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1895年,自篮球从美国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篮球一直没有构建起自己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与拥有自己的篮球进攻哲学。正如中国篮协副主席、前国家男女篮主教练宫鲁鸣指导所说:世界篮球有八大体系,中国篮球正在为世界篮球贡献第九大体系,这就是画圆战术。也就是说,1995年画圆战术诞生之前,中国篮球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与进攻哲学。而从1995年至今,画圆战术一直走在推广的路上,一路艰辛,尽管山东男青、女青使用画圆战术夺得全国冠军,依然没有进入国字号球队教练们执教的法眼。
篮球诞生以来的世界战术配合,经历了单打独斗、基础配合、固定战术到画圆战术的基本进程,也是篮球思维发展进步的进阶历程,不断推进篮球战术配合走向全面、自由与空灵。如果说,单打独斗像遮风挡雨的茅草房,那么基础配合就是木式结构的房子,固定战术就好比砖混结构的房子,而画圆战术则是框架结构的房子。茅草房只能遮风挡雨,木式结构不具有抗震防火能力,砖混结构不能防级别高的地震,而画圆战术作为球队战术的框架结构则可以抗大震。一支球队要具有较强的战斗力,首先得从单打独斗的技术能力做起,这是球员身体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体现。但具有单打独斗能力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基础配合素养,掩护、策应、突分、传切,需要球员融入团队中去,基础配合只能解决两到三人至今的配合,不算真正的团队配合,需要进入固定战术领域,实现五人一体的配合,可固定战术又太固定,必然僵化,缺少变化,则需要提升到固定加变化、规范加变通的画圆战术的境界。
通过上述梳理,不难发现,画圆战术需要球员具有扎实的技术与强健的身体、需要熟练掌握基础配合、需要有一定的固定战术思维又能跳出固定战术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样看来,画圆战术就是球员在一定技术与身体保证的条件下、以四种基础配合为元素、通过基本移动路线(相对固定的圆)和变化路线(无限变化的方)所构成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画圆战术的诞生,浓缩了世界篮球战术配合的发展史、思维史,是历经无序到有序、单打到团队、局部到整体、有限到无限、有形到无形、固定到变化、他组织到自组织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球队的战斗力分为四个等级:单打独斗的球队,大哥说了算,打的是身体篮球和技术篮球;基础配合的球队,球星说了算,其余是配角,打的是建立在身体篮球和技术篮球基础之上的局部配合,有了团队篮球和智慧篮球的雏形;固定战术的球队,打出了整体配合、团队篮球、智慧篮球,但因固定固化的了战术配合而缺少艺术篮球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遇到阻力与困难会降至基础配合与单打独斗阶段,战术形态活力不足且不稳定;画圆战术的球队,有了属于自组织体系的团队篮球、思维篮球、智慧篮球和艺术篮球,战术形态坚固且具活力,遇到阻力与困难可以自行修复,始终能保持球不上圈、画圆不止,以战术口诀之意打出千变万化之形,纯以意行,以意达形,以意领形,战术心法,太极秘籍,环转因化,莫知所为,节节贯穿,虚灵在中,以无法为有法、无限为有限,行云流水、延绵不绝。
如果说,单打独斗的球队是一种点思维方式的外化,基础配合的球队是线思维方式的外化,那么固定战术的球队则是面思维方式的外化,而画圆战术的球队就是一种体思维方式的外化,它将点、线、面、体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一个适合各种差异性球员、能力型球员、个性化球员充分发挥自己身体和技术特点的战术体系平台,有了这样的高屋建瓴的战术平台,一支球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整合力、生产力、战斗力剧增,而且生生不息、持续发力,不仅球员的技战术思维与能力能得以提升,球队的战术体系会随之不断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艺术动力。
选择大于努力,方向大于速度。从中国篮球发展的实际来看,我们绝不会选择构建起单打独斗的球队,也不会选择基础配配合的球队,还不应该继续选择固定战术的球队,我们已经选择固定战术近20年了,固定战术是欧美直线思维方式的产物,实践已经证明行不通,至少不能将固定战术作为常规武器,那么,目前,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选项与方向,那就是具有中国文化与哲学特色的画圆战术。画圆战术的取象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拐弯思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技术特点、身体条件,在规范中变通、在固定中变化,有规有矩,有圆有方,中国人不打这样的高阶战术、智慧战术、思维战术、艺术战术,就对不起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灵性与智慧。我们必须告别身体篮球和技术篮球,走向团队篮球、思维篮球、智慧篮球和艺术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