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告别“灌输课堂”走向“创意课堂”

(2023-03-17 11:03:30)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告别“灌输课堂”走向“创意课堂”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告别“灌输课堂”走向“创意课堂”》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301)

钟启泉在《一线教育人该如何进行课堂转型?——课堂转型的关键是走向“深度知识”的教学》一文中这样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再要求表面的‘浅层知识’的教学,而是追求‘深度知识’的教学,以综合能力带动素养培育,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文章中提出了“灌输课堂”与“创意课堂”两个概念,并且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从“灌输课堂”走向“创意课堂”。
“灌输课堂”就是我们常说的满堂灌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要。而“创意课堂”则是思维课堂,以思维能力培育为主要。钟启泉认为“现代社会无论哪一种职业都需要创造性教育。时至今日,我们生活在创造性的时代,那些无需创造性的活动,全都自动化了”。这是在告诉我们,现代社会已经从知识驱动进入了智慧驱动,而思维是智慧的引擎,灌输课堂已经落伍,我们需要培育思维能力、启迪创造能力的“创意课堂”。
对照钟启泉的教育教学观点,审视“五点四环节节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直的,前者为战略考量,后者则是战术思考,说的都是一回事,旨在把课堂教学从灌输课堂走向创意课堂、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知识教学走向思维教学。
按照钟启泉的观点,“单纯地向学生传递“浅层知识”,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极大的时间浪费。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往昔的灌输‘浅层知识’的教学,而是‘创意课堂’。当代学习科学的倡导者索耶(R.K. Sawyer)彻底批判了这种落后于时代的教育。他在大学开设的讲座中,每次必定会向学生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你取得高分的一个月之后,所学的内容被忘得精光。——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第二个问题:‘即便得了高分,其实并不理解所学的知识。——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通过调研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以上两种情况。这样的课堂情景是司空见惯的,因为大多学校实施的是‘灌输教学’。教师一味填鸭式地灌输教科书知识,学生拼命死记硬背,然后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只能学到浅层的事实性知识与步骤性知识,只能进行最低水准的认知处理,其结果只能获得‘浅层知识’(shallow knowledge),考试之后自然被忘得一干二净。”
钟启泉继续阐述:“培育‘创造性’的最佳策略是借助‘创意课堂’实施‘创造性知识‘’(creative knowledge)的教学,亦即‘深度知识’(deep knowledge)的教学。有了‘深度知识’才能从深度理解教材开始,活学活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具备如下特质:
(1)关注更深刻的概念性理解。
(2)不能单凭教师的讲授,需要聚焦学习过程。
(3)创设学习环境,应当支援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熟练者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背景。
(4)基于学习者的既有知识的环境,进行基于学生既有知识的环境设计。
(5)促进反思。学生在借助对话与文本表达自己的知识、分析自身的理论、作出反思之际,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承担种种旨在帮助学习的角色作用,存在形形色色的介入方式:从教学模式的提示开始,到诱导学生走进学术世界,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自身展开探究或是参与共同体的探究。
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支撑‘创造性知识”的绝非‘浅层知识’,而是‘深度知识’。而‘灌输教学’只能传授‘浅层知识’,但‘浅层知识’不能支撑创造性。
‘深度知识’即‘创造性知识’——以‘浅层知识’为基础、置于境脉的学科基本原理与理论的概念性理解。有了创造性知识,才能理解基础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展开思考。‘创意教学’并不否定重要事件与技能的学习,‘创意教学’同事实性知识的教学并不对立。要能够读写,就得学会必要的词汇;要进行数学运算,就得记住九九乘法口诀;富于创意的作家拥有比常人更丰富的语汇。因此,在‘创意课堂’中涵盖了‘浅层知识’,所不同的是,这些知识不是碎片化的,而是链接在丰富的概念网络之中的。‘知识’形成范式,赋予深度与意义。”
好了,学习了钟启泉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回过来头来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否符合上述观点与理念。“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战术体系,蕴含的教育教学思想与钟启泉主张的“创意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完全一致。
(1)关注更深刻的概念性理解。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对概念性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而不只是记忆零散的、片段式的事实性知识。一方面,事实性知识很容易被遗忘,而概念性理解处在认知结构的中心,能让知识彼此产生关联并形成意义;另一方面,概念性理解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促进高通路迁移的实现。“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战术目标一改“灌输课堂”只有传授知识一个环节的局限,增设了掌握知识环节、运用知识环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三个环节,就是在事实性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了概念性理解。如果说传授知识、掌握知识限于事实性理解,那么,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则进入了概念性理解,形成了“创意课堂”的核心思维以及素养的训练与培育。
(2)不能单凭教师的讲授,需要聚焦学习过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策略目标为“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讲练测评、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改变了满堂灌“灌输课堂”,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紧扣“五点”展开进入聚焦“四环节”全过程,不仅强化了教学四环节,还加大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更将学习过程的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理解有效进行进阶循环控制。
(3)创设学习环境,应当支援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熟练者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背景。“三分讲七分练”,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增设训练活动载体,小组合作探究,演讲辩论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联,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这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题中应有之义,将拓展点纳入课堂教学战略目标,依据新课标、新课程内容拓展学生所需的一切知识背景、时代命题。
(4)基于学习者的既有知识的环境,进行基于学生既有知识的环境设计。学习者既有知识环境包括学习者中心环境、知识中心环境、评价中心环境。学习者中心环境是指学习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带到教学中,并在新的学习中产生影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设计需要教师正确看待每个学习者的差异。 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并不一定就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还需要一整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知识中心的环境设计需要认真的对待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各取所需。评价中心环境的设计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改进教与学的进程,终结性评价主要测量学生在某些学习活动结束时已学到什么。“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讲练赛考、讲练测评,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五点战略教学目标、四个环节的战术目标需要教师一句学情“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要基于学习者的既有知识基础进行既有知识环境的设计,让优生更优、好生变优,差生变好。
(5)促进反思。学生在借助对话与文本表达自己的知识、分析自身的理论、作出反思之际,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战术体系因不是满堂灌,而是“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步行”的高效载体与组织形式,所以给课堂教学留出了三分讲七分练的时间,也给教学留出评价时间与反思时间。评价与反思互为因果,评价发现问题,反思总结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真正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让学习与教学良性发展、健康发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告别“灌输课堂”走向“创意课堂”

为耕种者育土,为远行者铺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走出云南昭通,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有眼光与见识的校长与教师已经开始选择使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习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法,1993年创立。出自云南昭通的教学法!双减教育时代高效课堂教学法,“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为一体,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源于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智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已走向全国各地。中国特色课堂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解读170多万字,300篇文章,出版专著一部(26万字)开展专题讲座数百场,其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