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青少年学习“画圆战术”的问题——绥江一中吴振东

(2017-11-21 14:52:00)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关于青少年学习“画圆战术”的问题——绥江一中吴振东  关于青少年学习“画圆战术”的问题——绥江一中吴振东


1、关于“画圆战术”在青少年队的使用问题,我开始是在绥江青少年男队中训练,提升很大。现在女队的基础差,我坚持练基本技术、苦练防守,强化体能,坚持演练“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提升球队整体意识,争取提升到流畅运行。最近一些人对于我训练高中女子篮球队“画圆战术”颇有微词,觉得可能没什么用。因为作为刚组建的球队来说,基础相当薄弱,不可能打出画圆战术这种体系式的进攻。对于这种论调我觉得不对。实际训练中,我体会到了“画圆战术”训练的一些优势。
经过两个多月训练“画圆战术”,我总结出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觉得训练“画圆战术”对于初学者的几点好处:1、对于场上五人一个整体有宏观而具体的印象,增强初学者对于战术体系的理解,提升篮球的团队意识。2、各个位置的跑动路线的不同变化,将会使初学者全面了解篮球场上进攻端的路线移动,在复杂的战术体系中寻找简单的移动变化。3、通过不断的进行“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演练,迅速的学会穿插、掩护、切入、突分、策应、拉开的基本移动技术。4、基本移动路线熟练后,加入各种变化,将能全面提升初学者篮球技战术意识和战术移动方位。

2、关于“画圆战术”中手不黏球、马不停蹄问题。看了李晓波老师《画圆战术中的手不黏球马不停蹄》一文,感想如下:我认为,控球手的团队意识是减少黏球的先决条件。大家都打团队篮球以及教练要求打团队篮球,并都具有团队意识是实现少黏球的关键。其次。先进的战术体系是基本保证。过去,我也经常打控卫,对这个问题也是很遗憾。教练要求少黏球,我很多时候做不到。一个接球点都没有,往那里传?这就是教练盲目要求,并没有构建好战术体系支持等条件。现在看了晓波老师的这篇文章。当教练时就具备了解决黏球问题的理论依据。再经过实践,就有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信心了。

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振东能有这样深刻理解“画圆战术”的精髓实属不易,难得一见。可谓见解深远,认识独到。若我们基层教练员能有这样的认识,不仅技术从孩子抓起,战术意识也自幼培养,中国篮球何愁不发展不振兴。勇者无敌,智者无疆。须知“无用之用乃大用也。 ​​​​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青少年篮球教育也是如此。战术从青少年抓起,战术素养从青少年培养起,让孩子们从小既培养技术思维,又培养战术思维。技战术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能分家。但我们在青少年篮球培养中,往往重技术轻战术,甚至丢掉了战术培养这一重要环节和内容,片面认为战术是孩子们长大以后的事情,甚至认为是成年人的专利,导致真正成年之后,只能打球而不善打球,战术素养欠缺,运用技术有诸多问题,甚至单打独斗。


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因为他还没有实现技术战术化,如果他同时又为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真正奥秘。
——美国NBA原尼克斯主教练帕特.赖利 ​​​​


“画圆战术”的篮球哲学——球不上圈,画圆不止。见机行事,无机则传,传后必跑,跑中去挡,挡住即拆,拆后必拉,拉中定挡,手不黏球,马不停蹄,循环往复!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