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是一种渗透性战术体系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渗透动态图
军事上的“渗透战术”,又称“突击群战术”,其核心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该战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德国军队发明。
根据这个思想,在进攻发起前,先经过密集的炮火覆盖,接着在弹幕徐进的掩护下,德国派出数支精良的小分队,即所谓“强击部队”或者有人译为“突击部队”或者“风暴部队”的。这些部队在突破无人区的时候可以交替掩护,并绕过敌军火力支撑点,迅速通过敌军防御部队的间歇突破到敌军纵深,切断敌军通讯。而后大部队才发起攻击。
渗透其实就是把以往的进攻战斗缩小化,在以往进攻战斗中寻求在局部形成突破的基础上再次局部化,打开一个个小的突破口;再通过这些突破口利用敌方防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来实施一个个战术迂回,把敌方坚固支撑点一个个分割包围,一个个孤立起来,再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把孤立的坚固支撑点一个个定点清除;最后把这些小突破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突破口,通过这样不断的战术动作来谋求战役全局胜利。
中国“画圆战术”的东方战术思想与一战时期德国的渗透战术不谋而合,而且更早更久远。《周易》是“画圆战术”的文化哲学源头,其取象思维、循环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方圆思维无一不彰显出渗透性特征。《孙子兵法》中的以柔克刚也是“画圆战术”智慧灵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画圆战术”具有水的特质,即有很强的渗透性和穿透力,遇强则绕,见缝就钻,它不在敌人的强点和强侧以及重点防守的低位攻击地带实施强攻和突击,而是带着敌人兜圈圈,在运动战中避其锋芒,调动对方移动追赶,并通过连续不断的传球之后通过反掩护的拆入进入防守的限制区以及弱侧实现渗透,达到中心开花、两翼齐飞、以柔克刚和避实击虚之目的。
“画圆战术”渗透性是指进攻方采用横传反掩护拉开防守空间后,掩护人拆入限制区之际,外线持球人通过看着外线瞄着内线的视野隐蔽地以直传球方式传球渗透对方限制区篮下直接得分,或通过兜底拉出创在外线45度和反弹边角机会纵横拉开防守空间,吸引防守外扩,再伺机直传拆入内线的同伴或边角反切。若传入内线可通过交叉策应双向渗透防守,若对方回收限制区,可传外线吸引防守再次外扩从而通过外传必挡后下顺继续渗透,也可通过外线手递手之后的下顺渗透。
“画圆战术”的渗透性精髓表现在调动对方,控制比赛,掌握主动权,并在传球、交叉、换位、掩护、拆入、拉出中寻找防守的漏洞,做到避实击虚,扬长避短。无论是盯人还是联防,限制区腹地都是防守的薄弱环节。居中策应、里应外合是最好的攻击方式,如何才能做到居中策应,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使得拆入渗透成为可能,居中策应也就水到渠成。当第一次拆入渗透到该地区之后若没有机会,便兜底拉出在限制区侧翼再形成新的双掩护或连续交替掩护,拉出队员移动到外线45度,下线掩护队员拆入直接进入限制区再次渗透,上线掩护队员反弹边角,这样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搅乱敌军的防御体系,并绕过防守火力支撑点,迅速通过防御部队的间歇和结合部突破到防守的纵深,如此不断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歇和结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同时在限制区侧翼与外线形成外拉45度和边角侧翼的钳形态势,吸引对方,实现里应外合,内外边结合,使其首尾难顾,整个基本移动路线移动跑位制造的内外边机会的过程体现了避实击虚思想。
无兄弟不篮球。“画圆战术”的本质是无战术不兄弟,是成就别人的战术体系。《易经》中说:“观乎天下,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谐思想,使得其渗透性不是单个的无序渗透与亮剑,更不是单打独斗的瞎跑乱斗,而是团队的整体的有序的多变的轮番的战略性渗透和战术性渗透的辩证统一,即以内、外、边机会点作为战略攻击点,以战术跑位创造这三点的时间差、空间差和位置差,形成了体系渗透的态势,呈现出行云流水、延绵不绝的风格。因为是以圆形运动展开,目标直指防守体系中心的薄弱环节限制区,这里是内与外、左与右、上与下的结合部,属于几不管地带,看上去四周都有人把守,实则是一个防守的盲区。“画圆战术”的核心攻击就从这里展开,根据基本移动路线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两秒钟就有一次拆入渗透到这一薄弱区域,只要画圆不止,就会拆入不止。
兵者诡道也。为了迷惑敌方的防守,“画圆战术”坚持的团队理念是传传传打,而非打打打传,一般都不会直接发起向限制区一带攻击,即使传球进入,也会通过策应到外线再到内,因为这里人员密集,高人如林,它往往采用外线相互掩护,侧翼相互移动拉拆,做足外线45度和反弹边角的文章,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在调动对方关注外线的兵力调动之后,趁其不备开始拆入,而且一旦有了第一次拆入,就会生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多的连续梯次拆入轮番渗透,与外线45度的拉出和边角的反弹形成内、外、边攻击态势,形成一个遥相呼应和相互钳制的大网,每一次外拉45度和反弹边角,都有一次拆入渗透,使得防守体系逐一撕破,形成攻击纵深,防守变得顾此失彼,从而实现在全面攻击中重点突破,在外线和侧翼交替掩护中,实现了中心开花\两翼齐飞的交叉火力,实现“画圆战术”的渗透性。
善变者强。在“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渗透的过程中,十分讲究突然性和变化性。其中,突然性表现在基本移动路线掩护之后的拆入限制区要快,外拉45度和反弹边角要快,传球、跑位、掩护要快,集中与分散要突然。在一次次快速传导球中,在一次次掩护拆入中,在一次次拉出反弹边角中,都会出现一次次的拆入渗透,同时,每一次的拆入渗透又连锁反应的带动了外线和边角的正面和侧翼的进攻,球随时可能直塞篮下,或外线与边角直接出现机会并发起空位得分攻击。变化性表现在基本移动路线上一旦出现内、外、边机会点,就要果断实施打击防守体系纵深的包括挡拆、策应、突分、传切在内的变化路线。基本移动路线以渗透为主,类似拳击中的前手拳,变化路线以主攻为主,类似拳击中的后手拳,当变化路线启动之时,就是发起总攻的决胜时刻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理解和把握了“画圆战术”是一种渗透性战术体系的真义之后,要求实施“画圆战术”球员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其渗透性理念,在战术组织上不急不躁,在技术运用上把握时机,耐心走好基本移动路线,在策略上冷静阅读比赛,解读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时机,做到观势与观人的有机统一,观时与观球的辩证结合。在谋略上坚持兵者诡道也,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渗透性的移动跑位、南征北战调动对方,以短传渗透的打法消耗对方,不断化解防守的防御体系,直到更好的空位机会出现。坚持走稳战略,走活战术,坚信有青草的地方,一定有羊,有羊的地方,必出猎狼的机会,正所谓:心所向,志必成!
后一篇:“画圆战术”训练营周末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