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是一门学问(随谈)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篮球整体移动进攻“画圆战术”是李晓波老师1995年创立、2008年发表在当年的《昭通师专学报》的学术论文《篮球比赛中的“画圆战术”理论及其运用》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篮球整体移动中既可破盯人又可破联防的独一无二的“双栖战术”的理论观点。后2011年作者又以26万字的理论学术著作的形式《整体移动进攻配合战术理论实践—
画圆战术》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如今在“李晓波画圆战术的博客”里对他提出的观点和论著解读的文章已达数百万字以上,既填补了中国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理论研究的空白,又创新了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略体系实践运用;既富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又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不仅对当今如何培育提高篮球队员篮球技能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丰富当今人们“圆”和“画圆”的哲学素养具有不可多得的参考价值。
李晓波不是专门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从事的职业也并非体育,但他是一名痴迷的篮球爱好者。在云南师范大学攻读政教专业做学生期间,还任云师大篮球校队主力后卫兼队长。他用自身精湛的球技告诉人们:在长25米、宽15米的蓝球场上如何掌控局势,运筹帷幄;不仅要有强悍的身体,更要有聪明的智慧,才是强者。云师大毕业后分到昭通师专教政史,后任政史系主任,再任昭通人事局副局长、党组专职副书记,直到如今的昭通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工作千头万诸,担子重,但在工作之余不事浮华,坚持研究自己爱好的篮球技战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研究出不少实用性较强的篮球战术,并吸收借鉴中外著名篮球联赛的战略战术精华,发表了数百篇具有理论价值和运用价值的篮球学术论文,不仅提升丰富了自己的篮球理念,有效地指导了自己的篮球实践成为被人们誉为“诡异无比的组织后卫的‘魔术师’,”锤炼出受人青睐的篮球
“画圆战术”值得赞赏。
“画圆战术”,李晓波如是说:“是篮球比赛中一种阵地移动配合的进攻战术体系。它以半场进攻为区域,五位不同位置的球员好比是圆形上的点,其中,中锋就如同圆心。持球队员传球给其他队友后向相反方向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形移动掩护和拆入,画出一个个圆形的轨迹。‘画圆战术’以掩护配合(侧掩护或后掩护)为基础的移动路线,辅之以挡拆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为进攻手段,通过循环往复,不断变化来创造得分机会,形成一个个圆形进攻体系,好似画圆一般,因此取名为‘画圆战术’。从篮球实战来看,‘画圆战术’融掩护、策应、传切和突分等局部基础战术配合为一体,集实用性、简洁性、攻击性、流畅性和观赏性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的,多点的、连贯的和富于变化的整体移动配合的‘画圆’进攻的篮球战术体系”。(见李晓波《画圆战术》一书,以下引文同此,不再注明)。
“‘画圆战术’对球队成员个体要求较高,既要具备较高的战术素养和熟练掌握篮球战术的基础配合(包括掩护、策应、传切和突分配合),又要具备较强的个人技术能力(投篮、突破、传球和运球),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跑、跳、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更要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执行力、随机应变力、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较好的心理素质)等”。至于“画圆战术”的具体内容、战术的变化、原则都须根据赛场规则训练、球赛的实际、中国优秀的传统圆文化、核心是“画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灵活变化运用。李晓波在书中阐述得十分具体清晰笔者就不一一重复了。
“画圆战术”作者归纳其特点:“一是
