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以战术口诀为“意”——“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以战术口诀为“意”。“意”即意识,意念,是人脑的功能。诀,战术口诀,是“意”之外化,是战术意识、战术意念、战术素养的浓缩,反映了对篮球运动战术配合的本质与规律的认知与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思想“意在事先”、”以意导形”的智慧。
“画圆战术”之“意”,特别强调心静用意,心为意识的主体,意识是这个主体发出的信息,心要静,就是排除杂念,摒弃单打独斗心态,集中思考打好团队篮球,自觉运用团队篮球战术口诀之意,用意,就是意识指导动作,口诀引领各种战术配合,意动形随,以诀促形,形中见意。
与欧美固定战术打“形”、打“招”不同,中国“画圆战术”专注打“意”、打“诀”,其用意不是简单的一个命令或目的,而是贯穿在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各种配合与整个过程都是有“意”与“诀”引领进行的。比如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不是只是跑出来,而是一开始就用“意”与“诀”引领下进行,逐渐排开某种无形的阻力,或者逐渐让开某种无形的阻力,即便转化方向了,也要做到“劲断意不断”,实际上劲也每断,这种意识指导行动,显然不能靠肌肉的突然收缩来实现,所以强调“用意不用力”。
对“画圆战术”战术口诀的运用,一开始有一个背熟、记牢、着意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过程,练到高级解读,口诀也内化于心,就不能着意了,所谓“用意不是着意”、“心机入妙,终归于心”。所有记得的一招一式之口诀已经意化为心中之道,有了顺势而变、因防而变的自如运用,进入无需提醒的自觉,无有意的痕迹,意在有无之间,便是无招胜有招了,真正进入了“道本自如一气游,空空净净最难求。万法得来全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的境界。
“画圆战术”更加关注的是“意诀”为核心的“内功心法”,而不是具体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各种招法,心法(意诀)无招,是无限的,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招法(各种配合)是有限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练好心法便能做到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画圆战术”欲发内劲,则必先练内功,练内功的主要方式是练战术口诀。招中要有术,术要从招出,招法即各种配合是技巧,是外在的东西,术是内在的东西,是内功,是“意与诀”。招法要有内功心法作支撑才能发挥威力,内功要由招法施展出来,做到内外结合,让防守时常处于“出手不见手,浑身都是手”两难境地,形成了“推手不是手,脚下飘着走,用意不用力,没有就是有”的常态跑位,放空自己、顺势而为,把自己变成水,流向防守虚的地方,来力不顶,避实击虚。
太极拳是以道家哲学和《道德经》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一种内家拳。太极拳是一个人打,而“画圆战术”彷佛五个人打的太极拳,太极画圆是一家,故称“中国篮球太极画圆战术”。知太极,需求道,学太极,为悟道,运太极,为行道。阴阳在心中,天地在我胸。我意随心动,我以柔克刚。“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句话里“无”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德经说:“无,万物之始也,有,万物之母也”。无不是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不乱为,是顺应自如规律而为,道法自然,是无为而无不为,因此,要打好“画圆战术”需要学习接受道家哲学思想“无中生有”的理念,空、无、意、神,乃“画圆战术”之精髓与智慧。正是:少林武当形意拳,自古英雄出少年。画圆战术练神意,篮球打出中国范。中国篮球需要学习并运用中国文化特色的篮球哲学,它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技术特点与身体条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