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昭通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03-27 07:30:33)
	
			
					(2022-03-27 07:30:33)		| 分类: 关于哲学 | 
昭通市委党校教师李晓波:
用五点四环与画圆战术哲学思维方式看昭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五点:xxxxx,战略布局,精品拳头旅游产品,市级统筹,强化指导,引领发展,集中优势"兵力、财力、物力″,重点打造,示范推动。
四环:战术布局,画圆战术,各县兼顾,分级施策,点线面体,久久为功,即昭通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4条旅游线路:避暑休闲品牌、高峡平湖品牌、红色旅游品牌、南丝绸品牌旅游线路!
五点为"纲",分布于四环之中,四环为"目",支撑五点,"纲举目张"!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市场效应、发展潜力与专家论证之后市委政府研究在四条品牌旅游线中分别确立出一个重点精品拳头产品,每条旅游线路分别明确领导挂联、目标任务,构建“五点”战略布局,形成点线结合、以点带面、以面促体、多域开花、跨行联动、一体化推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三分讲,七分建”。策略目标,三分讲,即系统宣传推介,纵深推介,强力推进,明确主要客源:辐射云贵川,联动大西南。七分建,一是打造精品旅游产品,昭通最大的优势就是避暑,秋城昭通,秋韵乌蒙。旅游产品才是真正赢得市场的法宝;二是组织各类活动、赛会招揽游客,积小胜为大胜。
用哲学方法抓谋划,用科学方法抓落实。
对外宣传语:
磅礴乌蒙,壮美昭通!
走遍南北西东,还是壮美昭通!
纵观天南地北,要数昭通有味!
昭通文旅产业发展的潜力与市场在哪里?
昭通市委党校教师代伟鹏:
潜力有四
潜力一:在于政治优势,主要体现两大政治亮点:1.扎西会议、2.龙头山镇。
潜力二:在于区位优势,尤其是需要借助渝昆高铁的运行,虽然建成还有时间,但昭通旅游产业需未雨绸缪,需要忧患意识,特别要树立人有我优的特点,加快整合优化旅游资源
潜力三:避暑名片,有市场,但仍需要竭力打造出圈
潜力四:以目前规划潜力而言,就是大山包国际滑雪场,切实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项目建成后,可辐射云贵川周边人口近千万人,将为昭通的旅游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关键要抓住机遇期,坚决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去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
市场有二:
重点:要先立足自身,昭通人口多,市场大,但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对标省内其他著名旅游城市,差距一目了然,这也导致昭通市民出市旅游,旅游主体流失严重。因此,昭通需要先留住昭通旅游市场的第一主体,这是点亮昭通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圈:成渝双城经济圈。昭通需要搭载好这一圈,关键还是要靠产品和特色景点,尤其是昭通避暑名片,已经在川渝地区小有名气,但目光不能只局限于有,关键是要突出亮点,重视链条,赋予内涵。
昭通市委党校教师马殿立:
潜力在于文化如何融入旅游中。旅游中如何融入文化元素,旅游如何包装成为产业。考虑的是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完整配套。考虑的是人文的元素,市场的元素。旅游的市场还应大力放在乡村旅游。一点拙见,抛砖引玉。
昭通市委党校教师张旭峰:
优势:
一是生态优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其中当然也包含旅游业。要在“旅游业生态化,生态旅游业化”尤其是“生态旅游业化”下功夫。要利用好昭通丰富的生态优势,优化村庄布局,建设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着力打造“采摘+观光旅游”示范点,充分挖掘好周末游等短期旅游市场。
二是文化优势:依托大山包国家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等文化旅游资源打破地域、行政分割创建全域旅游,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示范点。
短板:
大力补齐旅游中介服务短板,要让游客尤其是外地游客由散客变为团客,做引导式、精准式、深度式旅游服务。
昭通市第十七期中青班学员:
1、红色文化旅游:以威信红色文化基地为重点,打造威信、镇雄、彝良红色旅游圈。
2、生态旅游:以沿江一带为重点,打造金沙江生态旅游圈:巧家、永善、盐津、水富、绥江、大关、黄连河、大山包、小草坝、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大水电站湖滨城市旅游。
3、休闲避暑旅游:昭阳区,开发打造,辕门口古城,打造面向四川、重庆的避暑圣地。
4、乡村旅游:自然风光、田园综合体。
5、挖掘资源、突出特色、品牌推进、系统谋划、整体规划、科学布局。
6、打造产品、强化宣传、强力推介、高位推动。
7、大小结合,高低相宜,既要打造高端产品,也要从实际出发打造短程小而精特色产品。
8、人人都是昭通旅游形象代言人,个个都是昭通旅游品牌宣传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