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学而时习之”延展出来的中国特色课堂教学法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学而时习之”延展出来的中国特色课堂教学法》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97)
《论语》中的一句“学而时习之”,通常把其中的“习”解释为温习、复习,其实这个解释很值得商榷。《论语》里还有一句话,“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温”才是温习之意。而“习”,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实践、践行的意思。今天我们读到的《论语》,记录的就是孔子授课及日常生活中谈话的片段,其内容集中在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方面。这些教学内容不是坐在课堂上听讲,然后学生上课记下来再考试就行的,而是要身体力行,都是实践操作性的,具有实践方法论。
瑞典作家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教学中给与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这段话十分精辟地点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可见,“习”的实践操作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只有“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更多的成功体验。也就是说,当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掌握、运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放在课后去自己学习,难度实在太大,只有少数优生基本可以做到,绝大多数学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教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否则,校内校外学生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之所以是“习本课堂”,就源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思想,即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贯穿了一个“习”字,离开“习”,就不是真正的教学过程。可以说,“习”成为“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与关键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以“习”为核心与关键,若是像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那样,课堂上教师负责讲,课后学生自己去学,导致教学脱节,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就难以做到真“习”、会“习”、能“习”。“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以“习为中心”的实践操作原则,就是旨在课堂教学中给与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有学习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吸取了中国教育先哲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思想与智慧来解决当今教育教学使用满堂灌教学遇到的困惑与瓶颈,创立了解决现实课堂教学问题的新的课堂教学法,这是对中国古代优秀教育教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闪耀着智慧的教育教学思想沉淀为解决当今教育教学困惑的最大的精神财富与智慧源泉。
从“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四环节战术目标来看,无不践行着“学而时习之”的实践理念。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即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个知识讲授传授的实践操作过程。包括知识涉及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第三环节是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第四个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后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性,都必须落实到“习”上。不习无以为学,离开教师引导、组织、帮助的“习”,不是完全的“学”。离开教师指导下组织下的实践层面的“习”,不仅没有学的效率,更缺少“思”境界,忽视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孔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思,思而学,中间环节就是“习”。“习”是知行合一的桥梁与纽带。
从“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教学策略“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讲练测评”来看,无一不贯穿落实“习”的思想智慧。这一课堂教学策略,切入点就是“习”字当头,贯穿始终的就是“习”字纵横,无习不为学,无习不为思,无习不为教,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才是真正落实“习”。“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习本课堂”不同于“教本课堂”、“生本课堂”和“以学为本”课堂,“习本课堂”传承了它们的优势,摒弃其劣势,以“习”为价值取向。何为“习”?就是习得,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实践、消化、融通,并解决问题,“习”是过程,“得”是结果。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习本课堂“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采用的启发式、互动式、诱导式、探究式、活动式、训练式相融合的主动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攻,习为上,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而我国长期采取的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凯洛夫满堂灌、填鸭式的被动的教育教学方式,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课堂像一个讨论会场与训练赛场,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烈讨论,强化训练,这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并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满堂灌教学方式则是,一节课40分钟,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没有更多地留出让大家讨论交流自由发言的时间。而讨论交流和自由发言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深入研究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对于一个问题,要从不同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探讨,才能得出科学、正确、符合实际的答案。
由于受前苏联凯洛夫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存在系统性偏差,认为教育就是培养知识人,选择的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法,即满堂灌教学,从而忽视了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习本”的教育教学。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所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而撬开思维的法宝就是“习”。在知识驱动进入创新驱动、智慧驱动的新时代,在向以创新、智慧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道路迈进中,我们必须纠正这一认识偏差,并选择适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核心素养的以“习为本”的中国特色“五点四环节”课堂教学法战术体系。
昭通教法,自信乌蒙,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中国特色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