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告别教知识进入教思维,让思维培养落地生根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告别教知识进入教思维,让思维培养落地生根》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268)
课堂教学,承接的是教书育人的功能。教书仅是教知识吗?这样的理解只能算顾名思义。教书除了教知识,更主要教思维,因为前者是认识世界,后者则是要去改造世界。离开思维,我们永远只能停留在认识世界的范畴,甚至,缺失思维,认识世界都只能停留在现象而不能进入本质的世界。育人,主要是育心,拿什么来育心,路径为知识、思维、心灵。冷静的脑,温暖的心。心灵活动是思维活动的内化,缺失思维的心灵活动,只能算是浅层的心而难以进入温暖心灵世界。
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的内核即思维,学科核心素养靠思维去塑造,关键能力的培育靠思维去锤炼,冷静的脑与温暖的心,更是靠思维去编织。新时代的思维课堂呼之欲出,现代化征程中的思维课堂像什么样子?反正不是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课堂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培养的仅是知识的储存器,追求的仅是博学而已。中庸告诉我们,学习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不得不佩服前人先贤的智慧。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指出:强化学科实践要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思维课堂就是对这个课标的回答。课标中没有提到“思维”二字,但所涉问题全部与思维培养有关。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这个有形的东西,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思维这个无形的力量。
其一,“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系统构建了思维课堂,让思维培养具象化。
观世界,就是世界观;论方法就是方法论。这是哲学题中应有之义。教有法,而无定法,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当熟练掌握了各种“法”的精神实质之后,才有可能抛开一个个“个体的法”而进入融会贯通的“多法体系”,进而进入一种“思想方法”,这时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胜有法的“因材施法”。
所谓系统,也叫体系,包含了教学战略目标“五点”即“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教学战术目标“四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策略目标“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讲中练、练中讲,讲练赛考、讲练测评”的有机联系与辩证统一,标志着从教知识向教思维的课堂教学生态的转变。对照上述课标内容要求,“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就是完全符合的课堂教学法,从战略、战术到策略目标的实现过程而言,处处皆思维,时刻关注转识成智,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训练、情境、目标、任务、活动、驱动、协通、合作、探究、质疑、反思、展示、检测中思维可见、思维可建、思维可践、思维可鉴、达到了教师为思维而教、学生为思维而学,直接指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其二,“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融通实施思维课堂,让深度学习发生。
第一步,认真研读课标的深刻内涵,既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重组“教材”,找出各单元“五点”教学战略目标,这是教学过程“画圆”的前提和基础: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区分出事实性知识或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三类知识,备课、备学生。
“五点四环节教学”一改传统教学部分、整体、部分的教学思路,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系统教学思维策略,把细节置于整体中去把握,把知识技术能力融入战略战术中去谋划。就像画一幅画一样,要先勾勒出大致轮廓,再添加细节,如果一开始就要求每个细节都到位,那就没法动笔了。完成“五点”,可教师个体独立完成,可教师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完成,以年级组、各学科统筹,形成文案或编撰五点四环节校本教材。学校应形成各年级各学科各班统一的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即相对一致的教学法十分重要和紧迫,可以
形成教师教学法的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避免各学科教师、同学科教师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导致教学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教学成绩各异,差异性大,缺失团队合作,影响共同进步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学校不重视教法且都缺失统一的体系化教学法,难以形成共识与一致的教法。
第二步,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四环节”(圆)战术组织把控“五点”,“四环节”: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要大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传统课堂没能“画圆”,只关注和重视第一环节,甚至将第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要与主要内容,没有把后三个环节纳入课堂教学而放到了。课外学生自行学习。“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最大的创新就是把后三个环节纳入课堂,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为可能,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真正的课堂革命,构建起了教学过程的“圆”,这是教学过程的升华与关键。规定环节动作不走样,确保程序化运行,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四环节”呈进阶发展。按照一个月教学“
五点”目标任务的学科课时进行统筹,课时时间分配原则上四个环节各占2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可略有调整。以培养学生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为红线。“四环节”实施中做到传授有教案、引导有方案、组织有措施、帮助有办法,讲练见功夫。
第三步,精准制定导练案,区分三类知识制定相应训练方法,按照“四环节”精准施策,落实“五点”,整体推进“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方)”、“分类、分层、分组、分队”、“讲、练、赛、
考”、“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即兴演讲、即兴辩论等40种训练竞赛活动载体(
见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统筹一个月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课时兼顾好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以循环思维、系统思维、
整体思维、协同思维、讲练思维、连贯思维,把“五点、四环节”(圆)落到实处,把圆画好,这是教学过程的
灵魂与策略。
其三,“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创建“四条”学习路径,让思维之光绽放课堂。
先在激趣。“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不是枯燥乏味的五点四环节,其中蕴含了丰富多元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思想理念,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训练活动载体和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去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唤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题中应有之义。“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五点战略目标展开,通过把控战术
四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按照策略操作的三分七分练、课堂训练、分类分组分层训练和适度赛以及采取的“讲、练、赛、考”、“凡考必练、有练有赛、不练不考,不赛不考、练好再考、赛后再考,考后再练”原则以及40种以上的生动活泼训练竞赛活动载体和训练方法,无疑会直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
巧在授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并非传统满堂灌课堂,在传授知识环节即授人以鱼之后,高度重视授人以渔,后续进行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都是在传授、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更加关注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探究学习与思维的方法。而40种以上的训练活动载体更是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自由驰骋、合作探究、讨论辩论、即兴演讲、庖丁解牛、思想冲浪,在思维锤炼中学会综合与分解、归纳与演绎,着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区分事实性知识或概念性知识、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中获得运用拓展的方法,教师重在计划、组织、协调中点拨指导。
重在练化。“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本质就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法,三分讲、七分练,两分讲、八分练是常态化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月为教学目标任务单元,以学科教学课时为主阵地,按照四环节程序性要求,实现三分讲、七分练的教学目标与过程。分类、分组、对层、分队是训练的结构性指标,40种以上训练和竞赛方法是专项化指标,讲练赛考是训练竞赛的原则指标,在讲中练,在练中讲,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为主旨、以知识运用拓展为主导,以能力学科素养为主线,全面专业精准实施对“五点知识目标”强化训练。
贵在养习。“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继承了教本课堂、生本课堂、学本课堂的优秀元素,创设了习本课堂、思本课堂、智本课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练则废,练而不习则枉,教、学、思、练、习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一个管理闭环,更是一个学习闭环。把练常态化即为习,若练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等于扬汤止沸,练而不久不如不练,因此,常练不懈,习之即来。习更多关注思维、思考、探究、探索,融汇贯通、举一反三。三天不练手生,两天不习脑生。坚持40种以上训练活动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训练方法,将习与思进行到底。

为耕种者育土,为远行者铺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走出云南昭通,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有眼光与见识的校长与教师已经开始选择使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习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法,1993年创立。出自云南昭通的教学法!双减教育时代高效课堂教学法,“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为一体,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源于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智慧!中国特色课堂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