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圆战术”因源于《易经》“阴阳理论”,本质是“易经战术”

(2023-02-06 08:28:49)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画圆战术”因源于《易经》“阴阳理论”,本质是“易经战术”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阴阳理论是易理的核心,《易经》最伟大的一句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运动。阴阳运动是宇宙事物运动的总规律。这一论断,对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作了光辉的概括,堪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
《易经》中的理,是以宇宙全息的理论观念,概括局部组合成整体,大太极是宇宙,小太极是万物,小的局部不可忽视,能导致整体的变化。具有防微杜渐的前瞻性意识。易理提出了关于宇宙规律的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道”等,认为人应该顺势而为,伺机而动,自强不息,未雨绸缪。
《易经》从头到尾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阴和阳。阴和阳之间是能够相互转化的,阴和阳有异性相吸,同性相斥。阴达到极点、阳达到极点,都会向相反的方法转变,物极必反。比如天空阴云密布的,好像要下雨,可是一阵大风吹来,乌云散开了,太阳出来了,由阴转换成了阳。阴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也体现了《易经》的哲学理念,包括天道、天人、人道、辩证法等。易经讲的正是阴阳平衡之道。怎么才能达到阴阳和谐,这是《易经》要告诉我们的“义理”。
其一,《易经》把阴阳从事物的矛盾现象升华为哲学范畴。在《易经》之前,阴阳只是作为人类对自然矛盾现象的认识:阴阳最早含义本于日照的向背,阳指向阳,向阳者可丰收;阴,指背阳,背阳者减产,所以盖房子要向阳,种庄稼要向阳。
何谓阴阳?《易经》以阴交“--”代表阴,以阳“一”象征阳。阴阳是事物的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两仪就是指太极阴阳合抱。什么是阳?大凡奇数、光明、向阳、动态、刚健、向上、外在、正数、实性、温热、兴奋、开放……皆可归于阳。什么是阴?凡是偶数、黑暗、背阴、静止、柔顺、向下、内在、负数、虚性、寒冷、抑制、关闭……皆可归于阴。阴阳二字,《易经》有阴字无阳字,如中孚卦“鹤鸣在阴”。阴阳二字并见的是《国语·周语》说:“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老子·四十二章》有“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经》对阴阳理论作了最高升华及应用,一部《易经》实际上就是一部论述阴阳哲理的专著。故《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明代张景岳说:“阴阳虽备于《黄帝内经》,变化莫大乎《周易》”。《易经》以吉凶祸福的矛盾转化为核心,通过扑辞、卦象、交象、交辞,反映了这一对立统一关系,处处体现了阴阳这一宇宙普遍规律。《易传》则对这一宇宙普遍规律的基本原理作了最高水平的抽象概括,奠定了阴阳文化的基础。
其二,《易经》把阴阳由哲学术语变为阴阳概念。在易学发展过程中,阴阳的基本原理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在哲理、物理及伦理方面,尽融阴阳观念,并使之成为中国阴阳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使阴阳由哲学术语质变为阴阳概念。阴阳不仅是《易经》的核心原理,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哲学、伦理、医学……皆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对中医学的影响更是深远而巨大。 太极图浓缩了阴阳的全部哲理:阴阳合抱:阴阳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
阴阳消长:阴阳不停地进行着消长转化,阳极必阴,阴极必阳,阴极一阳生,阳长阴消,阳极一阴长,阴长阳消。阴阳互根:阴中含阳,阳中含阴极一阳生 阴,阴阳互根。阴阳平衡:阴阳之间存在着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太极图阴阳之间不用直线划分,而用“S”线,意在表明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而非静止的、绝对的平衡。
其三,“画圆战术”阴阴互冲的具体表现,阴阳互变即“画圆战术”之道。《易经》的“阴阳理论”是“画圆战术”的文化哲学源头。“画圆战术”体系由两条移动路线组成,其中,基本移动路线是“圆”,变化路线为“方”,基本移动路线彰显内在融合机制(整体的圆),变化路线意在独立个性(个体的的方),相互融合建立了圆方之道的运行机制,圆与方构成了一阴一阳,形成了阴阳互动、消长、互根、平衡的起承转合。
“中心开花、两翼齐飞、里应外合、上下联动、左右逢源、阴阳互动、圆方融合、以柔克刚、多点进攻”,这是“画圆战术”的战略战术风格,也是“易经阴阳平衡理论”基石在“画圆战术”中的具体体现,更多付诸于“画圆战术”口诀(心法、意念)实践中,包括战略口诀与战术口诀,尤其是核心的七组口诀呈现出的就是上下联动、左右逢源、开合相间、纵横捭阖、连断相宜、内外相合、奇正相随、阴阳相冲、圆方相融、无形有形的《易经》哲学思维,以意达形,以意领形,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无招胜有招,以战术口诀之意造千变万化之形,以大道至简将比赛置于无形。
《易经》的取象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循环思维、辩证思维无不融入在“画圆战术”之中,从“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运行来看,这“五大思维”尽在其中,“画圆战术”之名源于取象思维,立象以尽意,“画圆战术”旨在立意,而意立于象,《易传·系辞》中有“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立圆与方之象,尽和谐对立统一之意,显阴阳互动之道。基本移动路线与变化路线的有机结合、圆方融合、阴阳转化,直接融入整体思维、循环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
“画圆战术”,阴阳思维,阴阳篮球,太极思维,太极篮球。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圆一方之谓德。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文化,易经哲学!无根无极,道法自然、外圆内方,天人合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中国太极阴阳画圆战术的运行原理!
“画圆战术”作为中国篮球哲学,生动实践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圆一方之谓德”的《易经》哲学,其本质就是“易经战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老子《道德经》对于《易经》哲学的深刻精辟的阐述。中国人打“画圆战术”就走进了《易经》哲学的大门,也可以说,通过“画圆战术”的实践,可以让青少年直观地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阴阳理论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并转化为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篮球实践,转识成智,让中国篮球走向智慧,打出中国篮球精彩,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自强,展现中国哲学智慧。


“画圆战术”因源于《易经》“阴阳理论”,本质是“易经战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