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有人表面上看了“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动态图之后,得出这样的看法,认为“画圆战术”过于简单了,不能提供给专业球队作为实战对抗比赛的战术支撑。所以,也就有了“画圆战术”不适合专业队只适合业余队“的评说。
当山东男青、女青夺得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获得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冠军;当更多的专业队开始实践“画圆战术”并陆续取得成功战绩之后,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有了“画圆战术”只适合专业队不适合业余队”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只看到了基本移动路线,而没有看到基本移动路线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内、外、边战略攻击点的重大意义以及衍生出的变化路线至少30种打法紧随其后,更不了解其至少30种以上发动方式融入其中,战术的连贯性是战术的核心问题。变化路线是战术的关键问题;第二种说法,是不了解篮球运动的本质和规律适合包括专业和业余球队,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篮球运动本质和规律都在发生作用,不同的只是能力水平的高低,任何一种战术体系与专业和业余都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两种说法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终究是对“画圆战术”的内涵认知不够。
作为一种团队篮球战术体系,“画圆战术”大道至简,置比赛于无形,简约而不简单,它反映了篮球运动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前提。因此,专业也好、业余也罢,都应该以打团队篮球为己任。因此,“画圆战术”既适合专业队也适合业余队,区别在于运用的程度和效率。
按照这样的逻辑往下推,“画圆战术”不仅适合成年队还是适合青少年队,因为成年队也需要打团队篮球,青少年队更需要培养他们打团队篮球,包括少年队,自幼就要注入战术素养的教育与训练,为他们走向青年、成年打好篮球储备好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战术素养的根基。
另当别论的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篮球发展理念相融合的“画圆战术”,更适合中国人,而不完全适合外国人。就像欧美战术更适合欧美人,不太适合中国人一样,这里面有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追求的诸多因素不同所致。无数实践经验教训证明,制度和体系都不能照搬照抄,否则,都走的不远,甚至南辕北辙。
任何一种战术体系的产生和制度设计,都是民族文化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产生什么样的战术体系,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反映。欧美战术与其文化哲学思想密切相连,中国画圆战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中国文化讲究以意达形,欧美文化主张以形领意,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世界观的分水岭;中国文化偏重综合,欧美文化侧重分析,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有了方法论的不同;中国人讲究规范中的变通,拐弯思维,实用理性,偏重辩证思维,西方人主张纯碎理性,规范严谨,不讲变通,喜好直线思维,必然形成战术思维和战术形态的不一样。“画圆战术”与固定战术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前者设计出两条移动路线,即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在规范中变通,具有可逆性,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闪转腾挪、阴阳互变、方圆互补、纵横捭阖;后者只有一条固定好的移动路线,直来直去,不加变通,具有不可逆性,这是民族哲学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使然。
“画圆战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灵活"团队战术体系,源自易经思维,这是一种拐弯思维和跳跃性思维,寻找终极相关性,既复杂又简单,是随机落位、多元发动、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四个变量”的相互交织有机联系和无限发展的体系,其蕴含的篮球哲学讲究方圆之道、阴阳交互和以柔克刚,顺时针来,逆时针去,无头无尾,循环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基本移动路线为圆,以反映篮球哲学思想的战术原则和战术口诀引领战术路线的纵横捭阖,以无形统领有形,强调规范,变化路线为方,权衡变通,规范中能变通,中和中庸,不偏不倚,和而不同,太极推拿,展现的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所以适合中国人打;固定战术讲究直线思维和逻辑思维,强调规范,遵守规则,不善变通,没有阴阳之说,没有战术原则和战术口诀,体现的是西方纯粹理性思维方式,符合西方人的行为习惯,适合外国人打。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整体观上没有多大差异,都认为篮球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其本质是团队运动。战术是团队合作的有效载体篮球运动是一项将团体和个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体育运动项目。“画圆战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世界观。哲学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如果认为篮球是团队合作,就会有团队战术的方法论,就会在自觉在团队战术的设计、发明、创新、运用、战术纪律、战术至上、坚持团队打法上下工夫讲策略。如果认为篮球是单打的运动,就会出现单打独斗的方法论,也就会一门心思研究如何单打的方法。
欧洲篮球,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不放弃战术配合而去单打独斗。这是欧洲强大的哲学文化、战术文化、规范文化自幼熏陶的结果,在欧洲,技术必须练成一流,而战术要练成超一流。这与近20多年以来照搬照抄学习美国篮球的中国篮球观大相径庭,在中国,受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篮球观和NBA商业联盟篮球观的影响,重技术轻战术,重体能轻战术,重身高轻智慧,结果,技术依然粗糙,战术不知去向,战术素养偏低。中国篮球需要反思,团队战术之路才是中国篮球的唯一出路。
早在2003年,乔丹的教练赖特在北京体育大学演讲时曾说说过,乔丹之所以是一名伟大的球员,不光是因为他身体强壮或技术出众,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篮球的思维,永远知道在场上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篮球的概念远远超出比赛和技术涵盖的范围,它不仅仅是比赛,而是一种哲学和思维模式。技术也许能在短时期内成就几个优秀人才,但哲学才能成就整个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从而不断产生真正的巨星。赖特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没有“篮球哲学”,赖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篮球过分强调有形的技术、身体与身高忽视了无形的篮球哲学的培育,这是中国停滞不前和倒退的根源。其实,具有中国篮球哲学特色的“画圆战术”早在1995年就创立了,只不过没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关注与高度的重视以及全力推广。
内敛乾坤,参悟天地。球不上圈,画圆不止。首尾呼应,以柔克刚。“画圆战术”吸取了中国哲学和谐思想,和谐既矛盾,包括内在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基本移动路线(圆)的内在融合机制和变化路线(方)的独立个性设计和创新把团队与个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从圆而方、圆中求方、以圆促方、小圆大方。中国“画圆战术”的出现,赋予了整体移动进攻中国哲学气韵,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战术纪律、战术至上、崇尚技术、思维篮球、团队篮球、智慧篮球和艺术篮球重新回归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土壤之中,拥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进攻篮球哲学、中国特色战术体系。以哲学思想打篮球,打出中国篮球哲学智慧。以中国战术自信,打出中国自信篮球,成为中国篮球国际化道路上的中国智慧与普遍意义表达,开启了振兴中国篮球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