人则是方,圆方结合为道;内在融合机制为圆,独立个性为方,二者有机统一为智圆行方,这正是中国人独具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执两而用中,这种思维方式在篮球配合中被运用到极致,产生了中国篮球哲学的画圆战术。
欧美人面对两难问题通常会采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应对问题,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但中国人在处理两难问题时,一分为三却能让他们游刃有余,变左右为难为左右逢源,一分为三即是中庸之道,执两用中,平衡其利。这种思考方式能让中国人轻松地跨越两难的境地,从而在面对问题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策略在处理团队与个人关系时表现尤为明显,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因此,我们看到了画圆战术不仅有基本路线,还有变化路线,并且基本路线与变化路线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路线,无头无尾,无始无终,一体多用,一体多变。在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可以演变出变化路线,并且基本路线与变化路线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平衡。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团队,它可以把两者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互补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变,圆方融合,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协同效应。
欧美战术则是固定好的一条路线,不是1就是2,不是2就是3,或者1就是1,2就是2,没有中间过渡地带。这种单一的思路在处理团队与个人关系中可能带来困境,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局势。
相较之下,中国画圆战术在团队与个人之间选择了三种不同的选择方式,团队、个人、团队与个人的结合,中国人三选一。欧美人在团队与个人之间选择了唯一的一条道路,不是团队就是个人。美国人选择了个人,欧洲人选择了团队,他们都在二选一。
综上所述,中国篮球不能照搬照抄欧美人二元对立思维的固定打法,而要打一分为三的灵活机动富于变化的画圆战术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身体条件、技术特点。
从庄子智慧中可看出中国人的一分为三思维方式,而不是欧美人那种二元对立思维:人际冲突时,不是直接去冲突,而是以"井蛙不可语海"的视角理解认知差异;处于劣势时,用"螳臂当车"的寓言提醒自己要拐弯思维避免硬碰硬,而不是去争强斗狠;有用无用选择时,以无用之用乃大用的价值判断超越即时功利;洞察事物本质时,以疱丁解牛寓言启示依道而行、道术兼修;面对认知局限时,以庄周梦蝶寓言的一分为三思维破除二元对立的视野来解决执念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