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篮球风格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引入了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朴素唯物辩证法,融入了《易经》的天人合一与方圆之道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诠释和框架。“画圆战术”兼收并蓄,大量吸收和采纳了儒家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爱忠恕、中正中庸、正义勇敢和道家清静无为、屈己从人、抱柔守雌、以柔克刚等道德伦理观念,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球以载道的篮球文化和品德标准。
中正和谐是事物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中正和谐的思想充分体现于儒家的“中庸”观。《中庸》相传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中庸”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是常的意思,因而“中庸”的本意即永恒恪守中道,认为能恪守中正之道,那么天地万物就能各得其位,就能成物化育。“画圆战术”强调“中庸”,以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轻灵圆活、刚柔相济、无过不及、自然而然、连绵不断、快慢相间为特点。
“中庸”有三层含意:一是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颇能体现和谐的深刻内涵,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从远古到宋明理学,都贯穿着一种中正、均衡、和谐、和合精神。二是“中正”或叫“用中”。“中”的含义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合乎时宜而无过与不及。三是“时中”,就是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考虑具体情势,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懂得权变。也就是不死抱教条,能审时度势。中正和谐的思想,就是要求人们凡事都必须坚守大经大法,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是考虑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这就要求为官做事一定要找到和掌握合适的度,辩证地看问题,不要走极端。
“画圆战术”的战术路线彰显“和谐”。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体现了内在融合与独立个性的和谐统一。基本移动路线将不同个性的球员融合在一起,有序运转,创造出内外边机会,变化路线在内外边机会上衍生发展,球员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
“画圆战术”的战略定位彰显“中正”。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有机融合创造出了“中心开花、两翼齐飞、里应外合、左右逢源、上下联动、以柔克刚、多点进攻”的战略定位,时时处处体现了“画圆战术”的中正思想。按照“画圆战术”的设计,限制区两秒就有一次居中策应,掩护之后有居中,突分之后有居中,传切之后有居中,居中就是“画圆战术”的圆心、中心,以圆心作为起点,延伸出各种移动跑位的半径,画出不同形态的圆。
“画圆战术”的战术口诀坚持“时中”。基本移动路线讲规范,变化路线讲权变,它们既有自己的阵势,也有自己的战术口诀,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考虑具体情势,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当阵势受阻,可依据变化了的态势,按照战术口诀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现出“快灵准变智”的技战术特点。
“画圆战术”以意领诀,以诀领形,以形贯气,以气带势。集中反映了《易经》之“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阴阳互济、相生相克、盈虚消长、物极必反、循环交替、过犹不及、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按照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解决诸如动静、刚柔、开合、虚实、内外、屈伸、攻守、进退、快慢、轻重、缓急、伸缩、逆顺、上下、远近、高低、前后、左右等矛盾关系。
“画圆战术”的要求便是整体性、系统性、循环性、协同性、辩证性,它摒弃了传统的中锋要位,以“中心开花、两翼齐飞、里应外合、左右逢源、上下联动、以柔克刚、多点进攻”的战略战术,按照战术口诀引领基本移动路线合变化路线,开展全队的无球跑动和无球掩护与策应,机会出现在跑位和掩护、策应、突分、传切、反跑之中,机会既有外线,也有拆入限制区的内线,还有边角,更适合整体力量对抗不强、低位攻击能力不占优势但投篮能力出色的球队。
居中而行,中正而为,高品质战术体系,为中国篮球设计。中国篮球在国际大赛上整体对抗不强、低位攻击能力不占优势,但具有
将投篮技术和投篮能力练好练出色的潜力,传统篮球的“小快灵准”已经证明。而“ 画圆战术“的“快灵准变智”技战术风格,传承了传统篮球的“小快灵准”,是中国篮球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篮球的必然选择,“画圆战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篮球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