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蕴含的“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思想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和连续掩护动态图(不含至少40种以上发动方式和至少40种以上变化路线打法)
“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世界的另一智慧。
一般来说,道作为一个整体,称作易道;分解地说,道分为天道、地道、人道。《周易·系辞》中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讲的就是这三道。天人合一,说的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性。这一思想不但对我国传统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立身行事也有借鉴价值。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家儒、释、道,都谈到了“天人合一”。公元前300年的《郭店楚简》说:“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意思是说,《周易》是一部讲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书。《周易·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具体描述。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的也是“天人合一”。据说是文殊菩萨化身的寒山禅师有诗云:“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讲的也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身心合一”、“道器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观念,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据说最早在春秋战国的孔子已有提出,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也有认为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当代的解释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够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天人合一”的精髓,体现为一种物我之间的通汇贯通。
国学大家钱穆先生在晚年作文道:“‘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当今,我们认可和谐社会,那是社会生活层面的发展保障;我们认同和谐的价值观,那是国家外交层面的战略保障;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人以“天人合一”作为密码,给人类社会与宇宙万物达成友好契约的一道永恒保障。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仁爱、正义、中正、和谐”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禅,是无形的时空,佛教讲“无始终、无内外”,“无始终”就是无穷的时间,“无内外”就是无穷的空间,禅可以简单解释为智慧以及修炼智慧的方法,还包括修成智慧后的一种境界。这个智慧就是宇宙、人生的智慧,即生命的智慧。修禅就是让我们与世间万物,让万法与宇宙生命融会贯通,才能够得到大智慧,“天人合一”在佛家里表现为禅和人的关系。禅是无形,我们做的事是有形的,只有禅人合一、禅事合一、禅武合一、禅球合一,人、事、武、球才能立起来,实现禅与万物同源、同体、同宗、同道、同用、同归。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二为一“命题的正式提出,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整体观像一根红线鲜明地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整体观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释放了巨大的影响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当代,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整体观加以扬弃,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的东西,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它的积极意义,在世界已是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还将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思想,才是这个世界最好的未来规划,这是中华文明对世界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之一。
心存柔软包容,放眼山河万里。圆,有柔和圆满之美,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有工整方正之美,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最高理想境界。圆方结合,取长补短,体现了刚与柔的完美境界;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中国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画圆战术”,作为一项团队运动的战术组织形式,深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哲学思想的影响,直接源于该整体观思想,其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如出一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篮球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是以战略战术思维统领技术思维的篮球整体移动进攻体系,是中国篮球的进攻哲学,是中国篮球振兴的必然选择。
其一,整体性表现在球队的战术是团队战术,球员之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一。整体是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有机组成的系统整体。“画圆战术”讲究人人合一、人球合一、技术与战术合一、战术与战略合一,是天人合一内涵的具体凝聚。“画圆战术”能把场上五个球员有机地组织起来,像伸出去的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对每个位置上的球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通过战术统一球员的思想、意志和行动,使全队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自组织,把松散的单兵作战能力,有机地组合成协同作战能力,用整体性的效能去赢得比赛的胜利。“画圆战术”体系同时表现出系统的特征,在战术设计时,要全面考虑战术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总是从一个战术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战术环节,使战术运用更整体、系统、连贯和流畅。
其二、和谐性表现在方圆之道哲学思想用于战术路线的设计。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整体观,还是一种和谐论,和谐即矛盾,和而不同,和谐是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特别是两个以上人们之间的关系,即互相配合恰当、协调一致的关系。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不衰,就是这个和谐论在起作用。天人合一和谐论包括内在融合机制即圆和独立个性即方,强调圆方融合、智圆形方,力主从圆而方、以圆促方、圆中求方、小圆大方之境。因此,“画圆战术”创立了与圆和方相对应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使之圆方共生、方圆一体、方圆合一、和谐共生。以基本移动路线凸显整体性的圆融,以变化路线彰显独立个性方的张扬,并坚持做到,圆内有仁为上善,方中无我是真人,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实现圆方的辨证统一、天人合一。
其三,统一性表现在无论是基本移动路线的圆还是变化路线的方,都统一于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谐观、系统观和协同观之上,呈现出“画圆战术”的自组织特征。在天人合一的世界里,万物生都离不开道,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统领世间有形的万物, 有形的万物因道而生,因道而立,因为有了这个道的无形,世间万物才能生机勃勃。统一性即共同性、整体性、完全相同、不可分离、相互联系、结为一体、合而为一、共融、天人合一,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传内必切、外传必挡、外运必递,等等,通过提炼出反映篮球运动本质和规律(天人合一之道)的战术思想外化的战术原则或战术口诀(无形),引领战术体系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有形)各子系统、子环节、子要素的统一性运转和有序展开,体现为一种道与万物、无形与有形、人与人、人与球、人与物、身与心之间的一体化或通汇贯通。
“天人合一”即合道,合道而至简,大道至简需要做到天人合一,道为无形,是万物生成、存在、变化的终极根源。这个道的本质就是用来认识自身、提高自己、探索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论。可以说的我们中国人贯通古今的至高智慧思想,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意蕴丰富、源远流长,几乎成为儒释道各家学说普遍认同和主张的精神追求,构成中华文化超越时空、贯穿始终的基本内核,对我国治国理政、文化走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社会管理、文艺创作、审美追求、体育运动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道不生,无道不立。篮球运动也是如此,篮球技战术作为事物的一种有形状态,需要有反映篮球运动的哲学思想作为其立身发展的“道”。由于中国哲学“天人合一”道、禅、方圆思想的介入,使得篮球进攻技战术的目标由现实的经验积累变为了超越现实经验的超验心的实现,悟道、禅修治心,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使得技战术运用更加出神入化。“画圆战术”为中国球员的技术特点和身体条件的充分发挥,找到了这个道,即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找到了无形统领有形、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的篮球进攻战术之哲学意境,为技战术发展指明了中国特色篮球发展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德和智慧博大精深,在“画圆战术”里儒释道思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归纳起来:一是守望互助,包容仁义,成人成己;二是知行合一,躬行实践,无私奉献;三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四是顺应自然,无欲无己,天人合一;五是上善若水,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六是从圆而方,以圆促方,智圆行方;七是刚健进取,内圣外王,仁者无敌;八是兵者轨道,上兵伐谋,善战求势:九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和谐友善;十是大道至简,大智如愚,厚德载物。打中国篮球“画圆战术”体系,充分发挥青训的教育作用,教会球员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打球,培养年轻球员正确的篮球观和球员的人格品质,增强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自信,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体验团队配合艺术,提升篮球文化品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王阳明)。“画圆战术”不仅是一个篮球战术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中国文化概念。“画圆战术”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进攻哲学,是中国篮球整体移动进攻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画圆战术”的篮球时代必将到来!“画圆战术”致力打造“共同体”,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与智慧。“画圆战术”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方圆之道、以柔克刚、和而不同思想是对中国篮球战术体系的最好的规划和设计,天、地、人、和,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是中国哲学特色的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必将打出中国篮球气派、中国篮球智慧、中国篮球艺术,为丰富世界篮球战术做出中国篮球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