‘画圆战术’最大限度地使队员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全队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分工合作,行动果断,克服了局部战术中跑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画圆战术’溶基础战术配合于整体配合之中,呈现出立体、交叉、多样和富于变化的进攻路线,弥补了局部战术移动路线单一的不足。三是‘画圆战术’保持了进攻中最大限度的连贯性,后续手段多,机会点不断出现,流畅性和观赏性很强,弥补了局部战术主要在局部作战的不足。四是‘画圆战术’快速多变,内外结合,真假结合,虚实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克服了局部战术中‘一两人进攻,二三人在原地不动看热闹’的现象。五是‘画圆战术’溶个人技术于整体配合之中,弥补了局部战术主要靠球队个人技术的发挥来创造机会的不足;六是‘画圆战术’要求队员不断快速移动掩护、策应、切入、交换进攻位置,使得对方防守阵形混乱,有效地提高了冲抢前场篮板球的次数。七是‘画圆战术’不断使防守一方换防,其协防能力大大降低,使进攻一方既能充分发挥外三线三分的优势,更能施展突破的技术。八是‘画圆战术’体现了多人团结配合打球的风格。‘画圆战术’一旦发动,队员的位置角色就变得不是很清晰了,后卫、前锋、中锋位置和职责互换,队员们移动更加灵活,极大地增加了防守的难度”。(同上)
由此可以看出李晓波“画圆战术”中具有丰富的篮球哲学思想乃是“圆”的哲学。正如云南省体育局局长杨宁所说的那样:“李晓波是为数很少的一个用理论反观篮球运动内涵,用哲学解读篮球技艺的人,用哲学来演绎‘画圆战术
’,彰显出一种‘智慧的都是简单’战术理念”。李晓波说起‘画圆战术’总是滔滔不绝”。“像是他人生的总结:传球一向反方向移动一掩护一拆入一拉出,若没有机会就循环反复,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寻找机会,把握机会,以退为进,掩护队友,依靠整体作战,这很像是人生,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画圆,继而步步前进”。
如前所述,李晓波虽然学的是政教专业,但他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潜心研究过的,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萃思想融于他的篮球画圆战术之中:“中国篮球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传统文化的耳闻目染。五千年文化的烙印塑造了大多数中国人‘中庸’、‘和谐’的价值观。这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思维定势悄无声息地影响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同上)
李晓波曾对笔者谈起过其画圆战术得益于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熏染:“圆满、圆通。从圆而方,以圆促方,圆中求方,小圆大方,外圆内方,智圆行方”。用他的著述来解释就是“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的系统论,它包含在传统文化的诸要素里,也体现在文化整体结构中,使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融合机制(圆)和独立的个性(方)。这种和谐的世界观在篮球战术配合组织的关系上必然奉行“在整体之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之中体现整体”的准则,而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必须把握“在战术中运用技术,在技术运用中体现战术”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之道’要求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力求中和、持平、稳定、注意公平、协调两方面的关系,做到‘允执其中’‘致中和’的程序。‘中庸之道’的出发点尽管是儒家的‘仁义’之德,提倡‘和谐’和对人的关爱与尊重,从思维方式上是反对固执、片面、偏激。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当今社会大有裨益,而且蕴含着篮球战术配合组织的辩证方法。”“中国篮球在20世纪50年代按照中庸、和谐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整体为主,兼顾个人攻击、小快灵准,内外兼修,以投为主的中国篮球风格,篮球水平取得较大提升,多次击败来访的世界强队”。“吸取了现代篮球整体移动配合进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糅合了中国球员技术特点和体能需要而创立的一种阵地进攻整体移动配合战术体系。‘画圆战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兼溶中西方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篮球功夫’。”(同上)
李晓波在书中说得好:“圆,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发,可以延伸开去,圆是一门学问,“画圆”更是一门学问。
