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四年,中国男篮该做些什么?

(2020-03-10 14:22:12)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未来四年,中国男篮该做些什么?


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9年前中国男篮只赢了科特迪瓦队,9年后中国男篮还是只能赢科特迪瓦队,勉强赢了韩国队,面对欧洲、美洲等强调身体对抗的队伍,中国男篮的球员们仍是吃亏的一方。通过本届世界杯,我们对当下中国男篮的实力水平也有了一定认识——面对亚洲球队,我们依然有一定优势,而面对其他大洲第二、三梯队的队伍时,放手一搏的中国男篮也能跟对手僵持一段。未来四年里,中国男篮通过国际赛场锻炼队伍和球员的机会相对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男篮正好耐住性子、卧薪尝胆、改革创新,从技战术方面有所作为。
新一代中国男篮应该有什么样的打法和风格呢?从中国男篮球员的技术特点不精、体能对抗力量不足的实际出发,根据十多年来的中国男篮经验教训以及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应该形成“崇尚技术、战术至上、以柔克刚、团队篮球、智慧篮球”的整体风格体系。
1、战略上需要确定以柔克刚的风格。
风格和特点是一支球队的灵魂,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以柔克刚是中国篮球的国情决定的。一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二是中国球员的自身素质和实力使然。老子说,柔弱能战胜刚强。中国男篮应该放弃身体篮球而进入思维篮球、战术篮球和智慧篮球之路。中国男篮要改变过去那种“硬碰硬”的战略思想,你不是说中国人身体对抗不行吗、力量不强吗?我非要与你争个高低,来吧,与你强对抗、与你比力量。亮剑精神是必须的,但要讲究亮剑的策略和方法。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多年的国际赛场实践证明,“硬碰硬”这条路行不通。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摆在那里,无论你如何“三从一大”都不可能在对抗和力量上超过欧美球员身体的力量与对抗,为什么不比比智慧?换个角度,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中国男篮应该明智的认清这一现实,自觉走一条以柔克刚、扬长避短的战略战术道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更多的是在打法上的定位,而不是否定球员去练对抗和力量,该练的必须去练,而且要最大限度去练好,有时甚至需要严格的训练,以保证篮球比赛中必要的对抗和力量需要。总的来说,中国球员还练得不够练的不好,还需要下力气去练,但这与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并不矛盾。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男篮应该学学当年的马刺队,马刺队中一大批年纪偏大的球员,为何能在NBA立于不败之地,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波波维奇的战略思想符合马刺球员年纪偏大、体能偏弱、对抗不足的特点,用以柔克刚的打法充分调动和挖掘了马刺球员的积极性和潜力。马刺队从不与对手“硬碰硬”,包括很少有低位强攻,而是与对手不断周旋,调动对方,避实击虚,声东击西,伺机寻找机会。
 2、战术上需要确定团队篮球的体系。近20年来,中国男篮进攻端因缺失战术体系、打法简单、得分乏力、战术素养不高而长期遭到诟病,但就是难以改变。每反思总结,不是球员年轻,缺失大赛经验,就是体能不好、对抗不强,或是防守能力弱,从没有直面面对进攻端的团队战术薄弱的短板,恶性循环,直到今天。团队和整体是中国篮球的传统,曾经给中国篮球带来过辉煌。远的不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蒋兴权和宫鲁鸣指导率领国家队两次打进世界前八,依仗的战术体系就是团队和整体。但近十年来,中国篮球仿佛得了一种怪病,言必称单挑,单打独斗成为球员的骄傲,中国篮球丢失了过去引以为豪的团队篮球、整体打法的特色,转而去与比自己力量更强、对抗更好、技术更精的欧美篮球实施单打独斗的所谓对抗,实在是不自量力、以卵击石之举。中国男篮需要根据球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对抗水平、力量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以柔克刚和团队战术体系。局部战术太简单,不适合缺乏球星的中国男篮,对手容易识破;固定配合太僵化,点少变化少,直线思维模式,机会点依次而出,若防守卡住一个环节,战术体系随即崩溃。尽管更趋于整体,但其机械性难以形成机动灵活、连贯流畅、多点进攻的态势,当年邓华德在伦敦奥运会上给中国男篮的机动进攻和制定的20多套固定配合在对手强大的防守对抗下全部流产,证明欧美战术不适合中国男篮。希腊名帅杨纳基斯执教中国男篮遭遇滑铁卢,  证明他带来的欧洲固定战术也行不通。本次世界杯李楠指导所用的包括牛角、钻石、手枪、锤子等美国固定战术配合也不适合中国男篮。