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用心若镜”——求内,认知“画圆战术”的本质与规律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王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并不是说心外真的没有事物,而是说所有的这些事物,乃至你眼中的客观世界,都是你心的折射,是一种外在表象。你眼中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它只是你以为的世界,只是你的主观意识产生的世界,是一种外在现象,因为你的内心产生认知探究、思维辨识了,才有了对世界的感识和认知,也才能进入对于客观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探寻之中。
只有你通过感官去接触到这些花,看到,然后你的心产生辨识活动,你的心和这些花产生关联之后,这些花才进入你的主观世界。那么这些花,是因为你内心的活动才变得生动形象,才具有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些花存在于你内心的活动之中。因此可以说,心之外,无花,亦无物。
心外无物是相对于眼中有物而言的,眼中有物,指的就是有形的现象,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外表;心外无物,指的就是内心产生对于客观世界本质规律的认知,是无形的抽象的理,王阳明先生心学核心讲的就是心即理,理即事理,即认知到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理和道都在我们的内心活动,只有认知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我们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致良知,做到知行合一。
“心外无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王阳明认为,外在的物质只是人们感知和认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本身没有任何的实质。只有通过人们的内心感受来的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因此,人们应该关注内心的感觉和理论,去感受和把握世界的真正本质与规律。根据这个理论,王阳明认为,人不应该受到任何外在的影响,而应该通过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他相信,真正的自由只能在人们的内心中获得,通过把握自己的内在,人们才能摆脱外在的约束,实现真正的自由。
金刚经里面,佛对须菩提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慧能也是听到这一句而瞬间开悟。为什么要“应无所住”呢?就是你不要被那些客观事物牵绊住,不要被那些负面影响束缚住,你的心才能自由,才能真正的返回到先天的本真状态,这种状态,如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的这个状态最接近于自然大道的状态。
物质的状态都在你的心内,都在你的意识之内,因为有了意识,物质才有意义,所以说意识决定物质存在的意义。注意,是物质存在的意义,不是说,意识决定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是一种真理性的唯物论。
对于你这个个体来说,所谓的世界,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我们眼中的世界,究其实质,只是我们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有无穷多个,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那么,真正的道在哪里呢?在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也就是太极,是多变的,正所谓:一物一太极。那么客观世界是什么呢?客观世界只有一个——就是道,就是无极,是不变的。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赤子之心,就是初心。始终像婴儿一样,保持那个纯真本真的状态,就是一个得道者,得到者一定是一个心外无物、用心若镜的人,是超越了主观世界而真正认知把握了客观世界本原、本质、规律的人。
我们今天说心外无物、用心若镜,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老子认为,道生万物。道,究其根本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我们可以选择我们需要的能量,始终要向着光明的这一面走,不要去感受那些阴暗面,你越是感受阴暗面,就越会进入到负能量场,你未来之路也就越加难走。而选择正能量,就可以与大道同在,老子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你和大道同频率,大道也会帮助你得偿所愿。王阳明说,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客观事实虽然存在,但是你心若不去感受它,它就没有任何意义,一件事情,你认为它是个事,它就是个事,你认为它不是事儿,它就真的不是个事儿,你不把它当做事,它就影响不到你,就这么简单。佛家的境随心变,允许一切发生,它不是让你躺平,而是告诉你顺其自然,不必强求,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自己成为自己,允许别人成为别人。
在“画圆战术”的客观世界里,篮球配合的规律是不变的,掩护、策应、突分、传切的规律与本质作为客观世界就在那里,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也是不变的,它彰显的是事物发展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外圆内方的规律本质,战术口诀之意义即是将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呈现出来,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在“画圆战术”的主观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画圆篮球客观世界规律、本质的学习认知、辨识解读、理解悟道之后,战术口诀就会进入球员内心而成为一种正确的篮球意识与战术素养,战术口诀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就水到渠成,这是一种修心修行的过程与智慧,
“心外无物”启示我们,在画圆战术的篮球世界里,唯有将篮球运动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内化于心,才能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与战术素养,我们不能停留在“眼中有物”,而是需要去学习、感知、辨识、记忆、储存、迁移并存于心内,变成“心外无物”,方能以战术口诀之意造千变万化之形。若不能将客观世界的本原规律转化为主观世界的修炼与选择,一切依然是心外之物,心外之物只是你眼中客观世界,是表象、现象,而非心中的客观世界,是本质、规律。
“用心若镜”启迪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打好画圆战术,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名誉利益所寄托,不要被个人的私心杂念所负担,不要被功利思想所干扰,不要被单打独斗所遮蔽。含得之厚,比于赤子,内心光明,天真地、潜心地体验战术口诀之真源而且永不休止,任其所能禀承自然,从不表露也从不自得,那么,定能打出行云流水、延绵不绝的智慧篮球与艺术篮球。
欧美固定战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固定套路,即我们说的“眼中有物”现象层面的战术配合,是有形的外在的机械的,难以内化于心,只能死记硬背,一堆图形符号系统,它适合欧美人的直线思维方式,作为曲线思维的中国人而言,难以进入中国人的内心;画圆战术则是“心外无物”本质层面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是一种可以植根内心修养的战术体系,是无形的内在的辩证的。中国篮球战术需要中国篮球哲学,是建立在对于中国人文化背景、哲学特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技术特点、身体条件、战术配合本质规律认知的哲学认知体系,可以通过战术口诀、心法、意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入到中国人内心,可以做到“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势”。
“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势”。从“眼中有物”求外进入“心外无物”求内,关注篮球运动的本质与规律的认知。中国画圆战术,中国篮球哲学,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外圆内方、阴阳互变”哲学智慧认知了中国篮球之道。要打好画圆战术需内求于心深刻理解把握战术口诀心法(意)的熟练度、运用自如度、口诀心法间的相互转化度,因防而变,因势而变,顺势而为,做到此心光明、用心若镜、心外无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意达形,意形兼备,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无招胜有招,这也是中国画圆战术的最高智慧。
中国画圆战术哲学:你为我掩护,我为你策应,你为我突分,我为你传切,你热,我为你乘凉,你冷,我给你添衣,你为我搭台,我为你让路,你让我舒服,我也不会给你添堵,以成就别人的方式成就自己!《道德经》云:"上善若水″、"善行,无辙迹"。稻盛和夫也说:"利他,则自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