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转化!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转化!》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380)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学习和修身一直被视为重要的追求,这是因为《礼记·中庸》一书的阐述。在这一名篇中,西汉学者戴圣精辟地概括了五个关键环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这些构成了治学与修身的重要原则。这不仅是对学术研究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启示,还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法升级换代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摒弃从前苏联引进的满堂灌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思维性、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过去那种单向输出的满堂灌方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情景式等双向互动互变的教学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满堂灌课堂中实现除了教师的单向输出知识之外,其他方式的参与,从而满足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思维性、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也不符合戴圣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与治学理念。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法来取代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
同样,在云南昭通,早在1993年就出现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培养思维性、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法,与戴圣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与治学理念不谋而合,形成了落实这一理念的课堂教学载体与战术体系,这就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明确提出了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指明了学习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靶心。同时,四环节即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结构从机制上保证了教学要围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展开,实现学习过程的启承转合。三分讲七分练、当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讲练测评,则是不断强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实践力度与密度。
“博学之”是学习的起点,强调了学习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审问之”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慎思之”意味着在学习与决策过程中,保持思考的谨慎与深度。“明辨之”要求我们具备清晰的辨识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信息与观点中准确识别出真伪与优劣。“笃行之”是这一系列过程的最终目标,强调了将所学付诸实践的重要性。在满堂灌课堂中,这些过程很难实现,而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全过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仅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更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刻启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这个由知识驱动进入思维驱动、智慧驱动、创新驱动的时代,唯有不断地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深度,善于质疑与反思,同时将理论付诸实践,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人生旅程中,保持清晰的方向,勇往直前。让我们在这五重境界的指引下,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指导下,敢于教法升级换代,勇于探索新课堂,勤于思考新教法,努力实践新教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与价值的最大化。

为耕种者育土,为远行者铺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走出云南昭通,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有眼光与见识的校长与教师已经开始选择使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习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法,1993年创立。出自云南昭通的教学法!双减教育时代高效课堂教学法,“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为一体,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源于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智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已走向全国各地。中国特色课堂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解读160多万,380篇文章,出版专著一部(26万字)开展专题讲座数百场,其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