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在篮球比赛中,主动进攻不是说攻即攻,也不是简单地1打1,以硬打硬,强攻强打,而是力求掌握进攻的主动权问题,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来讲,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泽东说:“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这些,好比围棋中的“先手”之法。对弈中哪一方取得“先手”,取得“势”,胜利的天平就将倾向于哪一方。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就在1938年5月写成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中深刻论述过他对于主动性的认识,提醒人们注意对战争主动权的争夺。他说:“主动性,说的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一个士兵被缴械,是这个士兵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的结果。一个军队的战败,也是一样。”他强调: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以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也被毛泽东称之为“各打各的”。它的出发点,就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完全主动作战”。在毛泽东心中,战争指挥,显然已经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在“画圆战术”体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思想。行动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战术路线就是生命线,行动自由又是是战术路线的生命线,行动自由更需要战术路线来保证并得以充分发挥,即进攻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发起攻击开始的随机落位就表达了这种行动自由,不机械地要求固定的落位,而是随着快攻反击自然形成的落位状态而处置。23、131、32、122、马蹄落位等等皆可,总之,落成什么样成什么样,一方面让对手摸不清进攻意图,另一方面给自己以行动自由,牢牢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
“画圆战术”的主动进攻还表现在至少30种以上发动方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上,不受限于一种或几种发动方式的固定套路的行动自由,而是根据对手的防守阵型的变化以及我方的落位情况采取不同的、多样的、多元的发动方式,获得在发动方式上的行动自由,让对手在攻转守过程中面对繁杂的发动方式难以把握进攻的方式与路径而陷入被动,我方则在善变中牢牢掌握进攻的主动权。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充分展现了行动自由即主动进攻思想。传球、反掩护、通过的新的掩护再拉出的循环,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反掩护、定位掩护步步深入,实现了对防守阵型的横向拉动扯动。在通过随机落位和多元发动之后,主动权已经被攻方牢牢把控,随着进入基本移动路线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圆的循环”,主动权更加得以保证、行动自由更加得以发挥。比赛的全部过程,始终贯彻执行按照基本移动路线大踏步进退,在运动中以寻找局部多打少、创造时间差、空间差和位置差为主的攻击原则,不受局部情况的牵制,不记一城一池之得失,因而摆脱了被动。因此,耐心、沉稳、持续、理智地进行基本移动路线的跑位,手不粘球,马不停蹄,不断创造出限制区两侧内、外、边个三个基本进攻点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防守被动跟随、各自为防、漏洞显现,在保证进攻一方行动自由、掌握主动权的同时,使得防守队形破绽丛生、被动应对,进攻一方就可寻找机会,在内、外、边基本攻击点上实现多点开花。
“画圆战术”变化路线随着基本移动路线创造的内、外、边基本进攻点上衍生拓展,对防守阵型展开纵向切割,让行动自由变得多点开花、四处延伸,传内必切、有切必包、有包必补、有补必援,策应无处不在;外传必挡、传外必挡、挡而拆入、有拆有拉,有下有上,挡拆无坚不催;时间差突分、连续突分、突中有包,突分一气呵成;外运必递、递后下顺、顺中再挡,有左有右、遥相呼应、左右逢源,相互牵制。一传一切、切后外拉、拉中有挡,传切配合闪转腾挪,基本移动路线直通变化路线,变化路线可返回基本移动路线,实现了圆方融合、方圆共生,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最大限度地保证和发挥了行动自由,始终把主动进攻攥在手中。
“画圆战术”是由五位球员在场上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运行的团队战术体系,通过内在融合机制(圆、基本移动路线)与独立个性(方、变化路线)的辩证统一组成的游戏比赛。它不是一种固定的套路,而是一种按照战术口诀引领的自由流动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确保了进攻的行动自由和主动权在手,它不像欧美的固定战术套路,有机械固定之意,难以保证行动自由而丢失主动权。“画圆战术”在进攻中充满着“行动自由”的移动进攻,确保进攻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中国太极推拿,自由圆转,智圆行方,行云流水,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