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体现了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战术配合时间可短可长、速度快、攻击的连续性强、人球移动频繁、战术行动路线短、攻击点多、机动性强。
移动进攻战术由美国沛伯代因大学教练罗伯特·道尔在60年代中期首创,在70年代初期得到美国著名教练汉克·伊巴、迪安·史密斯等支持,随即在美国广泛流行。移动进攻战术使美国队在国际大赛中技高一筹,使当时的防守战术遭到极大破坏。
而这种移动进攻战术直到70年代末才为南美洲和欧洲很多球队采用,亚洲的一些劲旅在80年代初才开始重视和研究该战术。迄今为止,移动进攻战术仍不失为当代篮球进攻战术发展的一个新潮流。
1995年在中国云南昭通创立的“画圆战术”秉承了移动进攻的特点和风格,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方圆之道哲学思想,吸取了现代系统论和控制论思想,揉进了孙子兵法的东方谋略,更加关注整体移动进攻,移动进攻配合形式更加丰富和立体与多变,进攻的连贯性更强,机会点更多,而且兼容进攻各种盯人防守和多种联防形式,有双栖战术的美誉。
智圆行方,外圆内方,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也是为人之本,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打篮球也是如此,离不开这样的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画圆战术”以基本移动路线为圆、外圆,以变化路线为方、内方,基本移动路线是规,变化路线是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圆中归真,在方中做人,中国人才能打好团队篮球。最奇妙的是,“画圆战术”独创性地根据中国文化意在事先思想,创立了用战术口诀来组织战术,以意达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而且形成了战术体系的自组织特征。
弟子刘廉对“画圆战术”颇有感悟:“画圆战术亦行同于少林易筋经,可化繁为简,从简变繁。可由500多万字变成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和变化路线等几句战术口诀,亦可以由此简单的内功心法变为灵动多样的出招动作,可谓
千 变万化,道法自然。”“画圆战术”以快灵准变智战略战术风格智慧应对现代篮球高速度高对抗的发展趋势,以儒家天人合一、方圆之道、刚毅之力自强不息,采取道家思想以柔克刚、道法自然、变化多端的方式去面对化解身体接触越来越多的激烈对抗,这是中国篮球战术体系的聪明之处,也是智慧之法,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技术特点和身体条件,走出了一条中国篮球发展之路,体现了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
画圆战术又叫中国太极篮球,太极画圆战术,它是用战术口诀之“意念”打球。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战术口诀是画圆战术活的灵魂,意在事先,以象取意,以意达形,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球员背熟战术口诀,感悟战术口诀,运用战术口诀,时间长了,就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入脑入心,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形成了战术本能意识,提升了战术素养。在画圆战术的游戏中,球员的激情被激发出来,各种技术都可以融入去检验,传球是否到位,急停是否准确,跑位是否合理,突破时机选择是否恰当,投篮机会是否能够把握以及投中,体能是否充足,等等,一举多得。这既是画圆战术的训练方法,也是画圆战术的智慧与艺术。
太极就是一个圆。太极画圆战术就是有无数的圆联贯而成的一种战术体系。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这个圆。画圆战术作为中国特色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丝毫不逊欧美固定战术,从适合性与匹配性而言,更加符合中国适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技术特点、身体条件,用河南话说,走遍南北西东,还是画圆战术“
中”。
中国画圆战术可以为中国篮球培养新一代具有较高战术素养、技术全面的智慧篮球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硬碰硬不是办法,死磕不是智慧,团队对抗需要智勇双全更需足智多谋的战术体系,与欧美篮球比对抗比力量比块头,实践证明行不通,而师夷长技以制夷更行不通,中国人需要冷静的心与成熟的脑通过智慧的“画圆战术”打出中国人的智慧。正是:少林武当形意拳,自古英雄出少年。画圆战术练神意,篮球打出中国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