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后卫爱粘球,可后卫黏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不仅是外援后卫,中国的后卫也有这样的情况,从在后场接界外球开始就自己运球,到了前场又像蛇一般地运来运去,钻来钻去,满场飞,一个人运起球来长达十几秒!就看他自己玩了,自己玩够了,没进攻机会才把球传给别人。长期以来类似这种现象在CBA赛场可谓屡见不鲜!一位篮球资深老教练针对后卫黏球运球的现象曾指出,这样的球员就不能叫他上场,是五个人比赛、还是他一个人比赛?!他不改这个毛病就甭想上场!
篮球比赛是五个人的比赛,讲究集体配合,而要打集体配合首先要靠“手不黏球、马不停蹄”!“手不黏球”说的是传球、转移球要快,任何球员都不能把球攥在自己手里不放,更不能运起球来没完没了,因为集体配合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球转移的要快;“马不停蹄”指的是场上五个球员要频繁穿插跑动,迫使防守队员丢掉正确的防守位置,创造进攻机会。快速转移球、快速穿插跑动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很好的进攻机会,做到“人到球到、球到人到”,打出漂亮的配合!而后卫一个人黏球,运起球来没完没了就从根本上破坏了集体配合所必要的条件!
我国著名篮球教练员钱澄海在世时,在训练中也要求和强调每个队员拿球不得超过三秒,个人没进攻机会必须快速出手传球和转移球,更不允许一个人运起球来没完没了,目的就是把快速传球和快速穿插跑动结合起来创造进攻机会,打出漂亮的集体配合!
“手不粘球、马不停蹄”是篮球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画圆战术”的“手不粘球、马不停蹄”是由规范刚性的战术体系来保证和约束的!“画圆战术”作为中国文化特色的战术体系,牢牢地把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要求每个队员持球不超过两秒,拿球时必须在瞬间判断能否投篮或突破,若没有机会,必须快速将球传导给同伴,绝对不允许一个人拿球后没完没了的运球寻找机会,并且传球之后不能呆在原地,而是要主动移动去给同伴掩护配合,形成了流动的“势”,做到“手不黏球、马不停蹄”中快速传导、快速移动、快速配合中寻找更好或最好的出手投篮和突破上篮机会。只有具备了“手不黏球、马不停蹄”,才能保证战术配合的连贯性、流畅性,即我们常说的行云流水、延绵不绝。
缺失战略的战术是盲目的,不在战术框架下施展的技术是低效的。长人前辈的文章主要指出了球员黏球这个现象不好,问题在球员个人的战术素养问题,而我思考的是除了个人的原因之外,球队的战术体系有没有问题,团队战术与个人行为有无直接的联系?
应该说,我们看到的上述球员拿球总会黏球仅是现象问题,还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这样黏球的球员所在的球队缺失团队战术体系和有效的战术系统。这样的球队打球全靠本能,靠单一的基础配合支撑,主要靠球星作战,你打打,打不成,再又我打打,我打打不成,再给其他同伴玩玩,战术片段化、碎片化,战术展开断断续续,打打停停,最终沦为1人打4人看,不仅难以创造空位机会,打的也累死人,更破坏了团队的和谐,导致球队不团结,得分效率低下。
我打控卫数十年,这个问题困扰数十年。球队战术体系完备时,黏球基本没有,战术配合单一时,黏球会增加,没有战术配合时,黏球大增。有不相信同伴的原因,有自己战术素养不高的原因,有的确不得不黏的原因,有其他球员把握不力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潜心研究出“画圆战术”,就是希望用战术体系来保证和杜绝球员个人不良的黏球习惯,从根本上提高战术素养,提升战术意识,塑造团队篮球,从而杜绝黏球现象的发生。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句话运用到篮球比赛中也实用。一支球队若构建不起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的战术体系和战术制度以及战术纪律,就别怪球员单打独斗和手足无措,导致各自为战,黏球成风。因此,从根本原因上讲,大凡后卫黏球,除了球员个体缺失全局意识、全局配合、战术素养之外,主要的原因和本质问题,还在于一种球队从根本上缺失团队战术体系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以及战术文化的设计支撑,缺失刚性战术体系进行约束。过去中国国家队后卫刘炜就饱受黏球的诟病,新生代郭艾伦进入国家队之初也遭遇“黏球王子”之誉,说来说去,都是球队战术不成体系、随机性强、本能配合多、基础配合、个人主观主导的多导致的!
被动产生被迫,自觉产生自由。从方法上理解那些林林总总的战术管理模式,对于提高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适应性和主动性、自觉性和自由性,都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球员的黏球问题,除了教育帮助球员主动而不是被动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战术执行力、提升集体配合意识、强化战术自觉行动自觉之外,还需在体制机制的设计和战术制度管理层面的约束上全面构建球队的战术体系,使球员的个人行为融入战术团队配合,个人技术在战术体系的展开中运用发挥,实现技术战术化,战术战略化,找到篮球场上的真正自由。离开稳定、成熟、定型的战术体系作为保证球员个人技术运用的规范和强制,手不黏球、马不停蹄的教导往往成为一句空位!
最近,CBA的山东队今夏重金引入了泰-劳森和莫泰尤纳斯这两NBA级别的外援,还有张春军、张庆鹏等夺得过CBA总冠军的悍将助阵,山东高速被看作是最有希望冲击总冠军的球队之一。但3场比赛下来,球队的表现与球迷预期相去甚远。球队体现出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战术,几乎所有的进攻都是单打独斗,球在球星手中黏球太多,两个外援打完小丁打,小丁打完两个外援打,3场比赛下来,球队的助攻数都输给对手。兵强马壮雄心勃勃,但球队缺失团队战术确是这支球队的短板。去年山东也是依靠小丁和外援的单打独斗,全队配合不佳,才有记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山东不输球星输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