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生成性课堂教学

(2020-06-21 11:27:56)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生成性课堂教学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生成性课堂教学》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93)


世纪之初,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成性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但时至今日,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依然难以让人满意。满堂灌依然大行其道,课堂革命任重道远。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所谓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满堂灌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生成性教学的,更难以适应越来越关注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考高考命题  的时代需要。当前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大量存在,  包括诸多“名校”教师还以满堂灌为天经地义,课外学科作业多,学业负担重,学习时间少而又少,知识碎片化、零散化现象仍然严重,学生学习依然面临机械学习、虚假学习、浅层学习。以听代学、以讲代学,以教代学,以刷题代练,忽视学生习与思、练与用的问题依然没改变。课堂教学基本没有知识的生成性、拓展性,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量放在课外,由于学生自律意识不足,认知思考能力有限,导致深度学习严重不足,课堂教学缺乏知识迁移的高度组织化水平。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生成性课堂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精讲重练、课堂训练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战术体系,它既是一种动态的教学,也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还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  教学。它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其一,关注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五点四环节”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路径,一是教师根据教材梳理出“五点”目标传授给学生,二是通过高度组织化的三分讲七分练课  堂训练的讲练赛考等训练活动载体,让学生在训练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感知并对“五点”目标的再认识和独立思考,凸显其学生在活动训练中对于“五点”教学目标的表现性,让学、思、习、行看得见,摸得着,外化为让具有高度组织化、活动化、训练化的表现与呈现,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纠正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具有生成性的价值与意义,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目标讲授法,改变让学生独自在课外进行的自生自灭的学习,而难以把握教学目标“五点”表现性的生成性。
其二,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传统课堂难以教学的生成性,是因为教师满堂灌讲授法,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全过程,把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课外。因时间少、学科多、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导致学习缺失生成性。而“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在教师传授知识环节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纳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成为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内容与环节,让教学过程彻底呈现到课堂教学之中,让教学的生成性得以发生,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师教学思路和教练的教学行为,围绕“五点”教学目标,通过“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讲练赛考四阶段、活动训练载体、分类、分层、分组、分队”等策略和技术操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具体的教学过程呈现出教学的生成性。
其三,关注教学事件。教学事件是指为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由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的一系列外部活动,促进学生内生动力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活动分为九个方面:(1)引起并控制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预期的学习目标;(3)刺激学生回忆过去的内容;(4)呈现刺激;(5)提供指导;(6)诱发行为;(7)提供反馈;(8)评定行为;(9)增强记忆和促进迁移。要求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经过学习要获得的能力范畴和学生的不同水平,使学生有可能从自身的起点水平开始进步,直至获得作为目标的能力。这些活动也可由教科书或其他任何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媒体来提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训练活动时,随着学习者经验的增长,有关的活动应更多地由学习者自身选择。“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提供了40种左右的教学训练活动载体,围绕“五点”、紧扣“四环节”、着力在“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的教学环境中实施讲练赛考活动,促成生成性教学的发生与深化。
其四,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互动性教学方法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师  采用讲授法一讲到底,缺失互动性的方式,缺失思维训练的方式,而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空间与时间,成为课堂教学的扮演者。“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法、现场感受法、问题教学法、演讲辩论法、小组学习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结构研讨法、思辨解析法等具体生动的互动性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思想碰撞,必然迸发智慧之光,“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生成性教学,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张教材与现实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知识与能力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在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中及时因材施教,在互动性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惟有如此,教学才富有生成性。
其五,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值。“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通过战略战术关注学生思想的生成,解决知识运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国教育现状来看,“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即教学的“主值”;“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者的实现,则成了与教学“主值”相对应的教学“附加值”。作为“主值”之外产生的新的教学价值即教学“附加值”,既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活动“附加值”的回归策略分析已经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议题。传统课堂更多关注知识技能,以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以讲解技能让学生收获技能。“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附加值的生成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传统课堂到“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的分水岭,也是顺应了中国进入创新时代、思维时代、智慧驱动时代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有爱就有智慧和成功,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融入到五点、四环节和三分讲、七分练、讲练赛考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教学过程的生命里程中,随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学、所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一颗树摇动一颗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以进阶式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课堂改变,减负才能实现;教法改变,提效才能有法。落后地区教育教学必须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杜绝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通过高度组织化管理水平加大区域性的教改、课改推进力度,实现区域发展的整体联动,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先进教学法的全覆盖,杜绝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否则,我们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差距会越拉越大。别人先进发达都能坚持教改课改,改变教法,强化课堂思维对话、学习主体活动的构建和训练知识的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育教学原本就落后却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老办法不管用却一撸到底,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哲学开始,以艺术结束,教学过程本质上管理过程。教学法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在中国迈向新时代的征程中,课堂教学只有摒弃满堂灌,才能获得满堂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