中国男篮亟待形成一种连贯流畅、多点交叉、立体火力、相互钳制、后续手段多、声东击西、以柔克刚的、发散性极强的团队配合战术体系。这种战术配合过去没有,现在  有了,那就是中国特色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画圆战术”。“画圆战术”改变的不仅是球员打球的习惯和思维模式,还彻底让一支球队由弱到强!“画圆战术”的精髓就是以柔克刚、动起来打、在运动中各个击破,其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构成了球队方圆之道的基本战术配合和变化战术配合。整体移动进攻配合中的快灵准变智风格和特点。中国男篮要在发展个人技术和特长的同时,更加自觉地强化战术意识和战术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更加自觉地将个人技术有机地融入战术配合之中,更加自觉地在战术配合创造机会的前提下,有效地使用好技术。“画圆战术”将伸出去的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这就是团队的力量。“画圆战术”就是这样的一种战术体系,其中蕴含的团队战术思想值得中国男篮直接使用。新一届中国男篮必须解放思想、破旧立新、海纳百川,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天人合一整体观产物的“画圆战术”作为球队的基本战术、常规战术,加上若干特殊时期使用固定配合战术,中国男篮在进攻端一定会成为当年马刺那样配合华丽和犀利的球队,改变过去一直被诟病缺失团队战术配合的尴尬。
 3、防守端需要确定包夹重点人轮转补防的整体特色。中国男篮的个人防守能力需要提升,局部协防需要强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最根本的是需要构建和提升团队的整体防守能力。就像前面所述,中国男篮的体能、对抗、力量不及欧美球员,如何强化训练,个人防守能力都不可能达到欧美球员的水平。因此,有限地提高球员个人防守能力和局部协防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球队整体防守来弥补个人防守的不足,是中国男篮治本之策。而这一治本之策就是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防守方法,都要将包夹重点人轮转补防体系构建起来,包夹重点人包括包夹内线和外线球员重点人。我专门撰写有论文叫《篮球比赛中的包夹重点人轮转补防》,我将其称为防守中的“画圆战术”。希望能给中国男篮一点帮助和借鉴。面对欧美球员的犀利进攻,中国男篮个人能力是难以防守成功的,没有包夹的没有轮转的所谓整体也是防不住欧美球员的进攻,只有在局部实施多人包夹,在整体上启动轮转补防,保持整体连贯的平衡,才能抑制对手的强大攻击,唯有采用智慧的富于整体的包夹之后的轮转补防,中国男篮才能在防守中变被动为主动。纵观十年来的中国男篮,很少有这样的团队防守体系,多为局部的包夹,整体轮转尚未形成,所以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4、执行力是中国男篮成功的关键。中国男篮执行力差有目共睹,单打独斗善于变通,顺而不从的毛病早就出现,不喜欢打整体和团队,因为这样会牺牲个人的数据和自以为是的风光。这是对篮球团队本质的理解有误。中国球员不缺能力和智慧,缺的是对篮球的认知方式以及中国球员如何打好篮球的理解方式。新一届中国男篮亟待强化球员的战略战术纪律和执行力,树立战术至上的理念,将个人技术完整地智慧地融入团队配合,要像士兵那样无条件执行命令,唯有如此,中国男篮才有走出低谷的可能。执行力是团队篮球的灵魂和本质要求,不懂这一点,就不配在篮球这个集体项目中生存和发展。可以说缺失执行力的球队是一盘散沙的球队,不服从主教练的球员不是职业球员应具备的素质,不应该呆在球队中,尤其是代表国家队打比赛,必须牺牲个人利益成就大局利益,而执行力的好坏高低就是一种检验。所有技术训练和运用、体能强化、对抗练习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服务于上述战略战术风格和体系。
5、全面提升攻防基本功训练,突出传球投篮两大核心技术。中国男篮投不进、传不好、突不了的问题在国际大赛上暴露无遗,反映了中国青训体系的不成熟,训练不科学的问题,至少没有在狠抓球员基本功上下足绣花功夫,这一点,我们得沉下心来学习欧洲青训高度重视球员基本功的先进做法,学习他们“训练比比赛更重要”的篮球理念,静下心来不断夯实球员基本功,坚决反对和杜绝在青训比赛中以大打小的“潜规则”现象。根据中国球员的技术特点和身体条件,全面提升球员技术的同时,狠抓投篮和传球两大核心技术,这是中国男篮立足国际化道路上的最重要的竞争技术,也是中国男篮的两大技术短板,这两项技术上不去,中国篮球也就上不去。坚持强化个人技术与团队战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目标,摒弃那种长大以后再练战术的误区,技战术是孪生兄弟,技战术素养从孩子抓起,从青少年接触篮球开始就要实施技战术的“双轨制”,这一点,欧洲强队的青训已经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也必须学习和借鉴。
总之,未来四年,中国男篮要重塑“在快攻战术系统中求快,在阵地进攻系统中求动,在防守系统中求狠“的技战术特点,重振“快字当先、积极主动、快中求变、变中求快、多点开花、以柔克刚、团队至上、勇猛顽强、灵活准确、善变者强、朴实过硬、攻守转换快”的战斗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