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区别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区别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67)
任永生先生在《从知识观角度解析课堂低效原因》一文中对“知识”进行了分类,提出不同类型的知识决定了学习方式的不同,由此也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各异。任永生先生撰文指出:
知识分成三类: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学生获得这三类知识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一类是事实性知识。事实构成的知识系统,回答是什么。学科知识中具有大量的事实性知识,这类知识学生主要靠记忆和理解来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靠讲授的方法,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讲清楚了,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就可以掌握。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正是这种区别不同类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知而学、因学而习、因学而教、因习而练。
首先,教师在准备“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时,必须区分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并找到三类知识的“五点”,为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与方向,可独立可集体备课来完成。
其次,按照三类不同的知识,确定归入的所在环节。第一环节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事实性知识用传授的方法是有效的,也符合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以及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用传授事实性知识的办法来传授方法性和价值性知识,这样的方式肯定是低效的;第二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事实性知识更多的靠理解记忆解决,因此,在第二环节,强化对事实性知识的反复记忆与理解是可以做到高效的;第三环节是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第四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两个环节需要解决的是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用传统的讲授法难以起到方法性知识的运用以及价值性知识的拓展深化,缺失课堂的大量训练,事实性知识走向方法性、价值性知识的生成迁移、融会贯通就难以做到。从这个意义上,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都是对事实性知识的提炼深化,方法就是反复实践与强化训练。
据此,任永生先生指出,就方法性知识来说,方法是能力的外化表现,教师本身是内有能力外有方法,是内与外是统一的,对学生来说,内外是分离的,教师用讲授的办法传授方法,等于用传授事实性知识的办法传授方法性知识,学生很难真正形成内在能力,不可能掌握方法。比如教师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如果学生不通过大量的练习与思考,教师交给的方法不可能内化成学生的能力。
从教学过程的结果来看,学科知识是由事实(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构成的层核结构。虽然不同的学科知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语言类学科主要表现为“言意关系”,数理学科主要表现为“逻辑运算”,艺体学科则主要表现为“审美与鉴赏”;但不同的学科皆是由事实或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构成。倘若事实或概念性知识需要“记中学”,方法性知识需要“做中学”,价值性知识需要“悟中学”,那么面对由事实或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这种层核结构所构成的学科,就显然不是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包打天下的。同时,从学科知识的层核结构来看,事实或概念性知识是可视的具体知识,而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则是隐含在事实或概念性知识背后的抽象存在。
好的战略战术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技术操作才能显出强大生命力,而缺失好的战略战术,技术操作也是低效的。“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五点”、“四环节”的体系构建上将“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进行了谋篇布局,明确了战略方向与战术组织方式。最后通过“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技术操作以及讲、练、赛、考原则来付诸实施:
“三分讲”:以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为主,教师讲授贯彻精讲、少讲原则,在第一个环节落实到位。在三分讲阶段,教师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区分出学科内容中的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做到讲清楚这三类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其“五点”要求,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讲解让学生各抒己见、经过独立思考对三类知识进行分类,锁定三类知识的目标任务,认知其蕴含的“五点”。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学一直没有对三类知识进行自觉清晰的分层,导致教学带有盲目性和泛泛而谈,甚至张冠李戴,因此也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分别掌握三类知识的针对性极强的不同训练方法。
“七分练、课堂训练”:按照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突出“背(记)中学”,重点巩固消化记忆事实性知识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进行围绕记忆理解事实性知识的训练,以各种活动激励学生充分掌握事实性知识;在第三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四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事实性知识为基础,重点解决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的训练应用,突出“做(练)中学”和“悟中学”。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通过训练应用得来的,教师要变“讲学”为“导学”,变“讲师”为“教练”。王阳明说:“道必体而后见,学而后明”。意思是,道这种东西必须切身体察后才有所见,并非已经发现了,然后才下体察道的功夫。道必须通过学习然后才能明白,并非在学习之外而还有所谓的明道的功夫。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只有经历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达成,知行合一才能学以致用。理科的解题拓展,文科的思辨拓展,价值的提炼升华,都是需要在实战训练中得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为了实现知识分类的“记(背)中学、做(练)中学、悟中学”目标,要以各种小组讨论、竞赛展示,擂台比武、主题聚焦、即兴演讲,思辨辩论、质疑批判为有效载体,以联系实际、理论思考、时代特征、历史思考、现实角度、辨证思维、主流价值、解决对策为探究路径,全面深入对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进行纵横捭阖的训练提升,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任永生先生强调,从知识观的角度分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知识类别决定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决定教学方式,只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高度契合与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的角度以战略战术体系的视野,更加具体地把事实性知识、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高度明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环节保障、强化实操的课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
任永生先生最后说,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一定要强化自主学习,“自”就是自己,自我,“主”就是主动,主见。对待不同类别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要强调三个关键词,学、思、悟,学就是理解记忆,背熟,掌握事实性知识;思就是实践思考,做(练)中学,运用方法性知识;悟就是反思感悟,悟中学,拓展价值性知识。不能死记硬背把方法性与价值性知识都变成事实性知识。学习就是通过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形成价值性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一般不相信学生都能做到“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都是少数学生的专利,绝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是“教师以教练的身份或角色出现”,在教练的指导、引导、组织、帮助下的“自主学习”,这就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创新之处,将“学、思、悟”纳入教学的组织化管理,从控制与管理的角度把“学、思、悟”变成了课堂时空的实际操作,通过四个环节、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保证了“学、思、悟”的实现与发生,改变了传统课堂以及现实教学中停留在课外的自行“学、思、悟”,以及停留在口头上的诸多要求,最后都成了纸上谈兵的低效教学。
教学需要经验积累,更需要理论指导,缺失教学理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通过澄清知识分成三类的区分,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另一道门,使得教学方法更加有的放矢。同时,教学既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方法,还是一项管理。“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为教学提供正确的方法和思维,为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