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不输球星输战术

(2017-05-04 23:01:20)
分类: 点评CBA

山东不输球星输战术

所属栏目: 体育消息    发布时间: 2017-03-02   文章来源:沈知渝   阅读:2809

摘要:山东不输球星输战术。丁彦雨航众望所归地成为MVP,几乎没有悬念的竞争,就像弗雷戴特得到外援MVP一般。...

丁彦雨航众望所归地成为MVP,几乎没有悬念的竞争,就像弗雷戴特得到外援MVP一般。

然而就在公布奖项的当天晚上,在要劲儿的天山脚下,小丁没能逆转局势,当新疆失去了周琦之后,山东队未能把握内线优势,小丁用出浑身解数,得到了18分,可惜三分线外一个没进,倒是前两场黯淡无神的普莱斯,突然回了魂,摘下了44分,尽管也是徒劳。

http://p1.pstatp.com/large/18510005e447f0316dd5

新疆拼下了赛点。山东队整个赛季,都不太顺利,但其实到季后赛开始后,已经无法以伤员做借口。被禁赛的队员,悉数回归了,内线充盈着CBA的优秀大个,陶汉林,吴轲,贾诚,加上外援汤普森;普莱斯也替换了邓特蒙;除了睢冉肌肉撕裂,失去了一个防守猛男,其他位置都全了。

然而他们面对的新疆,头两场比赛没有李根,这一场周琦也不在,甚至打到末段,俞长栋也受伤下场,状况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但在乌鲁木齐,山东队始终被牢牢压制。

凯撒确实匮乏战术,所以我们看到的山东队比赛,总以个人英雄主义居多。第一场小丁的个人英雄能力,制造了大冷门,而今天普莱斯的个人英雄,却无法像小丁一样救火。赛季初的伤病,禁赛,迫使山东队将球星个人潜力全力释放,但是经过了一个赛季的煎熬后,当杀进季后赛时,当人员健康后,依然没有改变,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http://p3.pstatp.com/large/18510005e44f69fc7cfc

陶汉林,全场只出手2次,得了4分;李敬宇,全场只出手4次,得了6分;第一场表现不错的张辉,干脆刷了零蛋;就连汤普森,也只有4次出手。全队一整场比赛,只有13次助攻——新疆队是20次。

在周琦受伤之后,新疆的内线,自然会减弱威力,而整个CBA,从主力到替补都极度豪华的内线,唯有山东。但和新疆队周旋的一整场比赛,却没看到山东队能用好自己的优势,没能出现变招,用好一群大汉,凿穿新疆的防线。这些内线的作用,就是提到上线,为普莱斯做一个掩护,普拉斯拔起就扔。只需要挡,拆都不需要拆,若不是今天普莱斯手感好,恐怕输的还不止这些分数。

http://p1.pstatp.com/large/18510005e45226178701

山东队在危难时刻,需要有个人英雄站出来,小丁的潜力被无限激发;但在季后赛里,场场都靠英雄主义赢球,太不现实。新疆队亚当斯就变得理智了许多,虽然今天依然有几个回合,想当然地持球往人缝里钻,造成失误,被山东队打反击,但整体的转移球,好了许多。

看不出凯撒在这种大场面的比赛中,有多精深的准备和临场调整。他是一个知道怎样激发球员个人潜力的欧洲教练,比如上赛季,哪怕忍气吞声,也要让比斯利无限风光;比如这赛季,让小丁迈向了超级巨星,这一点,于山东有功,于国家队有功。但再往纵深看,战术能力的欠缺,球队整体素质的培养,他还是差了火候。

 
从1995年开始,笔者一边思考和探索进攻人盯人的“画圆战术”,一边总结和归纳从八十年代末以来自己在实践中使用的进攻人盯人的“固定战术”,取得较大的收获,效果甚佳,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执教的球队主要依靠个人技术和局部战术的非整体进攻方法,克服了在比赛中战术目标不清、移动路线混乱、战术组织单一、进攻机会较少、后续手段不多的不足。不仅提高了球员的整体战术素养,而且还充分挖掘了每一个球员的潜力,使球员的技术特点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球队的整体战术进攻水平。如果说“画圆战术”是通过训练后使球员有一种自觉的“本能战术”素养的话,那么“固定战术”则是在关键时候球队必须运用的一种“特殊战术”,这种“特殊战术”的移动路线更加变化莫测,使防守一防更加防不胜防。这两种进攻人盯人的整体战术体系若能在比赛中交替使用,将会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球队的进攻能力。
 
分享自李晓波画圆战术  《全运会附加赛山东男篮进攻端战术单一缺失连贯性,配合片段化,... - ...  (来自 @头条博客) - °山东男篮进攻端战术单一缺失连贯性,配合片段... ​​​​¡查看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