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变“知识储备箱”为“思维处理器”
|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变“知识储备箱”为“思维处理器”》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291)
不屑于教学方法改革是落后办学思想观念在作祟,是对学生和教育态度出了问题。尽管我国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中,尽管2019年教育部明确行文变满堂灌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但短板软肋仍明显存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小打小闹,甚至不屑一顾,便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法教改的一大败笔。
针对充斥于大中小学以满堂灌、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周远清教授曾尖锐地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强烈了。如果大家天天讲创新、讲创新能力培养,而丝毫不去触动在人才培养中扼杀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那就等于自己骗自己。”他极力呼吁,教学方法的变革,不仅直接关系到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学校教育改变社会形象树立好口碑的重要看点;不善用科学方法施教的老师是可悲的;不能享用先进教学方法的学生是不幸的;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的学校也难能生机勃发。呼吁归呼吁,但教改实践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旧方法仍然是恋恋不舍者众。
现状是,课堂教学除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还在加深外,津津乐道于满堂灌讲授法,照本宣科,单调乏味,即使有的老师用了PPT,也只是课本内容的机械搬运,由黑板换成电脑屏幕,知识和智慧的传授还是生吞活剥的灌输,甚至是强硬灌注,恰似高压注射器注水入体,浮肿不止;学生被动接受似器皿,不经咀嚼不知其味,消化不良,虚胖残弱,个性化思维、好奇心广受压抑。偏死的教学方法引导偏死的学习方法,直接制约着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的深入,传统方式的单一灌输式教学已体现出严重弊端,学生不会思考、不知互动、不善思辨,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建立,创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参与式、互动性、研究性的学习迫在眉睫,让学生表达,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和讨论,成为了必然。
大趋势,不可逆;患疾久,治更迫。现如今,知识更新的速率、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势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和预期,它给人类带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巨能,更是大大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若干年后的世界会发展变化成什么样子,仅用今天的知识和眼光是难以精确猜想和理解的。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师生都已拥有非常便捷的渠道获取浩繁的知识和信息,或者说传播和获取信息的路径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储备箱”式的人脑,已轻而易举地被“信息储存器”电脑所取代,未来的教育教学我们必须培养“思维处理器”的人脑。
致良知,尽教义,反思我们的大中小学,普遍失策于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创新所尝的苦果已太多太久。方法问题小瞧不得,大政方针和战略目标确立之后,采取什么方法和路径就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选择,甚至关乎成败。方法问题也不仅仅是功倍事半或功半事倍那么简单,它更是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问题,是理念和观念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撰写《工作方法六十条》,把工作方法提到了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认为工作方法失策的背后,往往是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误导在先。信持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事方式和为人心态。今天的大中小学中存在的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方法,说到底就是陈腐落后的办学思想观念在作祟,是对学生感情和教育态度出了问题,是师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更新迟缓带来的一种落寞,是没有切实贯彻“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等基本理念所酿的苦果。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看出了满堂灌的弊端,提出了变讲授法为教学法。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讲到的一段话非常引人注目;“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深入掌握不同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掀起一场‘课堂革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在2018年6月21日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再次强调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2019年教育部明确行文变满堂灌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抢占课堂教学的话语权。
方法力量很神奇。只有方法精彩,课堂才能精彩。课堂精彩了,内容精彩也不远了。道理就这么简单。
据有关报道,上世纪7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为重振本科教育,在时任校长博克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持久的影响深远的教改实践。当时在选择以什么味突破口的问题上,全校教授中分歧很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以课程内容为先,就是重新审视教给学生什么东西是第一位的。在不少教授看来,像哈佛这么优秀的学生,课程内容选好了,你怎么教他们都能学会学好。但是,博克校长不这么看,他以教育家校长的慧眼与勇气,力排众议,第一个提出了本科教学方法重于课程内容的理念,竭力主张这次教改要把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的”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课程内容更新。他坦然告诉大家,他的这个主张和理念是基于他的长期观察思考,并从他亲自领导做的一项调查研究——“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中得到的:他说这次特意提请大家首先高度关注“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不为别的,就是要让哈佛的教学模式“来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原来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基于讲座式的体系向一种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的方法转变。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创立,就是改变了由原来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授课体系,从而进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为核心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战略战术体系,变“知识储备箱”为“思维处理器”。
其一,“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教学战略目标出发,以“拓展点”为突破口,将思维能力培养训练纳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满堂灌课堂没有明确“拓展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是针对教材而言提出了重点、难点,是按照教材的知识范畴编写进行组织教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高屋建瓴,在重点、难点基础上,不仅细化了易错点与易忘点,更开启了以思维为核心的“拓展点”教学实践,从知识与思维有机衔接的高度、广度、深度、力度、厚度上拓展,提升了“思维处理器”容量功能,由知识教学目标进入了思维教学目标,克服了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单一的局限,深化补充了教学内容。教材毕竟是个教学内容“提纲”,规范性知识“范本”,现代课堂教学,需要从中从横向与纵向拓展到思维的高度,即横向展开与纵向开拓,引入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新材料、新观点、新动向,以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其二,“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教学战术目标出发,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突破口,将思维能力培养训练纳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达成目标。传统满堂灌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教材知识为中心,课堂上没有时间去研究解决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一教学的核心能力与终极目标。无论是运用知识、还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学习目标都是课后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去完成的,不仅保证不了教学质量,而且还让大多数学生遭遇挫败感,除了少数优生勉强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法,更多的学生在离开教师面对面指导帮助后面对棘手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环节显得无能为力,缺失学习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动力与兴趣。与此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束之高阁。“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在满堂灌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个单一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改变了单一枯燥的教学生态,让学生抢占了课堂教学的话语权与主动性,四环节全员参与其中,完成了教学结构与环节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帮助下,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更多培训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处理器的效能。
其三,“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教学策略与技术操作目标出发,以“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讲练测评”为突破口,将思维能力培养训练纳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论。传统满堂灌,就是灌,就是讲,学生课堂上就是听。课后才去练,不仅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也脱节。练习的时候,师生背靠背,缺失教师指导、点拨、解惑,教学效能有多高,一目了然。“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训练面对面,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为指向、以核心素养为方向,将“五点”问题化,把“四环”目标化,以“练”为要,百炼成钢。知识靠学,思维靠练,兴趣靠赛,练不简单的刷题,练是知识与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的闪现,是转识成智的过程。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给学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练到极致,你就是王”。知行合一,不练行吗?世界上任何能力的掌握运用,都是练出来的!面对面的练,教师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能帮助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向与对策;面对面的练,教师的情怀、思想与信仰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内心,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价值观至关重要;面对面的练,以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为载体,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都是极大的培养,更能在知识的掌握运用、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上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作用,学生“思维处理器”会得到全方位完善。

为耕种者育土,为远行者铺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走出云南昭通,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有眼光与见识的校长与教师已经开始选择使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习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法,1993年创立。出自云南昭通的教学法!双减教育时代高效课堂教学法,“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为一体,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源于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智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已走向全国各地。中国特色课堂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解读160多万,291篇文章,出版专著一部(26万字)开展专题讲座数百场,其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