据史书记载,城堡已经被攻破,进入城内的士兵像雨点一样漫天降下来,淹没了城池。而著名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这时候却仍然旁若无人地蹲在地上画他的圆。几个士兵走到他面前要绑走他,他竟然头也不抬地说:“请别弄乱了我的圆”!据说这是阿基米德被士兵处死之前讲的最后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阿基米德对圆的执著追求。因为阿基米德从圆中发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发现规律,把握和运用规律,这是科学家们的天职。阿基米德死后的1300年的哥白尼对其作了最好的阐释。在其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中,他像阿基米德一样又从天体学的角度赞美了圆:“宇宙是球形的,这是因为球形是万物中最完美的形状。”而“大地也是球形的,因为它在任何方向上都趋于自己为中心”。我们“在日食时可以看到,大地的影子正是一条理想的圆孤”。“大地的形状正是哲学家想象中的完美的圆”。我在这里举此例子并不是说李晓波有多了不起,像大科学家们一样伟大,而是说李晓波有像他们那样倾注自己数十年生命来研究开发圆,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执著精神,而珍贵的《画圆战术》一书就是对其执著精神的回报。
不仅是天体运行的规律,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也是如此。我国古代像迷一样的太极图,其对科学和哲学的蕴含也是无与伦比的,既含有科学的人生观,同时也含有哲学的人生观。中国古代哲学就有不少关于圆的哲学。
无论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圆,还是从科学的地平线出发去体验圆,圆都是一种力量和速度。对于力量的解释莫过于“抡圆了胳膊打出去!”这圆无疑就是一种力量。而李晓波如是说:“‘画圆战术’以半径进攻为区域,五位不同位置的球员好比是圆形上的点,其中,中锋就如同是圆心。持球队员传球给其他队友后向相反方向向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形移动掩护和拆入,画出一个个圆形轨迹,与此同时辅之以挡拆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为进攻手段,通过循环往复,不断变化来创造得分机会,形成一个个圆形进攻体系,好似画圆一般”。“在这一个个圆形轨迹之中……,实现了球员之间内在机制的有序融合,体现了“圆”;而变化路线的策应,挡拆,突分、传切、反跑(反切)则表达了球员们的独立个性,彰显‘方’。‘画圆战术’就如此巧妙地把事物发展的规律融入篮球比赛的整体进攻战术体系之中”。这些思想观点与中国古典圆的哲学内涵不谋而合。
圆还是一种速度,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所有能够运动的形体,就自然明白。力量和速度均是一种美。力量是阳刚之美,速度是阴柔之美。速度能够产生力量,力量就能产生美。奔腾的马、飞翔的鸟、涌动的大海全是速度之美,不言而喻。而女性身躯,那流畅的曲线,则是速度和动态美,即使在不发生运动的静止状态之下,也仍然使人感觉到其阴柔的动态美。从词源来讲阴柔一词本身就含有圆意。圆的形态的美,正源于它的力量与速度,因为圆可以产生自然的运动。大科学家哥白尼如此说:“球这种形状的特点是简单,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旋转时不能将各部分相区别。而且球体形状也正是旋转作用本身造成的”。“只有圆运动能回复物体原先的位置”。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起点与归宿不正可以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么?与此相对应李晓波在书中也作如是观:“智慧的都是简单的”、“画圆战术……
集实用性、简洁性、攻击性、流畅性、观赏性为一身”不也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展开来说,‘画圆’是一种学问,是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亲情、爱情、友情、婚姻、家庭、健康、事业样样都是“圆的”、圆满。这些就不多说了。
李晓波说其“画圆战术”是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的启发,不无道理,但不全面。笔者认为“圆”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境界。佛家说:“圆”,不偏倚;“道”,无阻碍。只有“圆”才能“通”。所以真正的圆应该是“圆而通”。“圆”的压力最小,其张力最大,可塑性也最强,我们追求的事物与物体都希望是处于最完美的秩序之中,而“圆”的运动就是一种最有秩序的运动,因此也是最美的。充满不确定因素,悬念最大,最灵活,最需要团结配合精神又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篮球运动格外扣人心弦,引人注目。乐于此,不懈追求,竭力从中开拓出一些让人看到闪光的智慧和宝贵经验,引导我们的篮球运动不断发展。我想这也许是李晓波作出的贡献吧!
(作者:中共昭通市委党校,作者系已退休中文副教授、云南省老科协教授、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云南省写作学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前一篇:“画圆战术”回盐津老家