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以柔克刚,以“忍”发力,静待时机!
|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忍”之道,“忍”,是一种智慧,乃人生大智慧。隐忍谦让,是一种传统美德。“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忍”是一种胸怀和涵养,是世上最好的修行。为人处世,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只有理解了“忍”的真谛,领悟了“忍”的精髓,才能百忍成金,才能从容面对一切人和事。篮球运动中也是如此,该忍不忍,会适得其反,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表达出人的理智和成熟。忍耐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是一种人生的修行,也是人最高贵的品质之一。有忍耐力的人,犹如坚毅的松树,顽强地生长于石壁上;有忍耐力的人,犹如冬季的松枝,大雪积压却也能带来独特的景色;有忍耐力的人,犹如初春解冻的河流,朝着远方的目标不断前进。
其一,《论语》中多处记载孔子论“忍”。他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还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大意是因一时的愤怒而忘记自身及其亲人,这不是太糊涂了吗?孔子又说:“君子无所争”以及“君子矜而不争”等,说的都是“忍”。孔子告诫子路说:“牙齿因为刚硬所以容易折断,舌头因为柔软所以易于保存。柔软必定胜过刚硬,弱小的东西也可以战胜强大的东西。喜好争斗必定要受到损伤,一味逞勇一定会导致灭亡。做各种事情的根本态度是:忍让是最好的。”
其二,《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意是至高无上的优良品德就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善良就有利于万物而不至于发生争斗。《老子》又说:“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意思是说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不与别的事物争斗,却善于战胜它;不说话,却善于应对。道家修炼人也留下许多关于“忍”的言论。紫虚元君说:“饶恕、饶恕、饶恕,各种各样的灾祸就会一下子消失;忍让、忍让、忍让,债主和仇家从此就没有了。”赤松子告诫弟子说:“能忍让就不会受到侮辱。”许真君说:“忍受难以忍受的事,顺从自强不息的人。”孙真人说:“忍让就能使坏事自己消失,反省自己祸事就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其三,佛教经书中记载释迦牟尼说:“我领悟了‘不争’的精髓,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他又说:“六种超度方式与万种修行方法中,忍让第一。”佛法所说的忍,是“安住”,我们常说心猿意马,人的“心”和“意”一直在奔驰,无法安定下来。心不安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一颗驿动的心不知往哪里安放,所以佛法教导我们要把心安住在法上,也叫法忍,这里的“法”指的是宇宙客观真理。
其四,《易经》中的乾卦的第一爻——
潜龙勿用。龙者: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也;潜龙:就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深藏不露;勿用:就是不要太高估自己,不要太自信,过分的自信就是自负。也就是说:就算你是一只有真本事的龙,时机不成熟,你也要做一只潜龙,不要太张扬,也可以说是做人做事要低调一点。《易经》讲的“潜龙勿用”状态,这时要以静制动,静待天时,这种情况下就要发挥忍的力量。
其五,《尚书》中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忍,意味着内心坚毅而决绝,即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是一种修养和境界。重耳流亡忍苦受辱,终成晋君;颜渊箪食瓢饮安贫乐道,终成孔门最为贤德之弟子;韩信负剑却忍受胯下之辱,终于登坛拜将;苏武杖节牧羊十九载,忠义守节、忍常人所不能忍,成为后世楷模。
“画圆战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忍之道”,将其运用到篮球竞技之中,并落实在“画圆战术”的战术路线之中,从基本移动路线到变化路线,处处体现了“忍之道”。“画圆战术”不与对手硬碰硬,不去硬打强攻,以忍的毅力、精神、品质、智慧,将心静下来,按照基本移动路线口诀与变化路线口诀与防守周旋,“忍”不是怯懦,而是从具体实际出发,以忍的智慧与品质展开战术配合,避其锋芒,扬长避短,寻找对方的破绽,捕捉防守的漏洞,静待时机,静待花开。
首先,“画圆战术”一开始就将“忍之道”落实到了其基本移动路线之中。忍不是不作为,而是智慧的作为,以柔克刚,绵绵用力。传球、反掩护、拆入、掩护、拉出,循环往复,不直接持球进攻,避开其防守锋芒。作为柔弱一方,不能争强斗狠,必须培养忍之道,忍之品,忍之智、忍之乐,利用基本移动路线耐心跑位,创造机会,寻找战机,不作花想,不作叶想,时机成熟,水到渠成。修炼“画圆战术”,本质就是一场修行,只有悟出这个道,方能把篮球打好,打出精彩而智慧的篮球人生。
其次,“画圆战术”通过基本移动路线创造内、外、边机会后,便可通过变化路线多种变化继续深入渗透防守一方的防线。若没有“忍之道”一般人早就持球攻击了,逞强不是一种智慧,也不是好的品质,有忍之道,就有耐心的心境,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任潮起潮落,才能做到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势。打画圆战术的过程就是修炼心性的过程,修身修心,小不忍,则乱大谋,不允许单打独斗,不允许逞强斗狠;同伴之间,讲谦让,讲忍让,也是一种忍之道,讲无兄弟不篮球,讲无战术就不兄弟。
第三,从青少年开始培养“画圆战术”,就是在培育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外圆内方、阴阳互变之道,培养修身修心的“忍之道”。老子说的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就是一种“忍之道”,不争就是道法自然,就是按规律办事,不是人为的争强好胜,打球、练球,心不安,受不得气,不能面对输球,更不会输球,都是没有培养“忍之道”,输球是一种修行,逐渐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什么都要去斗,这如何能打好球,打出上乘篮球功夫。优秀篮球运动员,打的就是“球之道”,而“球之道”背后就是中华文化哲学之道。“画圆战术”既是一种战术体系,也是一种篮球哲学之道,以道驭术,道术兼修,从来都是中国智慧的高阶思维模式。 "劈柴担水,无非妙道″!生活处处是道场,知道,悟道、行道,守道,同样是篮球人的价值选择与智慧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