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讲七分练,“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实现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三分讲七分练,“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实现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370)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班级教学制,并强调了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降低教学负担,学生能够增加学习收获。时至今日,在探讨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成绩的过程中,我们仍应遵循夸美纽斯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纲领。
1993年创立的出自云南昭通的"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正是对夸美纽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学战略理念的生动诠释和技战术创新,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是一堂课全部由教师讲解,课堂成为教师支配和主宰的舞台。教师以讲代教,学生以听代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讲解,学生则不断地接受知识,传授知识成为教学的核心。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三分讲七分练”、“掌握知识在课堂、运用知识在课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步骤。
其次,我们要把课堂练习时间还给学生。在满堂灌教学方式下,练习在课外进行,课堂主要进行“听学”。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减少讲解,而学生则多做练习。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主要关注讲解重难点、规律、方法以及易错易忘点和拓展点。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中的“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在引导、组织、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自学、共学和训练。遵循“学为主,习为要,思为核,练为用”的原则,核心素养并非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所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运用“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讲练测评”的方法,逐步提高,从而把“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的方式定为教学的原则,确保课堂练习时间不低于70%。输入、练习、输出,课堂学习的妙处不在于听老师讲,而是对照老师讲的和自己领悟的内容对比起来练习与输出,提高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通过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能够依据学生的训练状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的效果。课堂训练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教学成绩需要辛勤的付出,特别是课堂上那几十分钟,抓好了结果真的不一样!
再次,我们要把课堂练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是一种多元化的状态,但从总体上来看,学习是对学生生命中"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的表达。在满堂灌教学的背景下,一刀切的教学内容、标准化的知识答案、一张嘴的教学风格,教师总喜欢用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以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为引领,引导师生共同面对五点问题,共同攻克五点难题。爱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体系,关注学生生命情感体验。师生同学,生生共练,增进感情,激发活力,携手共进,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体验学习来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决定质量。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以"四环"作为教学过程的结构与环节,紧紧盯"五点",强化三分讲七分练。课堂教学的规律:知识靠讲,能力靠练,思维靠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所倡导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思想可谓是两句至理名言。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的境界。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夸美纽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思想,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目标,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耕种者育土,为远行者铺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走出云南昭通,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有眼光与见识的校长与教师已经开始选择使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习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法,1993年创立。出自云南昭通的教学法!双减教育时代高效课堂教学法,“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为一体,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源于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智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已走向全国各地。中国特色课堂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解读160多万,370篇文章,出版专著一部(26万字)开展专题讲座数百场,其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